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程

張顯程

張顯程,男,1979年生,安徽安慶人,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特別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年獲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8年到日本國家物質材料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一年。從事機械結構完整性研究,致力於航空發動機關鍵熱端部件的壽命設計、保障和提升等理論與技術的前沿探索,為我國航空發動機等重要熱端部件的設計、製造與運行維護做出了貢獻。先後入選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首批青年長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等支持計畫。榮獲國際焊接學會格來讓獎(2011獨立獲獎人,全球2011年度共三位)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青年科技成就獎(2015全國共6名),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上海市及北京自然科學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擔任三個期刊編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三個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焊接學會兩個專業委員會委員。截至2016年11月,授權專利12項,軟體著作權2項,發表SCI檢索論文80餘篇,論文他引1400餘篇次,多篇論文入選期刊熱點文章及ESI高引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顯程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南京工業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科研項目,代表論著,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03年7月獲南京工業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10月獲得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學位,畢業後到華東理工大學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至今。其間於2008年9月到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所(NIMS)從事博士後研究一年。2016年,張顯程進入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名單。現為承壓系統安全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 焊接、塗層/薄膜等多組元結構的疲勞斷裂理論。
★ 再製造表面工程技術與理論。
★ 苛刻環境下材料安全容限設計方法與理論。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目前主持如下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雷射熔覆複合塗層的接觸失效機制及安全容限設計 (50805047),2009.1-2011.12,經費:20萬元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高溫結構完整性評價的基礎問題研究(50835003),2009.1-2012.12,經費:190萬元
3、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畫項目:基於微細觀破壞理論的薄膜結構應力——壽命映射關係研究,2008.7-2010-7,經費:15萬元
4、上海市晨光計畫項目:基於殘餘應力的薄膜結構疲勞壽命預測模型( 2008CG36),2008.10-2010.10,經費:6萬元
5、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疲勞外場作用下薄膜結構殘餘應力與壽命強關聯的基礎問題研究( 2008CG36),2010.1-2011.12,經費:3.6萬元

代表論著

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雜誌發表應力、疲勞、斷裂等方面的文章40餘篇。學術成果被國內外同行廣泛關注和引用百餘次,做國際學術大會特邀報告兩次,申請專利三項。擔任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編委,目前還擔任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等15個國際雜誌特約審稿人。

獲獎記錄

先後獲得上海市國際合作金獎學金(2006)、上海市晨光學者(2008)、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2008)、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2009)等榮譽和稱號。張顯程博士榮獲國際焊接學會2011年度格萊讓獎. 由中國焊接學會推薦、徐濱士院士及吳毅雄教授合作指導的張顯程博士以其博士學位論文的英文譯稿Several Fundamental Researches on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Plasma-Sprayed Coating-Based Systems(等離子噴塗層的結構完整性若干基礎研究)一舉摘得C類獎項桂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