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第三中學

慶陽第三中學

慶陽三中位於西峰區九龍南路與安定東路交匯處,是在原慶陽縣1962年初創建的西峰鎮東郊國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所縣級完全中學。學校占地面積23976平方米,建築面積15953平方米,現有教職工232人,教學班53個,在校學生3492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陽第三中學
  • 英文名:The third middle school of Qingyang
  • 簡稱:慶陽三中
  • 創辦時間:1962年
  • 所屬地區:甘肅慶陽縣
  • 類別:公立高中
  • 學校類型:縣級完全中學
  • 學校屬性:區屬市級重點完全中學
  • 主要獎項:慶陽市高考優秀學科獎
  • 現任校長:張久善
  • 占地面積:26290平方米
  • 建築面積:10075平方米
學校設施,辦學目標,教學成果,師資力量,發展紀實,抗震救災,其他設施,辦學思想,校園活動,

學校設施

學校現有44個教學班,3010名在校學生, 近200名教職工。學校占地2629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75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教學設施基本齊全。擁有藏書1.3萬餘冊,生理化實驗室304平方米,建有多媒體教室2個,電子備課室1個,多功能演播廳1個,共有計算機82台,學校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和聽力測試系統在全區處於領先水平。
慶陽第三中學

辦學目標

近年來,學校立足現實,積極開拓進取,以“創建全市一流國中和優質高中”為奮鬥目標。學校狠抓教學管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積極倡導教法,學法改革。“目標教學”,“四多二少教法”,“張思中外語教學法”等教法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富有特色的“希望生”班,“小小組”班級管理模式實驗初見成效。國中畢業會考合格率穩步上升。高中畢業會考語、數、英等主幹課程已邁入全市先進行列。

教學成果

去年高三畢業生99人參加高考,63人被大專院校錄取,今年進線學生69人,錄取人數超過百人,並且保持兩年來都有城區區直完全中學理科第一名的學生(被西安交大、蘭州大學等院校錄取)。學校先後被樹立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甘肅省衛生先進學校”。95年至98年連續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樹立為“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單位”,“體育訓練先進單位”。

師資力量

學校教師結構合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45歲以下教師占83%,現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1人,一級教師84人。教師中大學畢業82人,大專畢業64人。其中省“園丁獎”獲得者3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目前,學校教師學術氣氛濃厚,教師撰寫的論文近三年在國家,省,地刊物上發表50餘篇。慶陽三中正在奮發中崛起,向著確定的目標邁進。

發展紀實

皂莢樹下,花開有聲
初秋時節,走進慶陽三中的校園,井然有序的教學秩序,乾淨整潔的環境,還有新建的露天舞台、學生宿舍樓,撲面而來一股昂揚向上的氣息,屹立在校園中央的那棵枝繁葉茂的百歲皂莢樹,營造了濃厚的教書育人氛圍。校長徐惠民感慨地說:“一棵小樹要長成大樹,需要陽光的照耀、風雨的洗禮、均衡的養分。造就對社會有用的的學生,更要把成才與成人並舉,培養均衡發展的人。”正是在這一辦學理念的指導下,慶陽三中銳意改革,創新制度,強化管理,突出特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今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比去年淨增59人,實現了翻番,術科教育連續兩年獲得全市高考優秀學科獎。
2003年,慶陽三中新一屆領導班子首先從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制度入手,提高辦學質量。在教職工管理體制上,實施“紅黃綠”細化管理考核辦法,即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督查組,由科室和教研組成立巡查組,由各年級組成立值周組,他們分別根據檢查和督查的情況簽發紅、黃、綠三卡,對教師和班級進行捆綁式考核。在班級,實施“小小組”管理制度,把4-6名學生編為一個小組,小組內互相管理、互相幫助,班級對小組進行考核,實行獎懲。這兩個制度的建立,激發了教師的緊迫感和責任心,也激發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不斷高漲,原來的“要我乾”變成了“我要乾”,“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校的教學秩序、環境衛生、文體活動都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現狀,學校提出了“精誠、精品;分層、分組”的辦學思想,確立了“找準定位,合理布局、創新思路、擺脫困境”的工作思路,繼續提升國中辦學質量,樹立國中部的品牌。同時引進優秀教師、加強本校骨幹教師培訓,嚴格“集中聽課,集體評課”制度,促進了教學水平全面提高,吸引了大量高中生,擴大高中辦學規模。在慶陽三中,沒有“差生”、“後進生”的概念,有的只是不同個性不同特長的學生,全校教育工作者形成共識,每個學生都是明日的“希望之星”,不能唯考分論成績,要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基礎。他們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長,在六個年級組共組建23個“希望生班”,在利用課餘時間開展活動的班級里,學生拓寬了視野,增進了交流,提高了認知水平。
今年以來,學校先後策劃開展了“陽光行動———走進子午嶺”、“陽光行動———走進慶陽市福利院”、“陽光行動———走進隴東農副產品加工公司”等大型社會實踐活動。在今年暑假組織的“走進子午嶺”社會實踐活動中,高二、高一部分師生從西峰出發,徒步走進子午嶺,歷時4天時間,真正達到了磨礪堅強意志、激發熱愛家鄉情懷的目的。學生黨清濤在實踐報告中寫道:“一次親身體驗的徒步行動,是一次非同尋常的自我鍛鍊,也是一次身心成長的飛躍。”學校組織國中學生到農副產品公司進行勞動實踐,與工人們同吃同乾。許多家長反映,自從孩子參加了這項社會實踐後,回家知道感恩父母了。教師也有同感:一次有意義的社會實踐,要比多少次費盡心血的說教有用幾十倍,常開展實踐課,多讀無字書,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探索全面均衡發展學生各項措施的同時,慶陽三中在美、音、體教學已取得不斐成績,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基礎上,一方面加強藝術教學的硬體建設,一方面組織藝術教研組的老師到蘭州、銀川、杭州的名校交流學習,借鑑知名藝術學校的辦學經驗,近年來,學校術科教學不斷邁上新台階。目前,慶陽三中僅美術專業學生達370人,成為繼蘭鐵三中之後全省第二個規模較大的高考美術培訓基地,近4年來已向各類高等院校輸送藝術人才177人。經過多年努力,慶陽三中成為一所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學校,學校先後在各項文體比賽活動中獲得獎牌23枚,受到各級表彰獎勵16次,2003年,學校被西峰區教育局樹立為“示範家長學校”,並先後獲得“慶陽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慶陽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合水縣在“三幫三聯三增”活動中積極為秋播提供種子2萬多公斤、化肥40萬公斤、農藥2000多公斤、籌集資金12萬元,確保了秋播面積。到目前播種冬小麥16萬畝,收割小秋作物1.2萬畝。圖為段家集鄉農民搶墒播種場景。

抗震救災

5月29日下午,慶陽三中3800多名師生以班為單位,召開抗震救災“我參與”主題班會。這是對自汶川大地震以來該校開展的“抗震救災,尊重生命,懂得感恩,學會包容,團結互助”系列教育活動的一次大檢閱。
無法靠近你,用心溫暖你
發生在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使一些學校瞬間夷為平地,從那一刻起,慶陽三中師生遙望災區,眼裡飽含著淚水,胸中沸騰著救援的熱血,恨不能在第一時間飛到廢墟前,化十指為工具,那怕十指鮮血淋漓……
“祖國母親的每一寸肌膚,都是我們心頭血脈綿延的絲絲掛牽,你不要遲疑,我無須怠慢,把心捧出,把愛奉獻,讓我們張開雙臂,將那片土地上的生靈擁抱,相信我們的援手可以讓災難的魔手生寒,眾志成城,共度危艱!”這是慶陽三中5月14日抗震救災倡議書中的話語。
“無法靠近你,用心溫暖你。”這是全體師生抗震救災的誓言。14日早晨,半小時內, 學生捐款11856.8元。1元, 5元、10元……初二(8)班劉鵬捐105元,高三(4)班郭澤嫻捐100元,初二(6)班劉金龍捐100元,高二(2)的付良龍、趙佳欣、姜永強、楊震各捐50元,初三(4)班王祥捐60元,初一(7)班的宏春曉、李凱各捐50元……“從來就沒有那一次捐款像今天這樣使人發自內心,傾其所有,災區人民就是我們的親人,不獻愛心就寢食難安。”高三何希鵬同學如是說。任世科老師說:“看到那么多鮮活可愛生命的消失,我捐助200元,雖然錢不多,但卻是一個教師的心意。”目前,慶陽三中師生總計捐款39153.3元。
愛心涌動,溫暖彼此
初二(2)班的高琦同學坐著輪椅上學。地震時,初二(4)班班主任徐定國老師衝進教室,背出了高琦同學。高琦同學在抗震救災“我參與”活動發言中說:“我是一個身體殘疾的孩子,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似乎隨處都有漠視的眼神和嘲諷的話語,父母鼓勵我,希望我堅強,可這些年我學會的,只是麻木而已。5月12 日下午,第一節是體育課,我孤單地坐在教室里寫作業,就在這時大地突然一陣劇烈搖晃,我知道地震了,無助,驚慌,可我卻無能為力。這時教室門突然被推開,是班主任蔣紅梅老師,她來救我了,我強烈地感到了愛的溫暖,在這之後趕來了李文杰主席和徐定國老師,他們一邊詢問我有沒有受傷,然後徐老師把我背到了教室外面。同學們也跑來了,在這種時刻,他們也依然惦記著我,我並不孤獨,是老師、是同學、是愛解凍了我心裡的冰山。”
當然,這樣的故事絕非個案。高一(5)班有一個同學患小兒麻痹,地震時,李姍姍、李鵬舉、左紅毓等攙扶著這位同學從三樓跑到操場。
慶陽三中黨總支書記方百江說:“面對地震,三中學生在安全撤離時所表現出的男讓女、大讓小、高年級讓低年級的高尚風格,充分體現了同學們團結互助、關愛呵護的精神。”
良知復甦,人性挺立
汶川大地震,在你是生命,在我是靈魂!
這是初一(7)班同學在抗震救災“我參與”主題班會演講的片段。
羅鈺婷同學在演講詞《中國戰士》中說:“地震讓我們看到了解放軍叔叔堅忍不拔的前行,他們是新時期最可愛的人 。今後我一定能用微笑去對待困難。張元祚同學的演講詞《最美的身姿》頌揚了母愛的主題,他認為,深深父母恩,殷殷兒女情。動物尚知跪乳、反哺,何況我們萬物靈長的人類呢。尚佳同學在發言《老師,對不起》中說,地震的那一刻,老師與我們在一起,使他體會到了師愛的偉大,今後,他將給老師一聲熱情的問候,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完成每一天的作業,向老師承認以前所犯的錯誤,正確面對老師的批評。
清脆稚嫩的聲音,震撼衝擊的話題,淳樸真摯的感悟,任淚水流淌,任哀思膨化,任靈魂純淨。初一(7)班班主任米發鵬老師說:“淚水,只為融化冰冷的殘垣;感動,只為堅守共同的誓言;行動,只為捍衛生命的尊嚴。抗震救災主題班會使我產生一種更強烈的願望——用自己的勤奮工作和無私奉獻,去詮釋為人師表、愛生如子的職業內涵。”
高三同學雖然面臨高考,但10班同學在抗震救災“我參與”主題班會的感悟更精彩。
馬海鵬:難以忘懷這個花甲老人的身影,溫總理話音仍在耳畔迴響,我一直被他親臨抗震救災第一線指揮的身影感動著、鼓舞著,我為我們的共和國能有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萬分自豪、萬分慶幸!我們會悲傷,但不會消沉;我們會流淚,但不會抱怨;我們會心痛,但不會軟弱。
許文強:此時此刻,生命高於一切,我們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也只有在如此毀滅性的大災大難面前,我們才能這般深刻體味到生命的彌足寶貴,體味人的尊嚴,體味生命的價值。
呂歌星 :災難更讓我們慨然生命的責任和民族的大義,沒有從磨難中走過的生命就沒有對生命意義清晰的理解,沒有在災難中挺起的民族就沒有筆直的脊樑。我們有理由不哭。因此,我們只有于堅韌中奮進努力,於悲歌中壯哉前行。行動才是創造奇蹟的交響,努力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哀悼。
王玲:父母含辛茹苦,饋贈我們一段精彩的人生體驗;師長諄諄教誨,縮短了我們運用人類文明成果的學習曲線;朋友肝膽相照,使我們延伸了生存空間,豐富了人生閱歷。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幸福,並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懂得,珍惜,寬容,分享,回饋,愛著。
慶陽三中校長張久善在活動後總結說:“多難興邦。大災就是大難。大難如大考,考驗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如煉爐,熔煉出一個民族的脊樑;如學校,啟示著一個人從災難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們利用這次抗震救災活動,促使學生感悟及心靈深處這種美好感情的甦醒,使學生懂得人生的真味,懂得人性的光輝,懂得生命的價值。”

其他設施

擁有藏書5萬冊,各類報刊雜誌6280多冊。先進的語音聽力系統、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及多功能報告廳,圖書室、閱覽室、學生公寓、師生食堂等配套設施齊全。正在籌建中的一幢9800m2的綜合教學樓,將會使學校的教學育人條件得到更進一步的改善。

辦學思想

學校堅持“辦好國中,發展高中,加強藝術教育”的辦學思想,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實施新課改,注重學生特長發展,加強藝術、體育教育,現已形成特色。中考綜合評估連續兩年名列西峰區前2名,高考成績逐年穩步提升,美術學科連續四年榮獲慶陽市高考優秀學科獎。學校獲慶陽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市級文明單位”、 西峰區“校園信息化建設先進集體”、“平安示範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新聞

校園活動

慶陽新聞網 -慶陽時空  7月1日下午,由慶陽市科協與慶陽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全市“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 在慶陽三中綜合教學樓前展出。
本次活動展出科技發明近20多項,對我校學生走近科學,發現科學提供了很好的科普教育素材,使同學們大開了眼界,增長了知識。
機器人知識展演活動在我校多媒體演播大廳舉行,通過大螢幕展示了機器人在各種領域的廣泛套用,博得了同學們陣陣熱烈的掌聲和驚訝的讚嘆。
活動展出期間,前來參觀的老師同學絡繹不絕,大家興趣盎然,尤其是低年級小同學,對展出的各種科技發明充滿了好奇與熱愛。通過本次活動,激發了同學們認識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為同學們將來走進科學世界,從事科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