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蒼古道

括蒼古道

括蒼古道(即栝蒼古道)始建於唐末宋初,括蒼古道北接仙(仙都)縉(縉雲)古道,是連線溫(州)處(州)兩地的主要通道,甌江流域通往京城的要道。從縉雲東渡鎮樊莊開始,一直到麗水市岩泉村為止,綿延橫亘50華里。據傳築於唐末宋初,當時的左遷處州司馬、大書法家李邕提議於此地興建道路。李邕提議後,商人馮大杲具體實施建造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括蒼古道
  • 地理位置:麗水市
  • 占地面積:橫亘50華里
  • 著名景點:桃花嶺
  • 建設時間:於唐末宋初
古道古蹟,古道傳說,古道現狀,保護建議,旅遊攻略,

古道古蹟

1.桃花嶺
括蒼古道
桃花嶺又稱馮公嶺,地勢險要。光緒《縉雲志》載:桃花嶺系“善士馮大杲所鑿”。桃花嶺中的桃花洞關隘是古道過客歇息之處,周圍建有官邸、僧房、廟宇,通道築有古拱門,、清代有駐兵把守。桃花嶺古道的路旁,有一座300多太平天國志士戰死的合葬大墓,該墓由於沒有保護,已破損厲害。在大墓過去不遠處,立著一塊縉雲與麗水界碑。在桃花洞亭左側內,是一座新修的崇景寺,寺內立有很多塊石碑,內房牆上寫有很多古詩,記載著桃花嶺那曾經輝煌過的歷史。在桃花洞另一頭,洞門已坦然無存。桃花嶺保留最好的古道是洞前有100多米長2米多寬的用塊石砌成的路,可惜路邊看不到傳說中桃花盛開的那種美景,新栽的桃樹由於缺乏管理,也已是殘花敗柳。
2.卻金館村
卻金館村原來叫劉山鋪,有民間旅店,宋代時這裡設了劉山驛站,從這條通京大道上過往的官員商賈,在此歇腳住宿。古道上自然是車馬行人不絕,熱鬧非凡。到了明朝宣德年間,在這裡發生了“卻金”一事,人們才把這裡叫作卻金館的。
公元1430年,江西廣昌人何文淵出任溫州知府。在職六年間,他勤政愛民,為官清正,深受百姓愛戴。1436年,當他任滿進京任職時,卻因無足夠的路費坐轎騎馬,只好身穿便服背上行囊悄悄地步行出發了。溫州百姓知道此事後,紛紛籌集禮金,永嘉縣丞於建還讓兒子帶領五縣百姓的代表,抄小路日夜兼程追來,到了劉山驛站,總算趕上了。不料,何文淵堅決不收禮金,百姓代表豈肯罷休?無奈,何文淵只好將禮金放在驛站,次日一早悄悄離開。
3.孝子牌坊
孝子牌坊立於卻金館村口,牌坊的來歷又該提到那位勤政廉潔的何公了。據說當年何公夜宿劉山驛站,看到村外山野有燈火,感到很奇怪,就問其故。村民告訴他,那是村里一個叫陳登朝的男子在守墓呢。他父親死了已經整整三年了,他就守了整整三年的墓,不論颳風下雨,一日不缺。居然有這樣的孝子啊?!何公被陳登朝的舉動感動了,進京後就將此事奏明了皇帝,皇帝也深受感動,當即下了“聖旨”,在劉山鋪村頭的大道上建立一座孝子牌訪。於是工匠村民就行動起來了,從縉雲搬來上好的石頭,轟轟烈烈地建起了“孝子坊”。此後,文武百官經過此處,都得下轎下馬,以示對皇帝聖旨的敬畏。詩人袁枚經過此處時,寫下《客懷》五首,其中一句是這樣寫的:見碑先下馬,試水屢烹茶。這裡的碑就是指孝子牌坊了。
牌坊有三層,頂上有塊“聖旨”牌,還有兩隻石獅子。可惜“文革”時破四舊“破”掉了。

古道傳說

“高機與吳三春”的故事,被溫州、處州的人們視為比“梁山伯與祝英台”更感人的愛情故事,故事中的高機是溫州平陽人,吳三春則是龍泉人。他們經過千辛萬苦,最後在桃花嶺上相遇,至真的愛情和美麗的桃花相互映襯,悽美絕倫。陳瑋君先生根據民間唱詞《高機與吳三春》改寫的小說《甌江怨》中,對括蒼古道和桃花嶺就有很精彩的描寫。

古道現狀

1934年金溫公路通車後,嶺上再無遠道過客。
近幾年來高速公路,鐵路的建成,括蒼古道這一條充滿了歷史故事的官道就更加淡出了人們的記憶,古道沿線的一些歷史文物年久失修,已經破損,有些路段也已坍塌或被土石流掩埋,一些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也隨著年長老人的過世而被遺忘和失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休閒旅遊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時尚,自駕游、徒步游的興起和網路宣傳的發展,使越來越多人了解到括蒼古道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吸引了大批 “驢友”前來重走括蒼古道。
括蒼古道留下了很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的詩詞故事。特別括蒼古道上卻金館村的廉政文化和孝子文化,為後人敬仰。

保護建議

從括蒼古道旅遊資源與歷史文物留存情況,我們特提出如下開發與保護建設:
1、閱讀“古道歷史”。
建議由市、區文化部門牽頭,聯合相關部門挖掘整理歷史上文人墨客在路經古道時流下詩詞歌賦,選一些名家刻成碑文,錯落豎立在古道邊上,使遊人邊走“古道”邊閱讀前人留下的詩詞歌賦,體驗古道文化底蘊。同時,按國家申遺要求,結合全省第三次文物大普查,組織力量,收集、補充古道材料,積極申報省級歷史文化遺產,並對有保護價值的資源如兩處摩崖石刻、銀礦遺址、孝子牌坊等進行重點保護與修繕。
2、建議雙黃鄉、仙渡鄉等黨委、政府,加強對括蒼古道沿線乾群保護開發意義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民眾的保護意識,使大家成為括蒼桃花嶺古道最基層的資源保護人員,尤其在“十百工程”、“康莊工程”和農業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括蒼古道的原狀和生態,這樣,保護工作才能長期持久地進行下去。同時,加強對縉雲相關鄉、鎮、村的聯繫,共同做好保護與開發規劃,促進老區經濟和社會發展。
3、括蒼古道還只是一個資源,其旅遊項目開發尚缺機遇,時機尚不成熟,建議仙渡鄉的山望嶺、縉雲的桃花洞和雙黃鄉的卻金館(孝子牌坊),可適當發展括蒼古道“村落農家樂”旅遊點,給遊客提供休閒、吃飯、住宿的場所、建立古道歷史文化陳列館,為今後開發做些基礎工作。
4、建議教育部門,在適當時候可組織學校的中、小學生走游括蒼古道,進一步弘揚廉政文化和孝子文化,開展廉正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
5、建議雙黃鄉政府對孝子牌坊疏散在農戶家裡的建築材料進行收集,並申請財政適當補助,按原狀對孝子牌坊、聖旨作修復性重點保護。
6、擴大宣傳,加強民間保護力度。可舉辦游括蒼古道的徵文、攝影比賽來增加括蒼古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7、挖掘、開發括蒼古道的紅色旅遊。當前,旅遊部門可以結合括蒼古道沿線的紅色旅遊資源、鄉村旅遊資源進行適度包裝,通過宣傳,引導麗水市民及周邊市民以自助方式到此遊覽。

旅遊攻略

線路安排:從縉雲東渡鎮樊莊開始,一直到麗水市岩泉村為止,綿延橫亘50華里。金坑村(灌木林、古街道、石拱橋、百年桂花)→嶺腳→樊村(上古道、杉木林)→涼亭(山野)→慶善禪寺(寺廟、古井、古樹)→涼亭(竹林)→一桃(梨樹林)→隘頭(古銀杏、驛站、洋樓)→天師廟→底隘頭(古樹、楓樹)→桃花洞(廟宇、碑刻)→界牌→三望嶺→高青(古株樹、楓樹、竹林)→老鴉礦(古松、竹林、茶園)→卻金館(驛站、孝子牌坊)→涼亭(古樹)→余嶺頭(楓樹)(下古道)→余嶺腳→銀場背(公路橋下“括蒼古道”摩崖石刻)。
括蒼古道路線圖括蒼古道路線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