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學院經濟學院

徐州工程學院經濟學院

徐州工程學院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2002年6月,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彭城職業大學和徐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合併籌建徐州工程學院。2005年3月,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建立徐州工程學院,經濟學院始得建立。2007年6月,徐州教育學院整建制併入徐州工程學院。建院以來,經濟學院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圍繞套用型本科辦學定位,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中心,大力開展質量工程,積極探索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州工程學院經濟學院
  • 外文名: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conomics
  • 創辦時間:20世紀80年代初期
  • 類別:公立大學
  • 所屬地區:江蘇
  • 教職工:60人
學院簡介,歷史變遷,師資力量,教師風采,現任領導,管理機構,綜合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團委,專業介紹,

學院簡介

徐州工程學院經濟學院目前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經濟與金融、電子商務以及金融(二學歷)五個本科專業,在校生2200餘人,是徐州工程學院最早開設本科專業的學院之一。學院現有教職工6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講師31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47%;具有博士、碩士學位49人,占比73%,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青藍工程”骨幹教師、徐州市優秀專家、拔尖人才14人,教師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專業、年齡、職稱結構合理,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近20餘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規劃項目、省社科基金等各類省部級研究項目20餘項,市級項目50餘項。近年來學院圍繞地方性、套用型本科辦學定位,以“大套用觀、大工程觀、大生活觀、大文化觀”為指導,積極探索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本科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學院知名度與美譽度不斷提高。“區域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先後被確立為校重點建設學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被評為校級重點和特色專業;“套用經濟學”、“財稅”、“金融與投資”教學團隊被評為校優秀教學團隊;“國際貿易實務”、“財務管理”等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會計學”等教材被評為省級精品教材,“個體經濟學”“區域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外貿單證”“國際金融”“證券投資”等被評為校級重點課程。學院擁有省級國際商務人才培訓平台、經濟管理省級實驗示範中心以及電子商務市級重點實驗室,設有阿里巴巴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基地、徐州市徵信教育基地,在30多家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

歷史變遷

2002年6月,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彭城職業大學和徐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合併籌建徐州工程學院。2005年3月,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建立徐州工程學院,經濟學院始得建立。2007年6月,徐州教育學院整建制併入徐州工程學院,經濟學院不斷壯大。建院以來,經濟學院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圍繞套用型本科辦學定位,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中心,大力開展質量工程,積極探索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院立足徐州、面向蘇北,輻射江蘇及淮海經濟區,開展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承擔起服務於改革開放、服務於經濟建設、服務於現代化的重任,不僅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教學、科研和服務經濟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師資力量

經濟學院現有教職工60餘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講師3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9人;有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骨幹教師、徐州市優秀專家、“拔尖人才”等多名。全院教師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專業、年齡、職稱結構合理,已形成一支適合教學需要,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學術梯隊。該院教師在學術研究領域成績顯著,先後完成科研成果超過300項。其中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3項、省(部)級科研課題50餘項、市(廳/校)級科研課題100餘項;編著學術專著、教材30餘部;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公開發表學術研究論文6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360餘篇。先後獲國家、省、市和校級各類科研成果獎200餘項,《國際貿易實務》、《財務管理》獲評省級精品課程,《會計學》、《財務會計實務》獲評省級精品教材,《個體經濟學》、《區域經濟學》、《金融學》、《貨幣銀行學》、《會計學》獲評校級重點課程。先後獲校“十五”科研先進集體、校重點學科建設點、校級特色專業、優秀教學成果獎等。

教師風采

教授
上官敬芝 朱福興 孫 勤 沈 超 陳 澎 郝朝軍 董金玲
副教授
馬元三 王亞玲 王全法 王世泉 王 璟 莊沅樹 李 平 李東明 蘇 魯
吳 坤 何 穎 張晶(1) 邵 川 陳彥華 羅吉文 周仕通 趙康民 趙靜敏
郝黎明 施滋英 夏新年 徐 彬 渠蘇平 曾 楊
講師
王 東 王孝會 王 海 王 翠 王 慧 尹 征 司 凱 邢炳貴 劉寧寧
劉祥成 孫 穎 李松濤 李 躍 李 強 李惠娟 張明達 張艷芹 張愛群
張晶(2) 周海洋 周 芳 鄭凌霄 郝景亞 趙春雨 婁 錕 聶 惠徐海濱
高玉玲 常 征 彭明暢 鮑兆飛 潘 莉 薛安松
助教
丁 寧 趙國清 高 瑋 譚艷瓊 陳 思
外籍教師
甘 奇 蘇凱霖 阿 美

現任領導

孫 勤 黨委書記、院長
陳 澎 黨委副書記
董金玲 副院長

管理機構

綜合辦公室

院辦是主要負責學院日常行政事務、負責協調行政綜合工作的一個職能部門,現任院辦副主任高玉玲。
院辦主要職責有:
一、負責學院日常行政事務,負責協調行政綜合工作。
二、負責組織起草學院行政工作的計畫、總結、規章制度以及以學院名義發布的有關行政事項的布告、通告等。
三、組織安排院長辦公會、學院辦公會和全院性行政會議,並負責記錄、整理,並對決定事項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四、負責學院行政印章及對外行政介紹信的管理和使用。
五、負責學院網站規劃設計、運行管理和日常維護,負責學院各類信息的審核與網上發布。
六、負責學院行政事務的接待工作和校內外兄弟單位、部門來訪的接待工作。
七、負責學院報紙、雜誌的收訂、登記、分發和信件、郵件和收發工作,安排節假日有關人員值班工作。
八、完成學院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教務科

教務科是主管學院教學工作的職能科室,主要任務是教學管理,在學院的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現任教務科科長張艷芹。
其主要職責是:
組織各教研室修訂和調整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各專業各門課程教學大綱。
根據各專業教學計畫下達全院學期教學任務書;同時負責教師調停課管理及教師課時與課酬的統計、核對工作。
負責全院教學質量的監控組織全院教學檢查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師生座談會,了解教學動態,研究教學改革。
負責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嚴格執行有關學籍管理的規定,通報學籍管理過程中的有關情況。
負責新生的分班和學號的編制工作負責畢業成績總表的審核和畢業資格審查,提供學生畢業和授予學位的有關資料;負責全日制學生畢業證件的審查、驗收和發放工作。負責學生成績的管理與查詢服務。
負責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統考、省高職高專英語套用能力考試;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組織;負責安排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畢業考試、重修考試的組織工作,及時通報考試情況和違反考場紀律的學生名單。
負責教材的訂購、管理及發放等工作。
負責實習管理,搞好實習基地建設,落實實習計畫。負責教學檔案的收集、整理,按時移交檔案室。
負責完成學院交給的其他工作任務。

學生科

本科室在學院領導下和學校學生工作處的指導下,全面負責本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現任學生科副科長李強。
主要有如下職責:
一、根據學校學生工作要點及本院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本院當年學生工作計畫,負責各項學生工作的部署落實和督促檢查,及時進行年終工作總結;
二、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全面負責本院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負責制定本院有關學生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學生工作管理運行機制;
四、加強學風建設,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院英語四級過級率、考研率;
五、協助學生黨支部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
六、負責大學生國防教育工作
七、組織學生綜合測評工作,負責學生面各項評優工作,做好獎學金、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助學貸款等工作;
八、加強學生安全和紀律教育,負責違紀學生的教育、處分工作;
九、負責學生的升留級,退學、轉學、休學和畢業鑑定工作;
十、負責班主任的管理和指導工作,對班主任進行全面考核,搞好優秀班主任的推薦工作;
十一、對本院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對心理有疾患的學生及時採取措施;
十二、負責本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以及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十三、完成上級領導和部門交辦的其它工作

團委

團委在學院黨委和上級團委的領導下,根據《團章》規定,開展團的工作,現任團委副書記郝景亞。
1.在學院黨委和校團委的領導下,按照校團委學年和學期工作計畫,圍繞學院黨政工作要點開展各項工作。認真執行學院黨委的決議,完成學院黨委和上級團組織布置的工作任務。
2.思想建設。組織團員青年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並通過多種靈活的形式,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團隊精神教育,提高青年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建立思想教育陣地,開展團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定期舉辦業餘團校學習班,培養學生幹部;做好團的宣傳工作,有效利用報刊雜誌、宣傳櫥窗、海報、網路等宣傳陣地,積極向團員青年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國內外形勢、學院發展和學生學習生活動態以及其他社會信息。
3.組織建設。鞏固和加強共青團自身建設,做好各團支部、學生幹部隊伍建設,健全和規範團組織生活、團員政治理論學習、團員骨幹培訓及其他有關工作,不斷提高團員素質,培養青年骨幹;定期召開團總支工作會議,研究和決策重要工作,指導各團支部開展活動,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重點抓好團組織關係接轉工作、團內考核、評比獎懲工作、團籍註冊工作、團費收繳工作、發展新團員工作,負責向黨組織推薦優秀團員作為黨組織的發展對象。
4.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創新性開展主題活動,並加大我院團的活動在科技、學術方面的力度,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辯論賽、書法攝影比賽、系列文化講座、專業興趣小組活動、學習經驗交流會等各類文體活動,確保共青團活動永葆生命力和活力。
5.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願者活動。把青年志願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組織大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志願者活動、學雷鋒活動、社會公益及社區服務活動,並做好社會實踐的總結表彰工作,積極幫助、引導青年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才
6.學生會工作。做好對學院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工作,抓好學生幹部隊伍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發揮學生會組織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7.學生管理工作。協助學生科做好新生入學教育、軍訓教育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專業介紹

該院現設有經濟學、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財政與稅收、經濟法等5個教研室;建有經濟學院實驗中心,下設國際商務、金融與財稅、電子商務與物流、經濟信息化等多個實驗室;並在校外建立了10餘個專業實習基地。現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金融與投資)、經濟學(財政與稅收)、經濟學(網路經濟)和國際經濟與貿易(中法合作辦學)等本科專業和《金融》(金融與投資管理方向)本科二學歷、金融管理專接本專業等。
舉行2007屆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舉行2007屆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
國際經濟與貿易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基礎理論紮實、專業知識實用、實踐能力強,通曉國際貿易實務和專業技能、熟悉通行國際慣例,能熟練運用英語和計算機從事外經貿業務、善於開展國際化經營與管理的動手能力強、崗位適應性好、有開拓創新意識的外向型本科人才。
主要課程: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世界經濟概論、國際經濟學、市場行銷學、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貨幣銀行學、外貿單證、國際金融、國際商法、國際經濟合作、商用軟體與網路、財務會計、國際貿易運輸與保險、外貿函電、現代財務管理、商務英語、證券投資、跨國公司經營等課程。
經濟學(金融與投資)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和紮實的金融與投資分析技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套用型本科人才。
主要課程: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會計學、財政學、管理學、統計學、經濟法、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金融法規、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學、國際貿易、公司理財、投資銀行學、投資項目評估、保險學、證券投資學、公司財務報表分析、金融風險管理、國際結算、中央銀行概論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能在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大型企業、跨國公司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高校、科研院所從事金融與投資相關工作,也可從事相關教育工作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學位。
經濟學(財政與稅收)
培養目標: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財政、稅務及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財政、稅務、財務、財稅審計、稅務籌劃等相關工作的套用型本科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家預算、財政管理、國有資產管理、稅收學、稅法、稅務管理與稽查、稅務代理實務、國際稅收、中外稅制比較、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證券投資學、財務管理學、企業稅收籌劃、財務會計學、審計學、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資產評估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單位從事財政與稅務的理論研究、政策制訂、實際管理等相關工作,也可從事相關教育工作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學位。
經濟學(網路經濟)
培養目標:適應知識經濟發展要求,掌握經濟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計算機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的綜合套用能力,能用所學知識改造傳統商務和從事現代商務,掌握電子商務規劃開發運營與管理綜合技能,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套用型本科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計算機網路、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網路行銷、網站建設、網頁製作、網路安全與支付、物流管理、ERP、供應鏈管理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網路經濟的政策制訂和理論研究工作,也可在企業從事網路行銷、物流管理等實際經營管理工作,還可從事相關教育工作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學位。
國際經濟與貿易(中法合作辦學)
培養目標:通過3年中國1年法國二階段學習,培養系統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熟悉通行國際慣例,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計算機技能和對外溝通能力,對外經濟貿易實際工作能力強,崗位適應性好的套用型雙語本科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法語、法國語言、商務法語、大學英語、英語聽說、計算機基礎、市場學、國際商業環境、會計學基礎、歐洲組織機構、各國文化、Finance、市場預算、公司理財學、推銷與談判、International Economics、Export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企業、外貿部門及政府機構中從事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跨國經營與管理等工作,也可從事相關教育工作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