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遺址

建新遺址

建新遺址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1981年被發現。1992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發掘隊進行了2次發掘,在西、中、東3個區域內共開探方106個,發掘面積總計2781平方米,發現房基27座,灰坑和窖穴261個,墓葬92座,水井l眼,陶窯1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等遺物1000餘件。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建新遺址
  • 地理位置: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
  • 門票價格:免費
  • 發現時間:1981年
  • 批准時間:2013年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7-0220-1-220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歷史沿革,文物遺存,遺址保護,

歷史沿革

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
1992年,濟棗公路修築時需從遺址中穿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發掘隊對該遺址進行了2次較大規模考古發掘。

文物遺存

遺址坐落在村北側一片高出周圍1.5米左右的平坦台地上。經鑽探,遺址平面呈橢圓形,東西長205米,南北寬155米,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東、南、北三面被群山環抱,西部為開闊平原,遺址北側有一條小河。
該遺址位於西集鎮伏里村北臨,面積約32000平方米,屬大汶口中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的古人類生活遺存,距今約5000—4500年,保存現狀較為完好。此次發掘,在遺址的西、中、東3個區域內共開探方106個,探溝l條,發掘面積總計2781平方米。發現大汶口文化房基27座,灰坑和窖穴261個,墓葬92座,水井l眼,陶窯1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等各類遺物1000餘件。 古河溝將遺址分為兩半,東為居住區,西為墓區。居住區發掘出房址10餘處,其中三處為半地穴式,灰坑8個,並出土了大量以素麵陶片為主的文物等。區內水井直徑為1.2米、深2.4米,這在大汶口文化中首次發現,把祖先從飲用河水到飲用井水的歷史轉折點推前了千餘年。墓區發掘出包括成人、兒童在內的墓葬。其中有一夫妻合葬墓,墓主頭向東方。傳說伏羲就出生在伏里村,後與活動在嶧城區金陵寺附近的紅埠族母系部落首領女媧結為夫妻,在此生兒育女。伏里村南有伏山,其頂有伏羲廟、女媧廟,廟內10多塊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遺址保護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網站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總計1943處),棗莊市共增加3處文物保護單位,我區“建新遺址”榜上有名。這是建區以來我區首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以此填補了我區無國家級文保單位的空白。
下一步,區文廣新局將紮實推進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各項基礎性保護工作。儘快完善“四有”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劃定、公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完善記錄檔案,設立保護標誌,明確保護責任,實現保護管理工作的日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同時,積極推動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宣傳展示利用工作,並不斷強化安全防護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