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遺效應

後遺效應(Sequelae effect)後遺效應是指停藥後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長期套用皮質激素停藥一定時間後,即使腎上腺皮質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應激反應在停藥半年以上的時間內可能尚未恢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遺效應
  • 外文名:Sequelae effect
  • 類型:藥理作用
  • 特點:作用時間可長可短
一、後遺效應的定義,二、後遺效應的產生機理,三、後遺效應的利與弊,四、後遺效應的持續時間,五、如何減少後遺效應,

一、後遺效應的定義

後遺效應後遺效應是指停藥後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

二、後遺效應的產生機理

後遺效應的產生可能是由於藥物與受體的牢固結合,靶器官藥物尚未消除,或者由於藥物造成不可逆的組織損害所致。如長期套用皮質激素,由於負反饋作用,垂體前葉和下丘腦受到抑制,即使腎上腺皮質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但對應激反應在停藥半年以上時間內可能尚未恢復,這也稱藥源性疾病。

三、後遺效應的利與弊

後遺效應不僅能產生不良反應,有些藥物也能產生對機體有利的後遺效應,如抗生素後遺效應,抗生素後白細胞促性反應,可提高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使抗生素的給藥間隔時間延長。

四、後遺效應的持續時間

後遺效應的持續時間可長可短。
有的藥物產生的後遺效應可能比較短暫,如頭一日晚上服用巴比妥類催眠藥後,次日早晨仍有睏倦、頭暈、乏力等後遺作用;或套用苦寒藥物後,理患者短期可能會食欲不振,腹中不適。
有些則比較持久且不易恢復,如長期套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一旦停藥後腎上腺皮質功能低,數月內難以恢復;長期大量服用甘草在停藥後可發生低血鉀,高血壓,浮腫,乏力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少數藥物可以導致永久性器質性損害,如鏈黴素引起永久性耳聾。

五、如何減少後遺效應

後遺效應屬於藥品不良反應的範疇,不良反應是藥品的固有屬性,如何減少後遺效應可遵循以下幾點:
1.詳細記錄個人治病時用藥的不良反應史,如過敏性反應。
2.遵循醫囑或藥師的指導,對症用藥。
3.按時用藥,給藥時機恰當。
4.遵循合理用藥的給藥原則。
5.根據病情選擇合理的用藥途徑。
6.不要隨意增加或者減少藥物劑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