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簡稱東華理工,是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學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自然資源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學和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教、藝兼備的多科性大學,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高校、教育部“111計畫”入選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是中國人民海軍士官選拔培訓基地,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56年的太谷地質學校。1958年遷址太原並更名為太原地質專科學校(本科);1959年遷至江西省撫州市,更名為撫州地質專科學校;1978 年名為撫州地質學院;1982年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2002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2002年和2003年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與撫州師範專科學校先後併入。2007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南昌、撫州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500餘畝;設有20餘個教學單位,有72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教職員工2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90餘人,在校學生2.3萬餘人。

基本介紹

  • 學校官網http://www.ecit.edu.cn
  • 中文名:東華理工大學
  • 外文名: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簡稱:東華理工,ECUT
  • 創辦時間:1956年
  •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理工
  • 學校特色: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共建高校(2009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0年)
    國土資源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
    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7年)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111計畫)(2017年)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
  • 主管部門:江西省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范小林、校長:孫占學
  • 本科專業:72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2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科研工作站1個
  • 院系設定:20餘個教學單位
  • 校訓:敦本務實 崇義奉公
  • 校歌:《東華理工之歌》
  • 校慶日:10月16日
  • 地址:廣蘭校區: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廣蘭大道418號
    楓林校區: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楓林大道892號
    撫州校區: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學府路56號
  • 院校代碼:10405
  • 知名校友龔健雅應明生施爾畏方勵李子穎陳煥文王耀南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辦學歷史

20世紀50年代中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作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決策。為了解決尋找鈾礦的技術人員問題,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於1956年6月在山西太谷創立了太谷地質學校。
1958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質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了太原地質專科學校,校址由山西省太谷縣城遷往省會太原市。
1959年9月,二機部(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決定,學校遷至江西省撫州市,校名改為撫州地質專科學校(本科)。
1969年至1973年受“文革”的影響,學校停辦。
1974年,開始籌建復校。其間培養了三屆中專生。
1978年4月,復辦大學,校名為“撫州地質學院”。
1982年1月,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
1999年4月,軍工院校管理體制改革,學院由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轉屬地省管理,實行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體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
2002年1月,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併入華東地質學院;4月,經教育部批准,華東地質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
2003年,撫州師範專科學校併入。
2005年,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國防生後備軍官選拔基地。
2006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江西省政府雙方簽訂了共建東華理工學院協定,東華理工學院國防科技學院同時掛牌成立。
2007年1月,經專家組討論通過,同意東華理工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5月18日,正式掛牌,成為東華理工大學。
2009年7月,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江西省政府共建東華理工大學。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在北京簽署了共建東華理工大學協定。
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2013年5月,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與江西省政府在南昌舉行共建東華理工大學簽字儀式。
2014年12月19日,東華理工大學與撫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建“東華理工大學撫州師範學院”。
2015年10月,原英文校名“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CIT)更名為“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CUT);校訓由“明德厚學,愛國榮校”變更為“敦本務實,崇義奉公”;校風由“實事求是,艱苦奮鬥”變更為“明德厚學,愛國榮校”。
2017年2月,東華理工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8月,學校入選2017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111計畫”)。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9年7月,經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文,東華理工大學南昌校區擴建工程項目正式獲批;10月,東華理工大學與撫州市人民政府就撫州新校區建設等項目簽訂合作協定。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1月,學校設有20餘個教學單位,有72個本科專業。
學院名稱專業名稱科類學制(年)辦學地點
地球科學學院
資源勘查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城鄉規劃
理工
5
南昌校區
旅遊地學與規劃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旅遊地學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區
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
勘查技術與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地球物理學
理工
4
南昌校區
測控技術與儀器
理工
4
南昌校區
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環境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測繪工程學院
測繪類(含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專業)
理工
4
南昌校區
土地資源管理
理工
4
南昌校區
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
套用化學
理工
4
南昌校區
化學工程與工藝
理工
4
南昌校區
生物技術
理工
4
南昌校區
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核科學與工程學院
核工程類(含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
理工
4
南昌校區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自動化
理工
4
南昌校區
機械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智慧型製造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機械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理工
4
南昌校區
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理工
4
南昌校區
通信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理工
4
南昌校區
網路空間安全
理工
4
南昌校區
理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信息管理與套用、大數據管理與工程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區
數學與套用數學(含金融、軟體設計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區
物理學(光電、套用物理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區
統計學(經濟統計、大數據分析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區
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
工程管理
理工
4
南昌校區
土木類(含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
理工
4
南昌校區
軟體學院
網路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軟體工程(Web系統開發、大數據分析、移動軟體開發)
理工
4
南昌校區
物聯網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區
軟體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理工
4
南昌校區
經濟與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類(含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行銷專業)
文理
4
南昌校區
國際經濟與貿易
文理
4
南昌校區
文法學院
漢語言文學(對外文化交流方向)
文理
4
南昌校區
法學
文理
4
南昌校區
廣告學
文理
4
南昌校區
外國語學院
英語(外貿方向)
文理
4
南昌校區
日語
文史
4
南昌校區
撫州師範學院
學前教育(師範類)
文史
4
撫州校區
漢語言文學(師範類)
文史
4
撫州校區
英語(師範類)
文理
4
撫州校區
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
體育
4
南昌校區
藝術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類(含音樂學聲器樂、音樂表演聲器樂專業)
藝術
4
撫州校區
舞蹈學
藝術
4
撫州校區
設計學類(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專業)
藝術
4
南昌校區
國防教育學院
電氣自動化技術
理工
3
撫州校區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會計
文理
3
撫州校區
職教本科合作實驗班
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工
4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職教本科合作實驗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理工
4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資料來源: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教職員工2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9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50餘人,教授、副教授650餘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江西“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雙千計畫”人選,“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江西省“井岡學者”,江西省“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等一批學術領軍人才。學校聘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總統顧問等200餘名中國國內外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兼職或客座教授;擁有省級教學團隊7個。
全國優秀教師:孫占學、樂長高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孫占學、陳煥文、樂長高、程朋根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陳煥文、樂長高
江西“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孫占學、鄧居智、陳煥文、黃國林、劉雲海、劉峙嶸、羅峰、那兵、魯鐵定、王樂洋、王澤文、顏七笙
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孫占學、鄧居智、陳煥文、 樂長高
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陳煥文、樂長高、劉雲海、劉峙嶸、那兵、王澤文
江西省“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樂長高
江西省教學團隊: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地球物理學教學團隊、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工商管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核分析化學課程創新”教學團隊、“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教學團隊等
校園建築校園建築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擁有“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5個, “十三五”江西省高校一流學科3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核技術及套用、核燃料循環與材料、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核安全與核應急技術、放射化學
江西省高校一流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博士學位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名稱學科所屬門類學位類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工學
博士特需項目
資料來源:
碩士學術學位學科
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名稱學科所屬門類學科類型
法學
法學
碩士一級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
碩士一級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
文學
碩士一級學科
數學
理學
碩士一級學科
化學
碩士一級學科
地理學
碩士一級學科
地球物理學
碩士一級學科
地質學
碩士一級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碩士一級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土木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水利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測繪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核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環境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工商管理
管理學
碩士一級學科
公共管理
碩士一級學科
資料來源: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
碩士學位授權類別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法律

教育
教育管理
學科教學·語文
學科教學·數學
學科教學·化學
學科教學·生物
學位教學·英語
城市規劃

電子信息

機械

材料與化工

資源與環境

能源動力

土木水利

工商管理

會計

藝術

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13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2個本科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國家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等高水平教學資源和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獲批碩士、本科層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學科領域(專業)國家級10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套用化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球化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物理學、核工程與核技術、數學與套用數學、軟體工程、市場行銷、財務管理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放射性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工業CT虛擬仿真實驗項目
國家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中國文化概況(英)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實施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軟體工程、測繪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測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環境工程
國防軍工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套用化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測繪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安全、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勘查技術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土地資源管理、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地球物理學、生物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子信息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行銷、財務管理、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統計學、環境工程、土木工程、英語、漢語言文學、通信工程、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地理信息科學
省級本科品牌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套用化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測繪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會計學、市場行銷、土地資源管理、化學工程與工藝、法學、地理信息科學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電子信息類嵌入式系統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核地學類套用開發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等
  •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1月,近年來,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5項。2019-2020學年,學校教師主持獲批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3項,主持建設的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48項,建設經費達59.90萬元。
教學樓教學樓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0餘個國家及省部級高水平科研平台;擁有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國家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西省科技創新團隊6個。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質譜科學與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及省部級高水平科研平台:“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核技術套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際原子能機構參比實驗室、江西省數字國土重點實驗室、鈾資源勘查與開發江西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核資源與環境工程技術中心、江西省防震減災與工程地質災害探測工程研究中心、放射性地質與勘探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教育部核技術套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核輻射探測及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流域生態與地理環境監測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核地學數據科學與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核能安全與輻射監測技術及儀器創新團隊
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質譜科學與儀器教育部創新團隊
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團隊: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創新團隊
江西省科技創新團隊:核資源勘查與方法研究、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質譜科學與儀器、聚合物先進材料與加工、核化學與核燃料技術、核能安全與輻射監測技術及儀器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1月,近年來,學校年均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先後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重點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等重大項目;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獎70多項。
國家級及重點省部級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來源
我國核資源循環經濟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我國核資源需求峰值預測及分析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農產品價格波動、傳導與調控——基於中國油脂產業鏈的實證分析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可持續利用視角下鈾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能源結構調整背景下我國鈾資源安全態勢與保障體系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生態文明視角下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江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我國核電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及協同治理機制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糧食主產區目標價格政策的糧農行為回響及政策最佳化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民族地區清真食品產業集群創新治理體系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社會資本投資天然氣地下儲氣庫的實現機制和政策體系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核電鄰避風險治理的政企社互動機制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國核能國際合作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可行能力視閾下精準扶貧政策效應評價與最佳化設計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中國製造2025”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路徑及統計監測方法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新時代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測度與實現路徑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統計監測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生態資源富集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城鄉統籌背景下農民工創業政策績效評價及其最佳化研究——以江西省為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價格波動:糧農市場預期、種植行為回響與政策最佳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礦糧複合區土地利用衝突問題與緩解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金錢概念對自我提升產品偏好的影響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突破習慣領域:基於創業學習過程的創業者經驗對新創企業雙元機會識別和績效的影響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運氣概念對多樣化尋求行為的影響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保險+期貨”模式下農業收入風險定價與分擔機制研究——以江西水稻為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描述性創新信息披露與企業創新:作用機制與經濟後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礦產資源開發生態效率評價與對策研究
國家軟科學計畫項目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效率評價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遊開發中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促進我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FDI“暗物質”與我國國際收支安全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遊碳減排途徑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影響因素與政府扶持機制最佳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礦糧複合區耕地利用生態環節機制研究—以江西省為例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我國稀土產業“出口貧困化增長”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經濟結構演進視角下霧霾污染的時空特徵、溢出效應及綜合治理對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基於公眾利益的垃圾處理PPP項目績效指標體系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江西樣板的實現路徑研究
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招標課題
新時代節約型機關建設路徑研究
江西省社科重大項目
資料來源: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9月,學校擁有圖書館2個,圖書館總面積達到35221.0平方米,閱覽室座位數4000個;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235.31萬冊,生均紙質圖書88.46冊;擁有電子圖書1976000冊,學位論文355.69萬冊,音視頻23468小時;擁有資料庫22個。
  • 學術期刊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江西省教育廳主管,東華理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欄目有地質與核資源、套用地球物理與核科學技術、土木工程與水文地質、測繪工程、套用化學與核化工等;學報系江西省重點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並被美國《化學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JST)、 中國知網、萬方數據、重慶維普等多種檢索刊物或資料庫收錄。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江西省教育廳主管,由東華理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開設的主要欄目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臨川文化研究”“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研究”“文學與藝術研究”“政治與法律研究”“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該刊系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西省優秀期刊;“臨川文化研究專欄”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江西省優秀期刊欄目;該刊已入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中國知網》《重慶維普》《萬方數據》等資料庫。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月,學校先後與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巴西、智利等20多個國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際交流和學術聯繫;參與“一帶一路” 建設、“金磚國家”創新行動計畫,承辦了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孔子學院,與俄羅斯聯邦衛生部建立了長期科技合作關係並成立了 “質譜科學與儀器俄羅斯研發中心”;開展科技援外項目,與高棉農業部對接,促進科技成果境外轉化;先後承擔了多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引進外國高端專家服務學校教學和科研,利用科研平台吸引港澳台青年學者前來工作,獲批科技部“開發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國際傑青)計畫、江西省首個“國家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先後有3位外國專家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開展國際學生培養工作,來華留學生教育覆蓋本、碩、博三個教育層次,同時學校接受外籍博士後進站工作開展科學研究。學校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項目(TC)承擔單位和諮詢專家派出單位,承擔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國際會議以及鈾礦地質技術人員培訓任務,獲得國際原子能機構首屆瑪麗·斯科洛多夫斯卡·居里獎學金。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學校徽志為盾形襯底,白底藍字,標有學校中英文名稱、創始年份和校訓。盾形設計和原子軌跡圖,突顯學校核軍工特色。學校徽章為題有以毛體字為基礎的中文校名標準字形證章。
校徽校徽

精神文化

  • 校訓
敦本務實、崇義奉公
  • 校風
明德厚學、愛國榮校
  • 校歌
 東華理工之歌
作 詞:王光世 彭年發 作曲:劉愛民
  我們從太行走來,紮根在紅土地上,伴隨著核工業前進的步伐,在艱辛中奮鬥成長。
 我們在這裡耕耘,育英才薪火相傳,在科學的海洋里探珠摘貝,用青春放飛理想。
  我們從這裡走出,奔向那四面八方,投身到國防軍工現代化建設,在創業中鑄就輝煌。
  啊,這就是東華理工,為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明德厚學,愛國榮校,向著美好的明天,展翅飛翔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校長
錢七虎
黨委書記
范小林
黨委副書記、校長
孫占學
黨委副書記
劉紫春
副校長
湯彬、郭福生、陳曉勇、聶逢君、陳煥文、楊波、劉雲海
紀委書記
樊文印
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時間校(院)名校(院)黨委書記任職時間校(院)長任職時間
1956-1958
太谷地質學校
趙巨豐(總支書記)
1956-1958
王 濤
1956-1958
1958-1959
太原地質專科學校
楚予民(副書記主持工作)
1958-1959
王 濤

1960-1969
撫州地質專科學校
程平(代)
1960-1969
程 平
1960-1969
1973-1978
撫州地質學校
王濤(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3-1978
王 濤
1973-1978
1978-1981
撫州地質學院
唐占印(兼)
1978-1981
王 濤
1978-1981
1982-2002
華東地質學院
王 濤
1982-1984
王 濤
1982-1983
丁聯池
1984-1991
王 祥
1983-1988
王 壎
1991-1997
李學禮
1988-2001
苗靖賢
1998-1999




周文斌
2001-2002
2002-2006
東華理工學院
許從年
2002-2006
周文斌
2002
劉慶成
2004-2006
2007-
東華理工大學
許從年
2007-2011
劉慶成
2007-2014
徐躍進
2012-2018
柳和生
2014-2018
柳和生
2018-2021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