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古其一

效古其一

《效古其一》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五言律詩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效古其一》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者:李白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朝入天苑中⑴,謁帝蓬萊宮⑵。
青山映輦道⑶,碧樹搖煙空。
謬題金閨籍⑷,得與銀台通⑸。
待詔奉明主⑹,抽毫頌清風⑺。
歸時落日晚,蹀躞浮雲驄⑻。
人馬本無意,飛馳自豪雄。
入門紫鴛鴦,金井雙梧桐。
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豐⑼。
快意且為樂,列筵坐群公⑽。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轉蓬。
早達勝晚遇⑾,羞比垂釣翁⑿。

注釋

⑴天苑,禁苑也。
⑵《唐書》:大明宮在禁苑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長千八百步,廣千八十步,曰東內。本永安宮,貞觀八年置,九年曰大明宮,以備太上皇清暑,百官獻貲以助役。高宗以風痹厭西內漱濕,龍朔三年始大興茸,曰蓬萊宮,鹹亨元年曰含元宮,長安元年復曰大明宮。
⑶《上林賦》:“輦道屬。”顏師古註:“輦道,謂閣道可以乘輦而行者也。”
謝朓詩:“既通金閨籍。”李善註:金閨,即金門也。應劭《漢書注》曰:籍者,為尺二竹牒,紀其年紀、名字、物色,懸之宮門,案省相應,乃得入也。
⑸唐大明宮有銀台門
⑹《通鑑》:玄宗即位,始置翰林院,密邇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書、畫、琴、棋、數術之工皆處之,謂之待詔胡三省註:唐天子在大明宮,翰林院在右銀台門內;在興慶宮,院在金明門內;若在西內,院在顯福門內;若在東都及華清宮,皆有待詔之所。其待詔者,有詞學、經術、合煉、僧道、卜祝、術藝、書弈,各別院以凜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詞學。
⑺)謝莊月賦》:“抽毫進牘,以命仲宣。”李善註:“毫,筆毫也。”《詩經·大雅》:“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⑻《韻會》:“蹀躞,行貌。”。
梁元帝詩:“試酌新豐酒。”
謝靈運詩:“列筵皆靜寂。”呂延濟註:“列筵,謂四座也。”
⑾《南史》:張纘年二十二,累遷尚書吏部郎,俄而長兼侍中。時人以為早達。
⑿垂釣翁,謂呂尚,年八十釣於渭濱,始遇文王。

白話譯文

清晨來到天子的庭苑中,在蓬萊宮拜謁皇上。
青山掩映皇上的輦道,碧樹搖曳在蒼茫的天空。
在翰林院濫竽充個謬數,僥倖可以與銀台閣的文人溝通。
翰林待詔侍奉賢明的皇上,振筆揮毫歌頌清明的政風。
歸翰林宿舍時已經是落日黃昏,浮雲驄小步行走。
人與馬都不想逞能,沒有飛馳起來逞豪雄。
一入宿舍門就看見紫鴛鴦戲水,金井中高大的兩棵梧桐樹。
樹下來段清歌配古琴曲,喝的當然是新豐的美酒。
人生快意且須及時行樂,與群公大臣列筵喝酒吃肉。
時光不可挽留,人生在世就如飛轉的蓬蒿。
還是早點騰達好,羞比姜太公那個垂釣翁,八十多歲才與文王相逢。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