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玄初

方玄初

湖北黃陂人。中共黨員。1950年畢業於武昌私立華中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中央宣傳部幹事,北京景山學校校長,國務院科教組、教育部幹部,《人民教育》雜誌副總編輯,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研究員。中國人才研究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北京市第十屆人大代表。194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玄初
  • 別名敢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武漢
  • 出生日期:1929年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華中大學
  • 主要成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
  • 代表作品:《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青春的叮嚀》、《教育與人才新說》
人物簡歷,國慶觀禮賦,人物經歷,

人物簡歷

又名敢峰。男,1929年1月生,湖北武漢人。現任北京市力邁學校校長,立德國際教育研究院(香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歷任北京景山學校首任校長、中國人才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人才研究會教育人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等職。
1950年7月畢業於私立華中大學;1950年7月至1960年在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和中央宣傳部教育處工作;1960年至1973年7月在北京景山學校工作,任首任校長;1973年7月至1982年6月在國務院科教組和國家教育部工作,1978年任《人民教育》雜誌副總編輯;1982年6月至1986年任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1986年至1990年任北京市社科院院長、研究員;1991年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同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1年至1995年任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1995年離休,任北京市力邁學校校長。
出版有《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青春的叮嚀》、《教育與人才新說》等著作。

國慶觀禮賦

敢峰先生,原名方玄初,原任北京景山學校校長,鄧小平同志曾經給該校題詞“三個面向”,退休後,創辦北京力邁學校,任校長,進行了一些列的教育改革。他的作品《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影響深遠,後出版《敢峰教育文選》。
六十年來家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河山。巍巍中華巨人,腰系黃河長江,起舞神州大地,縱情歡歌天地間。
二00九年十月一日,歷史鐘聲響了。是日也,風和日麗,晴空萬里。雄偉壯麗之天安門最早醒來,五十六根擎天柱東西兩排站立,十里長安街已將彩虹掛向天際。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紅旗飄揚,花潮起伏;天安門城樓、兩側觀禮台與組成圖案的廣場上,群情高昂,萬頭攢動。藍天白雲屏息著,也在靜候國慶觀禮。
禮炮轟隆天地開,萬眾肅立,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胡錦濤主席,驅車閱兵畢,重登城樓面南立,國慶講話動天地。俄而,鐵流人流排陣來,掌聲四起撼天外。威武之師、正義之師、勝利之師、文明之師,天上地下構築著中國現代新的萬里長城;奮鬥創業、改革開放、世紀跨越、科學發展,與時俱進聳立起新中國六十年四座豐碑。飛機在天空中拋撒五色彩帶,譜寫錦繡中華與民族團結之樂曲;彩車在簇擁中盡顯當代風流,展示輝煌成就與美好未來之圖景。巍巍中華復興路,如歌如畫涌胸懷。啊!中國,我們的母親,我們為您驕傲,為您自豪。您勤奮、勇敢、智慧、堅毅的兒女,一定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五千年燦爛文明的祖國,在二十一世紀重新取得全世界最高的榮耀。太陽放慢巡天腳步,深情傾瀉金色光輝;白雲爭相伸長脖子,雙眼看得如痴如醉。電波忙碌著向全中國全世界傳送觀禮盛況,舉世多少中華兒女都沉浸在這幸福的時刻中,歌唱、歡躍,為祖國祝福。
隱隱雲影中,黃帝駕著指南車來了,禹王來了,孔子老子來了,秦皇漢武成吉思汗來了,陳勝吳廣來了,李冰父子來了,屈原李白蘇軾來了,林則徐來了,孫中山來了,許多先賢、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都來了,在毛主席紀念堂上空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舉杯稱慶。
太陽下山歇息了,一輪明月升上來,聯歡晚會大幕拉開。夜空如洗,華燈如畫,滿天星斗撒向大地;歌聲似潮,舞浪似海,人間歡慶羨煞蓬萊。焰火騰起,誰揮彩筆天空作畫?噴泉吐珠,盛讚精彩節目連台。聊作歌曰:光耀中華歡慶多,幾多歡慶幾多歌;舉目長空邀明月,嫦娥也在舞婆娑。
是夜也,夢遇蘇子歸途同行,遂邀小酌,並求賦。曰:“今日盛事不可無賦,惜非同游赤壁,有酒無舟,奈何!”蘇子笑曰:“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相與枕藉乎舟中,有負東方升起之旭日?”言訖,飄然離去,賦亦不可得。余驚醒,感蘇子言,愧甚。遂披衣而起,雖往日不曾作賦,決心試為之,附記。

人物經歷

敢峰,原名方玄初,著名教育家,中國人才研究會教育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北京景山學校校長,《人民教育》雜誌副總編輯,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中國人才研究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北京市第十屆人大代表。出版有《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青春的叮嚀》《教育與人才新說》等著作。
教育家是百家之母。在當今時代更是如此。國家之興,要靠人才。人才之興,要靠教育。教育之興,要靠教育家。教育家群起,乃當今中華盛世之時代潮流,國家與人民的希望寄焉。
教育家何在?大量存在於教師之中,特別是在廣大中國小教師之中。國小教師是孩童一生的最早啟蒙者,中學教師是青少年的人生引路者和在知識天空“學飛”的教練,大學教師是引導學子進入各專業領域深造和開拓創新的導師。教育家的主體,就是他們當中的出類拔萃者。
時代在熱切地呼喚著教育,呼喚著教育家的群起。
“我能成為教育家嗎?”
為什麼不能呢?古人早就回答過了:“人皆可以為堯舜。”不過,這個問題說到底,只能由你自己回答。別人的回答只是激勵,回答這個問題最權威的人是你自己:你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你的教育抱負、品格和情懷,你的學習和努力,你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業績,以及願不願意終生獻身教育事業。
“我當教師多年,桃李滿天下,算不算教育家?”
“是”或“不是”,是客觀存在,是第一性的;“算”或“不算”,是個公認問題,屬第二性。在“當教師多年,桃李滿天下”的教師中,肯定是有不少教育家的,但其中的多數還處於一種模糊狀態,即:並未把教育家從教師中結晶析出,而是處於一種和廣大教師水乳交融在一起的自然狀態。對這些教育家,我們可稱之為潛在的教育家。
教育家從廣大教師隊伍中結晶析出,成為知名或著名的教育家,是由各種主客觀因素催化和形成的。知名或著名的教育家和潛在的教育家都是教育家。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教師自己宜以“非常志與平常心”對待之。但應強調的是,過去把教育家看得很神秘甚至高不可攀,不僅使教育家從教師中結晶析出很慢,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和擴大他們在教育界的影響,同時還壓抑了廣大教師成為教育家的積極性和為此所作出的努力。這種狀況應當改變,通過“加溫”、“孵化”和宣傳等各種措施,加快教育家的生成和析出過程,使之“脫穎而出”。
據我看,全國各地知名的教育家,少說也應當以萬人計,不但在大城市,在農村、邊疆都有。以教育家自勵,有理想,有志氣,有抱負,有作為,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終身奮鬥,並在同事中互勉互學互幫,形成高效的教育團隊,共同創造教育上的光輝業績,應當成為我們的時代風尚,也是我們時代的一道絢麗風景線。
在教育家中,還有教育思想家、理論家、改革家。教育思想家、理論家、改革家不會很多,但也要有一定的數量。這些教育家同樣植根於教育實踐。他們理應站在時代的高山上,打破單一的教育狹窄眼界,從社會發展的總體中來觀察和把握教育,提出教育發展中的戰略、策略和改革方略問題;理應比教師想得更深,吸收教師的教育經驗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從兒童、少年、青年的身心發展及其同環境的互動中研究教育理論和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各種相應的教育理論、觀點和教育教學方法,指導教師和供教師在實踐中因人因時因事等具體情況進行再創造。任何教育家都是從教育實踐和教育實驗中誕生的,在“學術套子”中是孵化不出真正的教育家的。
擅於辦教育的教育家也非常重要,是教育事業中的“酶”。他們介乎教師中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理論家、改革家之間,兼而有之,或者本身就同時是教師中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理論家、改革家。柳斌同志曾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在很大程度上確乎如此。擴大到一個縣、一個市大概也是這樣,當然情況遠比一校複雜。倡導教育家辦教育,是一種戰略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教育家辦教育的,也要努力向教育家學習,使自己成為教育家型的管理者。
教育有微觀、中觀、巨觀三界,前面說的三類教育家就分別處在“三觀”的重要位置上,形成一個總的教育家群體。(“三觀”是相對的,相對全國教育機構來說,校長也是微觀)。教育家群起,從總體上說,就是“三觀”都能群星閃爍,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層面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星座,共同構成一個群星璀璨的教育星空。
時代呼喚著教育家的群起,但不歡迎《水滸傳》中周通式的“花拳繡腿”的教育家,醉心於“應試教育”的教育家,更譴責學風、教風不正和欺世盜名的“教育家”。
成績卓著的教育家,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鞭策自己。“層樓無盡,貴在登臨。酒不醉人人自醉,但願莫作自醉人。”讓我們以此共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