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伸

張允伸(785年—872年3月8日),范陽(今北京西南)人。唐朝中晚期藩鎮

張允伸的家族世代仕於幽州軍門。他初任馬步都知兵馬使,於大中四年(850年)被軍中推舉為盧龍節度留後,並獲朝廷準許。同年,張允伸正式獲授盧龍節度使。其後累加至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燕國公。龐勛起義後,加特進侍中。他任盧龍節度使二十三年,勤于軍政、處事恭謹。他治鎮有方,使盧龍鎮連年豐收,邊境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鹹通十三年(872年),張允伸病逝,年八十八。追贈太尉,賜謚“忠烈”。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允伸
  • 字號:字逢昌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唐人(漢族)
  • 出生地:范陽
  • 出生時間:785年
  • 去世時間:872年
  • 主要成就:鎮守盧龍軍二十三年,治理有方
  • 官職盧龍節度使、檢校司徒同平章事
  • 爵位燕國公
  • 追贈太尉
  • 諡號忠烈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獲領旌旗,恭順朝旨,病逝,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家族成員,曾祖,祖父,父親,兄弟,兒子,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允伸家族世代於幽州盧龍軍)任軍校,張允伸最初積功至押衙,併兼任馬步都知兵馬使。

獲領旌旗

大中三年(849年),盧龍節度使張直方因虐待士兵被逐去,軍中立周綝為盧龍留後
大中四年(850年)八月,周綝去世,盧龍軍中向朝廷上表,請求任命張允伸為盧龍節度留後。九月,唐宣宗同意,並加張允伸為右散騎常侍。同年十一月,張允伸進升為盧龍節度使,加檢校工部尚書
鹹通四年(863年)十一月,唐懿宗加張允伸為檢校司徒
鹹通七年(866年)三月,懿宗加張允伸兼任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封燕國公

恭順朝旨

鹹通九年(868年)正月,懿宗加張允伸為檢校太傅。同年七月,龐勛起義爆發,張允伸聞訊後,請求命其弟張允皋領兵討伐起義軍,唐懿宗未同意。張允伸又進獻助軍米五十萬、鹽二萬石,懿宗下詔嘉獎張允伸,並賜他錦彩、玉帶、金銀器物等。其後又加特進,併兼任侍中

病逝

鹹通十二年(871年)正月,張允伸因患風恙而上書交還節度使旌旗節鉞,以便治療,朝廷允準。任命其子張簡會為檢校工部尚書,充任盧龍節度副大使,代管盧龍軍政。
鹹通十三年(872年)正月,張允伸病重,再次派使者上表朝廷,交還節度使的旌旗、節鉞。朝廷詔書未到,張允伸已於正月二十五日(3月8日)病逝,享年八十八歲。朝廷追贈太尉諡號忠烈”。

主要成就

張允伸擔任盧龍節度使共二十三年,勤于軍政、處事恭謹。在他治下,盧龍鎮連年豐收,邊境太平,軍民上下和睦相處,安居樂業。其治績一直為談論的人所讚許。

人物評價

蔣伸:性稟誠明,才推倜儻。端己每存於忠孝,嗜學早習乎天人。侃然器能,冠於戎籍。自維城遙領,留籮筐在躬。惟專報國之心,以洽奉公之道。節度既換,儉恪彌勤。況遼陽甲兵之雄,幽都控馭之遠。假機謀以董雜俗,資刑賞以靖朔鄰。由是錫(闕)鉞之正名,授喉舌之顯秩。升以亞相,示之殊榮。
劉昫:若李載義張仲武、張允伸因利乘便,獲領旌旗,以仁守之,恭順朝旨,亦足多也。
司馬光:允伸鎮幽州二十三年,勤儉恭謹,邊鄙無警,上下安之。

家族成員

曾祖

張秀,官至檀州刺史。

祖父

張岩,官至納降軍使

父親

張朝掖,獲贈太尉

兄弟

張允皋,曾任薊州刺史,封清河縣開國子。

兒子

  • 張允伸有子十四人,自其子張簡會入朝後,兄弟間都官至諸衛大將軍、刺史郡丞等職。
張簡會,於張允伸病重時任盧龍節度留後,張允伸死後,張簡會畏懼前來會喪的平州刺史張公素,便逃到長安,被任為諸衛將軍。
張允伸家族系譜張允伸家族系譜
張簡真,官至幽府左司馬,先於張允伸去世。
張簡壽,官至右領軍衛大將軍。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列傳第一百三十》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列傳第一百三十七·籓鎮盧龍》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九·唐紀六十五》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五十二·唐紀六十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