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官鎮

施官鎮

施官鎮位於來安縣東部,距來城15公里,與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竹鎮毗鄰,地形以丘陵為主,總面積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692畝,擁有四個中小型水庫,水面4800畝。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2796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施官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
  • 電話區號:0550
  • 郵政區碼:239200
  • 面積:94平方公里
  • 人口:27962人
  • 方言南京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滁州北站、滁州站
  • 車牌代碼:皖M
  • 經濟產業:化工、服裝加工、糧食加工
概況,沿革,發展,招商引資項目,農業建設,行政區劃,

概況

施官鎮是來安縣東部重鎮,距來安縣城15公里,與南京六合區竹鎮毗鄰,交通便利,位於南京一小時都市經濟圈內,距南京市僅60公里,來六縣級公路貫穿全境。全鎮土地面積144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4.5萬人。鎮政府駐街鎮村。

沿革

1949年設施官鄉,1958年成立公社,1984改鄉,1992年改鎮。1951年設龍山鄉,1961年建立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施官鎮面積85.8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橋西、周橋、施官、草壩、彭崗、大塘、仙山、杜岱、賈龍、槽坊、街鎮、陸郢、西武、頓邱、丁橋、西、16個行政村;龍山鄉面積48.9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轄和業、張儲、萬莊、中院、團山、桃莊、秦港、中所8個行政村。2000年,施官鎮16791人,龍山鄉13209人,西武(未批鄉)8652人(均為五普常住人口)。2007年,撤銷龍山鄉(8村,48平方千米,15071人),併入施官鎮,轄26個村,面積141.5平方千米,人口42636人,鎮政府駐施官(原施官鎮政府駐地)。

發展

施官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2005年,該鎮生產總值達2.84億元、財政收入5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51元。工業以化工、服裝加工、糧食加工等為主。農業除優質糧油外,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規模種植毛豆、西紅柿、黃瓜、茭白、西瓜、花卉等,加大養殖規模。發展二、三產業,特別是服務產業。

招商引資項目

安徽新力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總投資5028萬元,坐落在縣工業新區B區,主要生產不飽和聚酯樹脂,主體工程於2005年6月開工,2005年11月份已完成一期工程建成投產,二期工程預計2008年4月份全部竣工投產;來安縣豐潤服裝廠,總投資320萬元,主要從事服裝生產和加工,生產的產品全部外貿出口。

農業建設

施官鎮地處皖蘇交界地,與南京市聯繫緊密,施官鎮具有良好的蔬菜種植傳統和生產基礎,種植蔬菜的農戶較多,蔬菜種植面積達3600多畝。為帶動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民走向市場,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施官鎮裡多方尋找合作夥伴,於2007年1月30日和施官鎮志山蔬菜批發市場法人代表張榮志簽訂了承包租賃契約,村里提供一塊約13畝廢棄的取土場供市場使用,項目總投資31萬元,其中4萬元為選派項目經費,另外27萬元由張榮志提供。預計市場每年的蔬菜交易量達1800萬斤,儲藏紅薯等50萬斤,每年的交易額在1450萬元左右,每年的收益約為28萬元。這個市場承包期為30年,前15年每年給村級集體的收入為1.2萬元,預計每年可增加農民收入200元。
施官鎮
由於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存在著巨大的市場商機,近幾年來,施官鎮充分利用這一區位優勢,發揮“雙培雙帶”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點帶面逐漸擴大蔬菜種植。今年戶均種植韭菜4畝,預計可實現銷售總收入40萬元。現在,全鎮有將近一半的村發展起了以大豆、韭菜、西紅柿、黃瓜等為特色的種植業。近7000畝無公害蔬菜,就能為農民人均增收250元。
王懷祥是典型的受益者。他去年種花卉10畝,品種達100多種,僅菊花一項年收入2萬多元。如今他家的大棚里各種名貴花卉價值至少10萬元。吳郢村民組3年前發展無公害蔬菜以來,現在家家有摩托、戶戶有手機,每戶存款至少四五萬元。嘗到了甜頭的農民紛紛擴大投資規模,發展大棚種植。

行政區劃

來安縣行政區劃
行政隸屬:中國安徽省滁州市
新安鎮半塔鎮水口鎮汊河鎮
大英鎮雷官鎮施官鎮舜山鎮
▪ 三城鎮▪獨山鎮張山鎮
參見:安徽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