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聯村(江西省金谿縣秀谷鎮新聯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秀谷鎮陶家村委會新聯自然村,位於縣城西南方,距縣城2.5公里,全村為兩個村小組,有72戶,人口271人,其中:黨員8人,男勞動力89人,女勞動力80人,外出打工114人,私營企業4家,大學教授2人,大學本科6人,大學專科7人;村裡有耕地373.6畝、果園150畝、山林750畝,在家村民以種植水稻為主,側重規模果業開發,第二產業主營建築業,2009年人均純收入6200元。整個村莊占地約60多畝,房屋座西朝東沿村級公路並排整齊而建,村內古樹參天、松樹茂密,村民勤勞、民風純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聯村
  • 下轄地區:兩個村小組
  • 面積:60多畝
  • 人口:271人
鄉村簡介,發展建設,

鄉村簡介

該村村民原籍是浙江省淳安縣威坪鎮蜀阜村,當時村有1000多戶村民,稱為“千盞萬戶”之村。隋唐時,曾出了名人徐茂公;北宋時,出了方臘。1970年村民回響國家號召,除大部分遷往浙江衢州外,其餘小部分村民移到金谿縣秀谷鎮(原珊城鄉)新聯村,由於遷到此地時,為聯樂大隊管轄,且又是新來之民,所以村子取名為新聯。

發展建設

2009年,在秀谷鎮黨委、政府的廣泛宣傳和大力引導下,新聯村民積極回響號召,按照“五新一好”要求,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著力搞好清潔工程,努力改善民生環境,切實改觀村容村貌。
一是定好調子,明確方向。根據規劃設計《新聯村新村規劃效果圖》,制定近遠期實施方案,明確了建設重點和主攻方向,突出了人與自然和諧。二
是把好標準,注重特色。經全體村民研究確定建設標準,注重抓好“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房、改環境)、“四建”(建一個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建一個人工湖、建一個村民家畜集中養殖區、建一個“一村一品”果業基地)、“三室”(醫療室、閱覽室、議事室)高標準建設。
三是邁好步子,辦妥實事。在縣掛點領導與單位幫助下,在縣新村辦的指導下,各項建設如期到位。一年來,修好進村主幹道2290米和入戶支路1150米,修建排水溝1200餘米,農戶改水改廁均達100%,建1個垃圾焚燒爐和4個垃圾窖,實行垃圾集中焚燒,落實專職保潔員,嚴格各家“門前衛生三包”、垃圾分類及清掃制度。同時,建好占地2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其中設有農民培訓場所、圖書閱覽室、醫療室、理事會工作室及體育活動場所等。另一方面,制定“一村一品”果業產業發展規劃,成立果業產銷合作社,有社員26人,產業規模300餘畝,“一村一品”收入占村產值65%,占農民純收入70%。初步建成了村內房屋整潔、環境優美、文明和諧新村,凸顯山色秀、桔果香的綠色環保生態村景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