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洋村(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新碶街道後洋村)

後洋村位於新碶西南7.5公里,大碶西南3.2公里。有後洋張、孝思橋等6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後洋張。378戶,1083人,其中非農業47人。古時村後為淺海,後海退成陸,闢為耕地,故有後洋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新碶街道
  • 人口:1083人
歷史沿革,下轄村簡介,

歷史沿革

1949年6月稱金泉鄉後汗村,1950年6月稱鄔隘鄉後洋村,1956年3月稱豐產鄉後洋高級社,1958年10月屬大碶人民公社鄔隘管理區,1961年10月為鄔隘公社後洋大隊,1983年10月稱鄔隘鄉後洋村,1992年5月改稱大碶鎮後洋村。有耕地1188畝,其中水田1086畝,旱地102畝。1998年工農業總產值3848萬元。著名人士有烈士張仲英(1920一1946),曾任江蘇省丹陽縣委副書記:音樂家周大風(1923年出生),曾任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

下轄村簡介

後洋張
有四進頭、七進頭、大曬場、敬房、愛房、石明堂小地名。146戶,442人,其中非農業30人。村民主姓張,明成化年間(1465~1487)從舟山遷入,張姓初居望娘山腳下建缸窯,後東遷後洋田畈, 以種田為生,子孫繁衍成村,故稱後洋張。
後洋村
孝思橋
45戶,142人。主姓王:,明成化年間從鄞縣鄞江橋遷入。村有孝思橋,故名。
吳家
17戶,54人。主姓張,1984年從後洋張分遷。該處原為吳姓墳地,故稱吳家。後平整土地,1984年闢為新建房區,地名沿用。
小張家
有前頭屋、後頭屋小地名。26戶,82人。主姓張,清康熙年間(1662~1722)從後汗張分遷。系張姓小房,故稱小張家。
後堂樓
有周家小地名。18戶,48人。主姓張,清乾隆年間(1736一1795)從後洋張分遷並建堂樓,因位於後洋張之後,故名後堂 樓。
後洋顧
有前新屋、三房、二房、大房、後新屋小地名。126戶,315人。主姓顧,明成化年問(1465~1487)從餘姚丈亭遷入。村處後汗田畈,故名後汗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