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文字版

簡介

ㄨㄣˊ ㄏㄨˊwén zì bǎn 文字版

小說閱讀的常見方式,現代電腦的出現促使文字版小說的盛行,常指人們用電腦使用文字版方式閱讀小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字版
  • 注釋:文字版方式閱讀小說
  • 拼音:wén zì bǎn
  • 注音:ㄨㄣˊ ㄏㄨ
文字版小說四個基本特點,文字版小說基本存在方式,文字版小說發展,文字版歷史,

文字版小說四個基本特點

文字版小說有四個值得注意的特點:
第一,文字版小說是通俗小說的基本存在方式。
第二,文字版小說是文學娛樂化功能最最佳化的通道。
第三,文字版小說的發展依賴於媒體的發展,媒體是文字版小說的助推器。
第四,反文字版化是文字版小說保持活力的內在動力。

文字版小說基本存在方式

文字版小說古已有之,今天談論的文字版小說主要還是指現代小說以來的類型小說。因為只有進入到現代化社會,文字版小說才會發展得更加充分。現代化社會的市場經濟和市民階層,是通俗文學發展興盛的兩大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類型小說具有了更完整的形態、更充分的發展,也更加豐富多彩。中國現代意義上的通俗文學是產生於十九世紀末,當時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現代報刊的興辦,這些現代報刊為通俗文學的誕生提供了一塊新鮮的沃土。當然,在這些現代報刊中,與通俗文學關係尤其密切的是小報。據統計,從清末到辛亥革命前,上海出版過四十餘種小報。第一份小報是李伯元於1897年創辦的《遊戲報》。

文字版小說發展

事實上,在新文化運動之前,以白話文為基礎的現代意義上的小說就已經存在了,並且發展得如火如荼,這就是清末到民國初年的通俗文學。所以,準確地說,應該是通俗文學最早拉開中國現代文學的序幕。當時對待白話文學這一新的文學,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政治家和思想家的觀點,他們要把小說改造成啟蒙群治的利器。我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梁啓超寫的一篇《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的文章,他說:“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但當時的通俗文學作家和組織者(特別是小報的主編們)則強調了小說的遊戲和娛樂功能,他們走的就是類型小說的路子。所以李伯元將他辦的報紙直接取名為《遊戲報》,當然他也不是惟遊戲而遊戲,惟娛樂而娛樂,當時他的報紙成功了,也有不少人攻擊他。但不管怎么說,他把握了一點,小說一定要寫得好看好讀,要讓普通讀者能接受。就是在他的極力推崇下,迎來了第一波現代意義上的類型小說——“譴責小說”的高潮。譴責小說是魯迅命名的,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將四部小說作為譴責小說作了論述,這四部小說就是《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和《孽海花》,後來這四部小說被稱為“四大譴責小說”,讀這些小說,就發現它們具備了類型小說的一些基本特徵。魯迅還特別說到它們是“特緣時勢要求”而產生的一股創作潮流,這其實是指出了類型小說是具有時尚性的,是與時俱進的產物。所以,類型小說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是將類型化逐漸固化和定型的過程,固化和定型的工作做得漂亮,這種類型小說的生命力就比較長,也比較有欣賞價值。

文字版歷史

文字版小說於21世紀初為讀者所認可。其風格多樣,場景變幻如同日本或者韓國/香港/台灣漫畫中迤邐一般,詞藻華麗,語言表述結合魔幻與神奇色彩,通常附有封面設計與插圖。通常讀者群為喜愛漫畫或者喜歡奇幻文字的年輕人。在起源地日本,這類小說往往被改編為動漫畫作品,因而又稱為動漫小說
有關於“文字版”,目前仍很難有人能夠揭示這類內容涵蓋青春、校園、科幻、奇幻、恐怖、歷史、動畫等類別的作品給與明確的定義。
日本媒體報導與各家出版社出版時的方向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1.以青少年等年輕讀者為主要對象的娛樂小說。
2.以讀者平常使用的口語來書寫。為了讓年青一代有閱讀喜愛的興趣,  許多文字版都會採用以對話為主體來展開故事,並且從主人公的視角出發的第一人稱的作品也不少。
3.在封面上、內頁上大量使用插畫,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一開始就使用插圖介紹角色的情況也很多。
4.風格上受到漫畫、動畫的影響。
5.作者並不是向青少年訴說一個故事,而是以和青少年讀者相同的視點來描述作者本身認為有趣的故事。
6.文字版與網路小說是兩碼事
一般而言以下幾種情況只要符合一條就可以認定為文字版:
1作者說這是文字版。
2這本小說是在一個只出版文字版的文庫出版的。
3編輯廣告宣傳這本是文字版,以及包括第一條在內各種官方說法定義它是文字版。
4主流輿論認為這本書可以稱之為文字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