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灣法國公署坡頭海關樓舊址

廣州灣法國公署坡頭海關樓舊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俗稱“鬼樓”,列入《湛江市坡頭區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州灣法國公署坡頭海關樓舊址
  • 地理位置: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
簡介,建築特色,歷史,現狀,意義,

簡介

廣州灣法國公署坡頭海關樓舊址位於廣東湛江市坡頭區省道S373坡頭鎮伏波村路段。
據坡頭鎮文化站站長黃海明介紹,這座老屋是廣州灣(今湛江舊稱,曾為法國殖民地)時期法國公署坡頭海關樓,至今(2014年)已有九十多年歷史,是重要的歷史文物。

建築特色

走進該樓,發現屋內架構保存完整,整座樓房為凹字型布局,前座是主樓,前方有飄台突出,主樓後方兩邊各有兩間耳房,兩邊耳房有圍牆連線。雖然年久失修,窗台樓宇間仍隱約帶有法式建築的優雅氣息。主樓房間均設有槍眼,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廳中間的"S"型樓梯,由一樓盤旋直到三樓。登上主樓樓頂發現,由於樓頂地板設有暗渠,樓頂既無雜物也無積水,令人驚嘆。

歷史

《湛江市坡頭區不可移動文物名錄》顯示,海關樓舊址位於坡頭鎮伏波村,始建於1922年;1949年後為伏波村生產隊使用,1976年廢棄至今。通面寬22米,進深23.4米,占地面積514.8平方米,為磚混結構。
當地民眾稱該樓為“鬼樓”,意思是“法國鬼”建的樓房。據黃海明介紹,廣州灣時期以海關樓為界,劃為“洋界”(法國租界)和“唐界”(中國人地區),同時也是舊時坡頭與吳川交界處。

現狀

令人遺憾的是,這座建築未能得到必要的保護。記者了解到,坡頭區相關部門正計畫對海關樓進行修葺。

意義

廣州灣研究會會長何杰表示,該建築是法國殖民者的海關辦公點,是研究法國殖民者在當地進行殖民統治歷史的重要歷史見證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