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精一

彭精一(1895—1996),原名昌明,廣東梅縣石扇鎮中和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精一
  • 別名:昌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梅縣石扇鎮中和村
  • 出生日期:1895
  • 逝世日期:1996年4月
彭精一(1895—1996),原名昌明,廣東梅縣石扇鎮中和村人。
6歲入私塾,14歲畢業於梅州高等國小。1910年在丙村的梅東中學讀書。1912年梅縣嘉應官立中學、務本中學、東山初級師範、梅東中學4校合併為梅州中學,就讀於梅州中學二年級。1913年梅州中學奉令改為省辦,另派校長接替,遭到地方人士的反對,部分老師和百餘名學生離開梅州,另辦私立東山中學,彭精一隨同到東山中學就讀。1914年春到上海入復旦中學二年級並補習英文,暑假時轉考上海南洋公學(後改名南洋大學、高等工業專門學校,1922年改名交通大學)中學部二年級,畢業後,升入大學部。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學校成立學生會,彭精一當選為學生會會長、上海學生聯合會副會長。1931年大夏大學畢業後到上海電氣公司任工程師。
1923年彭精一回梅縣任東山中學校長。1927年5月12日,梅縣在中共領導下舉行武裝暴動,失敗後,東山中學被梅縣當局封閉。彭精一到廣州找到葉劍英,通過黃琪翔寫便條給廣東省教育廳長許崇清,由省教育廳電令梅縣揭封。1928年彭精一到粵漢鐵路局任車務處長。半年後轉任廣東省政府建設討論會專門委員。1929年出任南海九江市政局長,負責修築江門至佛山的公路九江段。1931年10月任梅縣縣長。任職期間,積極進行城市交通建設。架設全縣長途電話;修築公路,由原官方督辦改為民間投資興建,3年內建成梅興、梅畲、梅石、梅正、梅大、梅瑤、梅宮、梅丙、丙蓬、松杭公路共10條;又設立建築委員會,拆去城牆建凌風東西路,加寬街道,築街道兩邊騎樓,並發動華僑及國內熱心人士捐資,建梅江橋、程江橋和白渡橋、東西區菜市。並與黃任寰共同籌劃,開闢東較場為梅縣運動場,修建東山千佛塔,築古塘坪飛機場。
1936年秋,梅縣設定廣東省第六行政區專員公署,縣長由專員兼任,彭精一解職回鄉。1937年廣東省建設廳成立公路處,彭精一任秘書兼課長。1939年夏回梅縣,後受南華學院鐘魯齋院長之聘任南華學院教務主任,與鐘魯齋一起到南洋募集辦學經費。不到半年時間,募得毫洋100萬元。1940年秋辭去教職。1941年往重慶任國民黨中央調查局交通處長。1942年轉任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副處長。1949年辭職往香港,到南華學院任教。1953年往印尼任中山中學教務主任。1958年赴台灣,1960年任民營正聲廣播公司董事長,1964年辭職退休。
彭精一雖年事已高,但還念念不忘昔日讀書的梅北母校,當他從彭淦波處得知梅北中學的伙房飯廳仍很簡陋時,便在其95壽辰之慶,發動在台灣石扇同鄉、梅北校友,捐得港幣50多萬元,修建師生餐廳,並親書“師生餐廳”4個大字以作紀念。1993年3月東山中學慶祝建校80周年,彭精一應邀回梅參加校慶活動,受到東山中學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1996年4月在台灣病逝,終年10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