攛

編碼信息:五筆86&98: rpwh,倉頡: qjcl,鄭碼: dwji,筆順編號: 121445342512512,四角號碼: 53056,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4BA,基本字義:拋擲、匆忙地做、慫恿、發怒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攛
  • 拼音: cuān
  • 釋義:拋擲
  • 出處:《攛 掇》
漢字釋義,基本信息,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常用詞組,攛掇,攛哄鳥亂,攛弄,攛拳攏袖,方言集匯,English,古籍解釋,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拼音: cuān,注音: ㄘㄨㄢˉ,
部首: 扌,部外筆畫: 12,總筆畫: 15,
五筆86&98: rpwh,倉頡: qjcl,鄭碼: dwji,
筆順編號: 121445342512512,四角號碼: 53056,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4BA,

基本字義

1.拋擲。
2.匆忙地做,亂抓:事先沒準備.1臨時旋~.
3.《攛 掇》(duo)慫恿,勸誘別人做某種事情:你就是~~他,他也不去。你自己不乾,為什麼~~我呢? 從旁鼓動人,如“他一再~~我學滑冰”。亦稱“攛弄”、“攛慫”、“攛嗾”(“”、“弄”、“慫”、“嗾”均讀輕聲)。
4.(-兒)發怒,發脾氣:他~兒了.

詳細字義

<動>
1.[方]∶拋;扔 [fling;throw]。如:攛箱(拋箱。宋元官府用箱子接納狀紙,告狀人把狀紙投入箱中,稱攛箱)
2.匆匆忙忙地做 [do sth. In a hurry]。如:事前不做,臨時現攛
3.長出 [grow]。如:攛莖(拔節)
4.慫恿,唆使別人去幹壞事 [instigate]。如:攛哄(慫恿,哄騙)
5.[方]∶發怒,發脾氣 [get angry]。如:他攛兒了
6.緊握。用同“” [hold]。如:攛拳攏袖
7.跳。用同“” [spring]。如:攛行(奔跑)
8.逃走;亂跑 [escape]。如:攛行(奔跑)
9.用同“”。把食物放到沸水裡稍微煮一下就撈出 [quick-boil]。如:攛香螺;攛小雞
10.用冰鑹鑿。用同“鑹” [break ice with an ice pick;chisel]

常用詞組

攛掇

cuānduo
[urge;eggon] 煽動;慫恿
告老兄且莫相攛掇。——朱熹《答陳同甫書》
他一再攛掇我學滑冰
他說他本來不想做,都是你攛掇他做的
1. 慫恿。《朱子語類》卷一二五:“ 子房 為 韓 報 秦 ,攛掇 高祖 入關。”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三折:“他那裡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西遊記》第三十回:“他怪我攛掇師父念‘緊箍兒咒’。” 魯迅 《吶喊·社戲》:“十幾個別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攛掇起來,說可以坐了這航船和我一同去。”
2. 催逼;催促。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遂喚幾箇小僂儸,傳令教攛掇,隔著山門厲聲叫:‘滿寺里僧人聽呵……得 鶯鶯 後便退干戈,不得後目前生禍。’”《金瓶梅詞話》第十六回:“你這邊房子七八也待蓋了,攛掇匠人,早些裝修、油漆停當。”
3. 張羅,安排。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七出:“好姻緣,來輻湊,把你攛掇嫁一個好兒夫,那更效綢繆。”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相奉旨招婿》:“你不知近日來宅院中小娘子要嫁得緊了,媒婆與他攛掇出門去,臨行做對鞋謝媒婆。”《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一時莊家忙動,仗賴你娘子又好在廚房攛掇。”
4. 幫助。《水滸傳》第二六回:“ 王婆 和那婦人謝道:‘難得 何九叔 攛掇,回家一發相謝。’”《平妖傳》第十八回:“ 胡員外 大喜,拱手道:‘全仗學究扶持攛掇。’”
5. 古典戲曲樂器演奏術語。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二折:“請娘娘登盤演一回《霓裳》之舞……[正旦做舞][眾樂攛掇科]” 元 無名氏 《藍采和》第三折:“再不去喬粧扮打拍攛掇,再不去戲台上信口開合。”

攛哄鳥亂

cuānhōng-niǎoluàn
[gather together to create a disturbance] 亂鬨鬨群鳥飛舞。形容你一言我一語,嘈雜混亂

攛弄

cuānnong
[stir up] [口]∶攛掇
播弄,安排。 明 湯顯祖 《邯鄲記·合仙》:“你和那 崔氏 女拋殘午夢,虧了 洞賓子 攛弄天機。”

攛拳攏袖

cuānquán-lǒngxiù
[clench one's fist and roll up one's sleeves—prepare to fight] 握起拳頭,挽起袖子。形容要動手打人的架勢
出到大門外邊,汪為露還攛拳攏袖要打那侯小槐。——《醒世姻緣傳》
捏緊拳頭,捲起袖口。形容準備動武的樣子。《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出到大門外, 汪為露 還攛拳攏袖要打那 侯小槐 。”

方言集匯

1.粵語:cyun3

English

hurry; to throw; to urg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正韻》𠀤取亂切,音爨。擲也。
《集韻》七丸切,音鋑。義同。
俗謂誘人為非曰攛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