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山西省長子縣文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子文廟在山西省長子縣城內東街北隅。坐北向南,臨街而建,後存兩進院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子文廟
  • 地理位置:山西省長子縣城內東街北隅
  • 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
  • 景點級別:全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建築,

簡介

中軸線上依次有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西側配以廂房、配殿等建築,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共有古式建築35間。另有新增建築26間。是該縣城內規模較大的一處古建築群。舊時這裡是儒教的道場。該廟創建年代無考,就後存的大成殿而言,梁架斗拱形制結構仍保留著元代的建築手法。據嘉慶二十一年《重修文廟》碑文記載:“自明洪武二十五年(1932)有修葺之意後,歷經三十一年又重修大成殿及東西廊廡,大成門和明倫堂。清代又幾經修葺與增建,方成現存之布局。”
長子文廟長子文廟
1996年8月18日,長子文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大成殿位居中軸線中端,是廟內的一座主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平面形制為長方形,屋頂形制為單檐歇山頂。殿內梁架裸露,施內金柱四根,由於年代久遠,柱身裂縫朽變嚴重,多數用鐵箍加固,多則六道,少則四道。梁架為原始材料略加砍制而施用,元代特徵顯著。元代以後,殿內柱網分布實施減柱造,而長子縣文廟大成殿金柱未減,至少可說保留了元代以前的建築特徵。斗拱肥碩,用材敦厚,琴面式昂嘴粗壯有力。屋頂琉璃脊獸為明代修葺時所增置。殿內保存著1531年(明嘉靖十年)《御製正孔子祀典說》石碑一通。碑身陽面鐫刻有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刻制的《宣聖遺像》一尊,衣紋整潔,線條流暢,形體端莊,刻制精細。遺像左側銘刻記載著畫像依據和出處。相傳是仿唐代畫家吳道子之墨跡而刻制。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與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