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棍

文明棍

文明棍是伴隨人們能步行而開始使用的工具, 即手杖,有木製的,又有金屬製造的;既有鑲寶石的,又有圖案的,甚至鎦金的,又叫“司的克”(stick)。

舊時西方的紳士平時喜歡拿一根精緻的手杖以示風度和身份,與他們筆挺的身姿和禮服相應,成為西方紳士的招牌形象。民國年間,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也喜歡拿一根手杖。這條手杖到了中國,就被稱為文明棍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明棍
  • 外文名:無
  • 又名:司的克
  • 時期:民國年間
摘要,特點,用途,

摘要

主要特點是在杖頭上,有象牙、銅、石頭、玉、不鏽鋼,或光亮、或粗糙,有的質地細膩、有的典雅華貴,有的寫實、有的抽象,拐杖上多有書法、繪畫等精美雕刻。文明棍不僅作為行走時減負的工具,還是紳士的象徵。
文明棍
文明棍舊時西方的紳士,平時喜歡拿一根精緻的手杖以示風度和身份,與他們筆挺的身姿和禮服相應,成為西方紳士的招牌形象, 民國年間,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也喜歡拿一根手杖。這條手杖到了中國。就被稱為文明棍了。西方紳士的手杖一般是一根直杖。在手握的位置裝有金屬或寶石。而演變成中國的文明棍後在手握的位置大多帶拐彎的形狀。杖身通常是用紫檀木或紅木等上等木材製成。末尾接有黃銅或牛角等耐磨的材質。在中國,很多人都把“文明棍”當成是拐杖之類的東西,而拐杖的賞玩歷史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古即有之。手杖在古代即是老者扶拄而行,又充滿風雅的一種佳物。但在2000年,西方人對於拐杖的收藏卻要興盛於東方,西方人收藏經營的拐杖五花八門,既有木製的,又有金屬製造的;既有鑲寶石的,又有圖案的,甚至鎦金的。

特點

文明棍主要特點是在杖頭上,有象牙、銅、石頭、玉、不鏽鋼,或光亮、或粗糙,有的質地細膩、有的典雅華貴,有的寫實、有的抽象,拐杖上多有書法、繪畫等精美雕刻,每當有藏友走進店內都會被吸引。 在中國,拐杖的種類和製作取材形形色色。手杖以竹製為最多,筇杖富於彈性,與執杖的老年人的顫巍巍“共振”,扶杖而行,緩解了年老體弱者的精力,有益於身體健康。其他拐杖各有千秋,既有藤製的、紫檀的、紅木的,也有像烏木、花梨木……當然這些拐杖的收藏價值也日漸顯露。 無論是“文明棍”還是拐杖,它都是充滿人情味和情調的收藏使用品,在大眾之中多有知音者、使用者,其賞玩也較容易,因此感興趣的藏友不妨一試。
圖為嘉德2008春拍的曾國藩贈送胡雪岩的紅木嵌銀文明杖,此杖長88厘米,寬2.5厘米。銀制部分:26厘米,重494克,優質紅木,做工精良,拐杖手把為銀制,拐杖底端為鐵制,結實、耐用。

用途

第一,從穿著打扮上夠得上紳士,或夠膽拄上一根文明棍的人,首先會接受社會的檢驗。他的行為舉止稱不上紳士,自然會有周邊的人譏諷他。
第二,手持文明棍,會大大提高紳士們在街頭遇到偷盜、搶劫、調戲欺凌婦女等醜惡現象時,挺身而出的機率。
第三, 文明棍的生活用途主要有兩個,平衡和支撐,或者完全可以歸納成一個作用,平衡的支撐。 如今文明棍不僅作為行走時減負的工具,還是紳士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