昧(漢字)

昧(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讀音

mèi

含義

①糊塗;頭腦不清:曖昧|愚昧。

②隱藏;隱瞞:昧心|拾金不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昧
  • 讀音:mèi
  • 含義:糊塗,頭腦不清
  • 出處:《廣雅·釋詁四》
基本信息,讀音,含義,漢字演變,詳細解釋,形容詞,動詞,名詞,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讀音

mèi

含義

①糊塗;頭腦不清:曖昧|愚昧。
②隱藏;隱瞞昧心|拾金不昧
【昧心】mèixīn違背良心(做壞事)。
〖例句〗張叔這個買賣人,老實厚道,從不賺昧心錢

漢字演變

昧

詳細解釋

形容詞

mèi,有五種意思:
(1)形聲字。字從日,從未,未亦聲。“日”指朝日。“未”指樹木上部的柔枝嫩葉。“日”與“未”聯合起來表示“日上樹梢”。本義:天未大明。
昧旦:天未全亮的時候
昧然:昏暗不明的樣子
昧,冥也。――《廣雅·釋詁四》
時甲子昧爽。――《書·牧誓》
日昧昧其將暮。――《楚辭·九章·懷沙
君昧爽而櫛冠。――《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謂初曉尚暗之時。”
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則昧。――《淮南子·原道》
雖昧必亮。――《後漢書·蘇竟傳》
愚者昧於成事。――《戰國策·趙策》
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楚辭·離騷》
輕身而昧大義。――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暗
幽~
(3)愚蠢,糊塗,昏亂
愚~。蒙~。~於事理
(4)輕率,魯莽
冒~
(5)欺瞞,隱瞞
拾金不~
(6)違背
深昧求賢之意也。

動詞

wěn,意思是“

名詞

mò,人名用字
春秋吳國有 餘昧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昧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古文〕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說文》𤕤旦明也。一曰闇也。《博雅》冥也。《易·屯卦》天造草昧。《疏》昧謂冥昧。《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
又《書·太甲》先王昧𤕤丕顯。《疏》昧是晦冥,𤕤是未明,謂夜向晨也。《詩·鄭風》士曰昧旦。
又《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傳》闇則攻之。
又《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注》昧,猶貪冒。
又《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注》幽昧,不明也。
又樂名。《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又縣名。《類篇》在益州。
又與沬同。《易·豐卦》日中見沬。《釋文》沬,《字林》作昧,雲斗杓後星。
又《集韻》《韻會》𠀤莫貝切,音眛。義同。
又《韻補》葉莫結切。《鮑昭詩》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智哉眾多士,服理辨明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