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是成都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四川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四川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高校、四川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畫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全國職業院校鄉村振興協作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中國農學會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職教學會農業專委會副會長單位、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四川省建設類優質學校

學校發軔於1937年由國立四川大學農學院代辦的省立成都高級農科職業學校;前身為1958年組建的四川省溫江農校;2002年升格為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2005年成都畜牧獸醫學校和成都市機電工程學校併入學院。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柳城、海科兩個校區,校園面積541畝,校舍面積17.3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8.8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價值9428.26萬元,設有7個二級學院,開設37個高職專科專業,有教職工585人,有在校生10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主管部門四川省
  • 學校官網http://www.cdnkxy.com
  • 中文名: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 外文名: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農林類
  • 屬性四川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14年)
    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高校(2015年)
    四川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2017年)
    四川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2019年)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畫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邵波
    學院院長:劉智慧
  • 高職專業:37個
  • 院系設定:園林園藝分院、現代農業分院、畜牧獸醫分院、經濟管理分院、城鄉建設分院、信息技術分院、機電技術分院
  • 校訓:勤奮、儉樸、誠信、敬業
  • 校歌:《放飛綠色的希望
  • 校慶日:10月28日
  • 地址:柳城校區:成都市溫江區德通橋路392號
    海科校區:成都市溫江區新華大道二段179號
  • 院校代碼:12965
  • 主要獎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5項
    全國文明單位
    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辦學歷史,前身溯源,合併發展,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辦學歷史

前身溯源

  • 四川省溫江農業學校
1937年11月,國立四川大學農學院受四川省教育廳委託,代辦四川省立成都高級農科職業學校。
原溫江農業學校原溫江農業學校
1953年,四川省立成都高級農科職業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成都農業學校。
1958年3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農業廳決定將四川省立成都農業學校的果樹栽培、農作物栽培、植物保護三個專業、學生459人、教師30餘人,四川省農業機械化學校農作物栽培專業與溫江專區農業合作幹部學校合併,成立四川省立溫江專區農業學校。
1961年,溫江地委決定四川省立溫江專區農業學校停辦。
1963年,溫江行署決定四川省立溫江專區農業學校復辦。
1965年,學校遷入溫江縣外西的西禪寺。
1969年12月,學校被撤銷,教職工全部進入溫江地區“五七幹校”,以後大部分教職工調離學校。
1974年2月,溫江地委決定恢復四川省立溫江專區農業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溫江農業學校。
1975年,正式恢復四川省溫江農業學校建制。
1980年,學校被授予"國家級重點中專"稱號。
1991年8月,學校被農牧漁業部確認為"全國中等農業學校辦學水平評估A等二級學校"。
199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為"省部級重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
1998年,學校再次獲得了"國家級重點中專"稱號。
2001年初,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四川省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提出,在溫江農校基礎上申辦"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2002年4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 四川省成都畜牧獸醫學校
1956年,經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增建成都農業經濟學校,校址位於成都大觀堰。
1957年,更名為四川省農業經濟學校。
1958年,成都農業經濟學校被撤銷,師生分別調往溫江專區農業學校、綿陽農校、灌縣林業學校;其餘部分和四川省農業經濟學校合併為四川省成都經濟學校。
1959年,四川省成都經濟學校更名為成都市農業學校。
1961年2月,撤銷成都市農業學校。
1966年,調整為成都市農業職業學校。
1973年7月,恢復成都市農業學校。
1988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成都畜牧獸醫學校。
  • 成都農業機械化學校
1978年8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在四川省溫江農業學校內創建溫江地區農業機械化學校。
1979年春,溫江地區農業機械化學校獨立辦學,遷址到溫江區和盛鎮。
1983年,溫江地區農業機械化學校調整為成都農業機械化學校。
1992年,學校合併成都市農業機械研究推廣所。
1998年,學校增掛成都市機電工程學校牌子。

合併發展

2004年6月,成都市委、市政府決定四川省成都畜牧獸醫學校和成都市機電工程學校整體併入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7月,四川省教育廳正式批准三校合併。
2005年7月,成都畜牧獸醫學校和成都機電工程學校整體遷入,完成了實質性合併。
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
2007年,學校與成都市屬農林口科研院所共同組建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2009年,學校劃出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歸口成都市教育局。
2011年8月,學校被四川省教育廳、財政廳列為第二批“四川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院校;被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確定為四川省建設類優質學校。
2012年,成為四川省單獨招生試點院校。
2014年,通過四川省示範性高職院校項目驗收。
2015年8月,學校入選為國家首批100所現代學徒制試點高校;9月,先後被列入四川省、成都市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11月,被批准為成都市特色院校試點單位;12月,被認定為四川省首批四川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
2017年5月,學校被確定為四川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9月,與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10月,入選四川新型職業農民試點;11月,入選四川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立項建設院校。
2018年9月,學校成為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
2019年,學校被確定為四川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入選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畫(2015-2018年)》項目認定的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同年6月17日,入選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3月,學校設有7個二級學院,開設37個高職專科專業。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現代農業分院
作物生產技術、植物保護與檢疫技術、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種子生產與經營、林業技術
園林園藝分院
園林工程技術、園藝技術、園林技術、休閒農業
畜牧獸醫分院
畜牧獸醫、水產養殖技術、飼料與動物營養、動物醫學、寵物養護與馴導、寵物臨床診療技術
城鄉建設分院
建築工程技術、物業管理、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工程造價、環境藝術設計
經濟管理分院
物流管理、旅遊管理、市場行銷、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農業經濟管理、會計
信息技術分院
計算機套用技術、軟體技術、數字媒體套用技術、套用電子技術、物聯網套用技術
機電技術分院
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行銷與服務
資料來源: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學院有教職工585人,其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293人,取得教授、副教授等高級技術職稱163人,專業課“雙師”素質教師222人。截至2018年9月,學校擁有全國農業職業教育名師5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春華秋實、桃李芬芳
全國優秀教師:周大薇
四川省教學名師:彭素瓊
全國農業職業教育名師:彭素瓊、徐君、鄧繼輝、馬濟民、萬群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畜牧獸醫專業教學團隊、園藝教學團隊
重慶市首屆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陳文俊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12月,學校有中央財政支持專業2個、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校內實踐基地3個、省示範專業3個、省重點專業3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4個、省級校內實踐基地13個、市重點和特色專業5個、市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7個、市級校內實踐基地2個,市級重點教學實驗(實訓)室2個、有省級線上開放課程3門。
中央財政支持專業:飼料與動物營養、作物生產技術
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水產養殖技術、園林工程技術、農業經濟管理(農業職業經理人方向)
國家級校內實踐基地(名單不全):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動物疫病檢測中心、園林園藝實訓基地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畫生產性實訓基地:畜牧獸醫生產性實訓基地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畫骨幹專業:園藝技術、畜牧獸醫、作物生產技術
省示範專業:畜牧獸醫、園林工程技術、園藝技術
省重點專業:畜牧獸醫、園林技術、作物生產技術
市重點和特色專業:畜牧獸醫、園藝技術、園林技術、會計、軟體技術
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園林工程技術、畜牧獸醫、農業經濟管理、水產養殖技術
市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水產養殖技術、園林工程技術、種子生產與經營、農業經濟管理、套用電子技術、物 業管理、寵物養護與訓導
市級重點教學實驗(實訓)室: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與細胞繁育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農業氣象
省部級精品課程:農業氣象、動物藥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就業指導、農業氣象省級、園藝植物保護、動物微生物、動物解剖組織胚胎及生理學、植物保護、SQL Server 2000套用技術、動物解剖生理、盆景與插花藝術
市級精品課程:動物繁殖與改良技術、園林工程定額與預算、動物營養與飼料、園林植物栽培與套用技術、中獸醫防治、Flash動畫製作、園林植物保護、花卉生產技術、蔬菜生產技術、遺傳與作物育種、養禽與禽病防治、養豬與豬病防治
省級精品課程共享課:《動物解剖生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就業指導》《園藝植物保護》
市級精品課程共享課:《蔬菜生產技術》
省級線上開放課程(名單不全):動物解剖生理、創辦園藝企業
  • 教學成果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先後獲全國農業職教成果一等獎、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等。
學院部分教學成果獎
課題名稱主持人獎項
《“科教興農,服務育人”研究》
毛建
第三屆全國農業職業
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富有高職教育特色的“四型”教育模式》
蔣躍軍
第三屆全國農業職
業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
《高等農業職業教育課程創新研究》
吳學軍
四川省高等教育學
科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高等職業教育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實踐》
盧曉東
四川省2009年高
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盧曉東
第六屆四川省高
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農業高職學院創新教育體系研究》
魯健生
四川省高等教育學
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高職英語教學分層推進的探索研究》
余萍
全國農業職業教
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均衡監測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與實踐》
劉智慧
四川省教育優
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高職園藝類專業“三位一體,雙能導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陽淑
第七屆全國農業職
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高職園林工程專業“項目驅動,四段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王占鋒
第七屆全國農業職
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MOOCs視野下高職院校<計算機套用基礎>教學改革研究》
鄒承俊
第七屆全國農業職
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國民族地區涉農行業“定向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以甘孜州為例》
馬濟民
第七屆全國農業職
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植物組織培養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韓春梅
第七屆全國農業職
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涉農高職創新創業人才“1133”培養路徑的探索與實踐》
劉智慧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四川省第八屆高等教育
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資料: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2014年12月,學校與四川農業大學、雙流興發玉米研究所等建設國家農業部設立的大麥綜合試驗站;與四川中牧飼料公司等建立農副產品精加工研發轉化基地。
成都市重點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物聯網實驗室
成都市研究中心:動物疫病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8學年,學校組織教師申報各類縱向教學科研項目44項,獲得立項的市級及以上縱向教學科研項目總計11項;教師發表核心期刊、SCI、EI文章共57篇,其中SCI3篇,EI6篇。
學校部分科研成果
序號項目名稱項目來源項目級別
1
古藺縣九龍村柑橘高接換種早結豐產栽培技術示範及推廣
四川省教育廳
省部級
2
黑玫瑰水果玉米花青素積累分布、提取純化、理化特性、生物學功效研究
3
網際網路+農業科普互動平台系統研發與套用
4
深度貧困區藏區畜禽養殖適用技術培訓與示範
5
四川省不同規模家禽養殖場糞污處理方式的調查與分析
6
茶園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研究與示範
資料來源: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圖書館擁有各類圖書近85萬冊,其中印刷體50萬冊、電子圖書35萬冊;開通了計算機軟體視頻學習系統、銀符線上考試系統、匯雅電子圖書、超星期刊、國家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知識庫、中央電視台農廣天地、三農致富經視頻、國家農業數據共享中心、萬方數據、萬方視頻資源、超星匯雅電子圖書、讀秀學術搜尋、中國知網(CNKI)、暢想之星電子書等電子資源。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已與英國拉夫堡學院、荷蘭艾瑞斯套用技術大學、美國加尼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美國西北理工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TAFE西部學院、俄羅斯契科夫技術學院、法國瓦爾德薩爾特農業科技學院、泰國暹羅大學泰國博仁大學、寮國北部農林學院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以及中國台灣地區屏東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中州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結成姊妹學校,簽訂友好合作協定。
學校與英國拉夫堡學院、荷蘭艾瑞斯套用技術大學分別合作開辦了旅遊管理專業中英國際合作班、園藝專業和畜牧獸醫專業中荷國際合作班,每學期邀請國外高校專家來校短期授課;每學期開展學生赴台灣地區、荷蘭、英國短期學習項目;是法國瓦爾德薩爾特農業科技學院海外實訓中心。
學校每年派遣多名教師赴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短期培訓;承擔多期農業部面向衣索比亞、尼泊爾等開發中國家的技術人員涉外培訓、“南南合作”外派技術人員專業培訓和英語培訓;啟動實施了與寮國開展現代“一帶一路”農業職業教育合作的“倉廩計畫”,進行寮國師資來華培訓、學院專家赴寮國專業技術指導以及寮國留學生來華交流學習等項目;與英國環境衛生協會合作,針對學校師生及職業技術人員開展食品安全二級資格證書培訓,與英國環境衛生協會聯合打造國際食品安全培訓中心。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標和徽章。
學校徽標由圖案和文字兩大部分組成,以代表農業的綠色為標識主體色調,具有鮮明的農業色彩。
徽標圖案是在土地里成長的麥穗,提煉了“親農、事農、興農;敬業、勤業、創業”的校園文標誌中心圖案為抽象的麥穗,上部為麥穗的果實部分,具有三重含義:第一,象徵學院五十多年來在教育、科研、改革中取得的豐碩成果。第二,造型上形似並排在中軸線上的三顆心,寓意學院全體“領導”、“教師”、“學生”上下齊心,共創輝煌。第三,結構上由兩排並列的三個“n”組成書籍和烘托的雙手圖形,形似幼苗成長的態勢,同時雙手捧托具有撫育的含義,象徵“為三農服務,為興農育人”的辦學理念。
徽標下方的麥葉部分由兩個交替環繞的太陽神鳥構成,體現學院的地域特點,同時象徵學院的美好未來。
學院的中文名稱與年份字式“1958”相結合體現學院成立的歷史時期,英文全程體現學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徽章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長方形證章,上書學校中英文對照規範名稱。教職工佩戴的徽章為紅底白字,學生佩戴的徽章為白底紅字。
校徽校徽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綠色標準色長方形旗幟,長寬比例為3:2,可按比例放大或者縮小,中央印有白色字型的學校中英文對照規範名稱,並配以學校徽標。

精神文化

  • 校訓
勤奮、儉樸、誠信、敬業
  • 學院精神
親農、事農、興農,敬業、勤業、創業
  • 校歌
《放飛綠色的希望》
作詞:鄭時雍,作曲:趙正基
校園升起科學的太陽,綠色禾苗茁壯的成長。
我們肩負大地的期望,我們放飛綠色的希望!綠色的希望!
努力學習,勤業敬業,開拓創新,艱苦創業
我們團結一心,讓智慧春風吹綠原野,吹綠原野。
校園升起科學的太陽,綠色禾苗茁壯的成長。
我們肩負大地的期望,我們放飛綠色的希望!綠色的希望!
情深似海,熱愛農業,春風化雨,服務農業
興旺現代農業,我們是新一代建設者,新一代建設者!
校歌校歌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院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委員、副院長
副院長

知名校友

中國再生稻研究的開拓者與奠基人:楊開渠
安徽農學院教授、院長:楊演
四川省政府秘書長、黨組成員,省政府辦公廳黨組書記:張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