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綠

明綠

明綠”在我市栽培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我市農業科技人員經過多年努力選育出的“明綠(系)一號”,83年被正式命名,93年獲曼谷優質產品金獎,97年被認定為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

基本介紹

簡介,綠豆的作用,明光綠豆,史料參考,明綠特性,種植規模,

簡介

明光綠豆簡稱:“明綠”。
明綠
明光綠豆
明光市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環境,生產出的綠豆,以其色澤碧綠、粒大皮薄、味香爽口、營養豐富等特點馳名中外,曾暢銷日本及東南亞各國,有三十餘年出口歷史,是安徽省名牌產品,並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

綠豆的作用

綠豆是一味常用的中藥,為豆科草本植物綠豆的種子,又稱青小豆,在秋季莢果成熟時採收,曬乾,除去莢殼及雜質,種子備用。它始載於唐代的《食療本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真濟世之良果也”。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消腫止癢、解毒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鈣、鐵、維生素類等成分,綠豆作為藥食兩用的珍品,在眾多的中藥綠豆中,我們不得不提及綠豆中的精品——明光綠豆。

明光綠豆

明光綠豆是安徽省明光市馳名中外的名優特產,簡稱明綠豆,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美譽,當地的勞動人民自古就有種綠豆的傳統和經驗,由於明光市位於亞熱帶和溫帶的交接處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較長,再加上土壤多為沙壤土、黃白土、馬肝土,其爽水性能好,因而對綠豆的生長極為有利。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下生長的綠豆,具有色澤碧綠、粒大皮薄;湯清易爛、清香潤口、營養豐富等特點,其品質為全國之冠,享有“綠色明珠”之美譽。據有關部門對明綠豆的成分檢驗,每千克明綠豆含粗蛋白質25.26g,粗澱粉54.24g,鈣977.8㎎,鐵43.62㎎,磷417㎎、鋅22.26㎎、硒7.47ug以及大量B族維生素和人體必須的胺基酸,超過國家規定的出口標準。明光綠豆自1915年左右開始對外出口,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多次在國內外名優特產產品展銷會中獲得金獎。

史料參考

據明光市中醫院名老中醫介紹,這裡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綠豆用於臨床治病,當地的民眾都知道綠豆是一味靈丹妙藥,如最常用的中藥解毒方劑綠豆甘草解毒湯,即是綠豆和甘草適量煎湯,用於烏頭、附子類中毒,鉛中毒及農藥中毒等,故有“綠豆配甘草,解毒少不了”之顏語。炎夏酷暑飲一杯清涼可口的明綠豆湯,即感心寧神靜,暑意全消。綠豆與荷葉、白糖同煮可清熱止癢,與金銀花同煮,可用於熱病發熱心煩或小便短赤。可見道地的明綠豆對人民民眾的強身健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明光綠豆簡稱“明綠”,是明光特產和傳統出口產品。因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環境,加上當地民眾具有種植綠豆的傳統和經驗,生產的綠豆具有色澤碧綠、粒大皮薄、易爛湯清、味香爽口、營養豐富等特點。其中蛋白質含量23.53%,碳水化合物51—75%,超過國家規定的出口標準,被視為珍貴的綠豆品種,在國內外市場上供不應求,暢銷不衰。 自1920年起出口,出口量達年銷1000萬斤左右。1976年試驗出新品種,質量超過出口標準,被譽為特級明綠。1981年獲省科技成果四等獎,1983年被省命名為“明綠一號”。廈門特產,始創於一九五六年,正宗中華老字號“鼓浪嶼餡餅”,曾榮獲國家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獎。其做餡餅的綠豆選用的就是上等的明光綠豆。

明綠特性

明綠為豆科豆屬短日照喜溫作物。明光市明綠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明東、石壩、澗溪、卞莊、管店及橫山等鄉鎮,地方品種也較多,主要有大團葉、小團葉、灰白頭、花葉綠豆等。目前當家品種為明綠1號。該品種為直立型,株高60厘米,莖粗、圓柱形、紅紫色、有茸毛,主莖分枝3~8個,三出羽複葉,葉全綠,心臟形。花叢生、鮮黃色,每花序結莢2~4個,成熟莢黑色,莢形稍彎,長8~9厘米,每莢9~15粒。籽粒短圓筒形,色澤碧綠,有光澤,白臍,千粒重58~65克,其中含蛋白質23.5%,碳水化合物51.57%以及大量維生素、磷、鈣鐵等營養物質,優於其他同類產品,超過國家規定的出口標準。栽培時應注意輪作換茬;做好清溝瀝水和中耕除草,注意增施磷鉀肥,成熟時要及時分批摘收。

種植規模

通過廣大農技人員對明綠豐產配套栽培技術進行長期針對性的試驗研究,已初步探出了一套明光綠豆公頃產1500~1800千克的栽培模式,目前,全市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4000公頃,產量6000噸,產值2400萬元。為了保護種質資源,該市還建立了33公頃的良種繁育基地,並為明綠註冊了“嘉禾鳳”牌商標,這些舉措將有利於明綠的產業化開發及市場銷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