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式成立於2011年5月20日,是以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原醫學院預防醫學係為基礎組建的。首任院長為夏寧邵教授,書記為滕伯剛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創辦時間:2011年5月20日
  • 所屬地區:福建省·廈門市
  • 現任校長:朱崇實
  • 主管部門:廈門大學
  • 碩士點:2
  • 博士點:1
  • 現任院長夏寧邵
學院概況,學院管理團隊,疾控中心,預防醫學系,學院發展前景,

學院概況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7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占93%,中央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畫”學者2名、“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4名、“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福建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學院現有雙聘教授5人,兼職教授21名。
學院現有預防醫學、醫學檢驗技術兩個本科專業,每年招收本科生100名。學院擁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轉化醫學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製品學目錄外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在研碩士生96名,博士生18名。目前,學院正積極申報公共衛生碩士MPH)學位授權點和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預計5年內學院在校生規模將達到800人。
在專業教學方面,學院現有預防醫學系、實驗醫學系、實驗教學中心等單位,分別承擔預防醫學、醫學檢驗技術的專業教學及公共實驗教學等工作。創辦於2004年的預防醫學系已完成了本專業的5個完整輪次的教學任務,培養出200餘名畢業生,並順利通過了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除升學讀研外,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衛生行政管理等國家機關、高校、科研院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衛生監督所等事業單位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去向。
在科學研究方面,學院堅持課題組的運行模式,並且依託課題組形成了若干個學科發展方向和科技平台,現有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分子影像暨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目前正積極申報部省市共建生物製品轉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全國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和全國疫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會理事單位,與養生堂有限公司歷經14年聯合研製的世界上第一個戊型肝炎疫苗於2012年正式上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於預防戊型肝炎的疫苗,也是我國少有的高度原始創新生物藥物,在國內外贏得廣泛讚譽。先後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十一五國家科技計畫優秀執行團隊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1項、國家專利獎金獎1項,每年到位科研經費數千萬元。
目前,學院已整體搬遷到翔安校區,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衛生學院教學大樓和科研大樓,將為學院發展創造廣闊空間。
展望美好未來,學院將立足於高起點和國際化視野,以人才培養和產學研結合為支撐點,以國家和海西重大戰略需求為目標,瞄準世界公共衛生科技創新前沿,發揮既有優勢,堅持特色方向,努力在重大疾病診斷與預防、創新疫苗研發、分子影像轉化醫學研究、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衛生毒理、環境與公眾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進策略等方面,走出一條具有廈大特色的公共衛生髮展之路,建設國內有特色、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

學院管理團隊

職務
姓名
職責分工
院長
全面主持學院行政工作,負責學院發展規劃、人才隊伍、“985”與“211”平台建設工作
黨委書記
滕伯剛
全面主持學院黨委工作,負責行政、外事、教工、組織、幹部和保密工作,兼任學院財務“一支筆”
副院長
張 軍
分管科研、交流與合作、研究生教育工作
副院長
分管教學、學科建設、設備與實驗室管理工作,兼任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黨委副書記
分管學生、黨建、宣傳、紀檢、統戰、校友、群團工作

疾控中心

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2005年科技部批准組建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年以“優秀”通過科技部驗收,2011年獲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計畫執行優秀團隊”。中心長期從事疫苗和診斷試劑產品的研發及病毒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免疫學和細胞生物學相關的基礎及套用基礎研究。中心目前擁有3000平方米的專用實驗室,以及3500多萬元的專用儀器設備。已建立起成熟的基因工程單克隆抗體細胞模型實驗動物蛋白質結構、生物信息工作站、診斷技術等關鍵技術平台。現已發展成擁有年輕精幹的科研團隊、較為完善的技術平台和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生物工程實驗室。2009年中心入選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國家級對台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並擔任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
近五年來,中心先後承擔國家863計畫重大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支撐計畫、國際科技合作重大項目等13項國家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年均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已獲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0)”、“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等在內的各級各類科技獎勵15項。先後在PNAS、Lancet、PLoS Pathogens等SCI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6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30項(其中13項國際專利),已獲得授權專利10項;獲得新藥證書/註冊文號17項,其中包括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3項歐盟CE認證產品,並均已實現產業化,被廣泛套用於國內多家臨床單位。擁有多項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一類新藥重組戊型肝炎疫苗是國內外第一個完成III期臨床試驗的同類疫苗,被評為2010年度國內十大醫學成果;研製的重組人乳頭瘤病毒16/18型雙價疫苗(宮頸癌疫苗),是世界第3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預防性宮頸癌疫苗
中心目前在傳染病診斷試劑和疫苗的相關研究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為該領域國內領先的實驗室之一,尤其在科研成果的原創性和成果的轉化率、轉化速度、轉化規模和產品市場占有率方面在國內具有顯著優勢,已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預防醫學系

預防醫學系成立於2004年5月。預防醫學專業學制5年,畢業後授予醫學學士學位。課程設定主要包括:預防醫學導論、衛生統計學、衛生毒理學、流行病學、衛生法規、公共衛生學、社會醫學、醫學科研設計與論文寫作、預防醫學綜合實驗、社區衛生學醫學人口學健康教育學、衛生經濟學、衛生事業管理、公共衛生信息學等。
預防醫學系共設兩個學科群,其一為公共衛生學科群,包括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與婦幼衛生學、衛生毒理學;其二為疾病控制學科群,主要包括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預防醫學係為預防醫學、臨床醫學、中醫學等專業學生承擔15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承擔多門全校性選修課,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30餘部。
預防醫學系擁有ICP-MS、GC-MS、液相色譜儀、溶劑快速萃取系統、離子色譜儀等,可滿足教學和科研的需要。預防醫學專業重點實驗室分為5個功能實驗區:理化因素監測檢驗室、生物因素監測檢驗室、環境因素生物學效應檢測室、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疾病預防控制與數據處理中心。
預防醫學系的科研工作緊緊圍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開展防控研究,主持和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在SCI或EI收錄20餘篇。
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性強,目前已經建成的實踐教學基地有175醫院、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廈門市衛生監督所和廈門市婦幼保健院,並通過實踐教學、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等多種方式來建設、鞏固和發展實習基地。

學院發展前景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立足於高起點和國際化視野,以人才培養和產學研結合為支撐點,以國家和海西重大戰略需求為目標,瞄準世界公共衛生科技創新前沿,發揮既有優勢,堅持特色方向,努力在重大疾病的診斷與預防、創新疫苗的研發、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環境與公眾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進策略等方面,走出一條具有廈大特色的公共衛生髮展之路,建設國內有特色、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
根據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十二五規劃,學院定位為研究型。到“十二五”末期,全日制在校學生數達735人,其中,本科學生450人,碩士研究生220人、博士研究生65人。教師總數65人左右,生師比為14.0:1;實驗技術人員15~20人。翔安校區將建成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衛生學院教學大樓和科研大樓。學院將增設檢驗與檢疫學本科專業,申報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力爭申報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博士後流動站,開辦公共衛生碩士MPH)專業學位教育,並積極探索(MPH+MBA)/(MPH+MPA)雙學位教育,同時,接受外國留學生、訪問學者和研究生,探索與國外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的渠道和模式。在疾病診斷和創新疫苗相關學科的多個研究方向上,學院將繼續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並具備一定國際地位,取得若干國際領先的標誌性成果;在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環境與公眾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進策略方面,努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力爭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