攋

攋,兩個讀音:là,lài。讀作là時,是毀壞的意思。讀作lài時,是〔把~〕棄去之意。( 粵語:攋低,(表落下,忘記拿)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攋
  • 注音:ㄌㄚˋ、ㄌㄞˋ
  • 釋義:棄去
  • 出處:《唐韻》
部首編碼,英語釋義,方言集匯,宋本廣韻,古籍解釋,

部首編碼

部首:扌,部外筆畫:16,總筆畫:19;
繁體部首:手,部外筆畫:16,總筆畫:20;
五筆86:RGKM,五筆98:RSKM,倉頡:QDLC,鄭碼:DFRL,
筆順編號:1211251234352511134,四角號碼:57086,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50B,

英語釋義

to clutch; to grab at; to rub or scrape; to tear; (Cant.) to leave behind, omit

方言集匯

1.粵語:laa2 laai6
2.客家話:[梅州腔] lat8 [海陸豐腔] lat8 lai6 [客英字典] lat8 [台灣四縣腔] lat8 lai5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羅馬字
盧達
入聲
開口一等
lat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攋 ·康熙筆畫:20 ·部外筆畫:16
《唐韻》盧達切《集韻》郞達切,𠀤音辣。撥攋,手披也。或作揦。
又《集韻》洛駭切,賴上聲。把攋,棄去也。
又落蓋切,音賴。毀裂也。
又魯旱切,音嬾。《揚子·方言》壞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