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獨有的傳統名茶,由日鑄茶發展而來,素以形似珍珠、色澤綠潤、香高味醇的特有風韻而著稱於世。幾百年來,外銷不衰,成為我國主要出口綠茶產品。

其中尤以“天壇”、“駱駝”牌特級珠茶為佼佼者。1984年9月,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23屆世界優質食品評選會上,特級珠茶榮獲金質獎。此前,在1981年獲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水珠茶
  • 外文名:Gunpowder
  • 產地浙江
  • 類別:炒青綠茶
發展歷史,生態環境,製作工藝,品質特性,功能價值,主要成分,獲得榮譽,茶葉文化,

發展歷史

作為紹興東南的一個著名集鎮,平水早在唐代就已經是茶葉加工貿易的集散地了。清代至民國時期的近300年間,諸暨、嵊州、餘姚、天台等周邊縣市所產珠茶,多集中在平水進行精製加工、轉運出口。因此,浙江所產的珠茶在國際貿易中逐漸以“平水珠茶”相稱,一直沿用至今。出口最初,平水珠茶曾被翻譯成“Hgson”(貢熙),意思是進貢康熙皇帝的茶葉,因此引起了歐美資本家的重視和吹噓。18世紀中期,平水珠茶在英國倫敦市場上的售價每高達十先令六便士,茶價之高,不亞於珠寶,所以又被稱為“綠色珍珠”。還有一種譯名叫“Gun powder”,中文之意為火藥彈,在來福槍發明之前,槍彈藥也是這樣渾圓如珠球的。“五口通商”後,英、美、法等國商人就直接經營“平水珠茶”的生意了。1843~1894年的50年間,平均每年出口20萬擔,最高達25萬擔,可以說平水珠茶為我國綠茶出口創造了歷史的最高紀錄。
平水珠茶平水珠茶
當然,平水珠茶的形成也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早在宋代,當其他茶區還是沿襲團餅茶製法時,平水茶區已是不團不餅,改用炒青製法了。陸游在他那首吟贊日鑄茶的《安國院試茶》詩後注云:“日鑄則越茶矣,不團不餅,而曰炒青,曰蒼鷹爪,則撮泡矣。”這是一條有很重要史料價值的詩注,從中可知,在800年前陸游那個時代,平水茶區已出現了類似現今的炒青散茶,採取了與今人相仿的用開水沖泡飲用的方法。由於炒青製法歷史悠久,茶農摸索出一整套掬、挪、撒、扇、炒等工藝和收藏方法,使日鑄茶的內在品質得以充分發揮。
大約到了清代,平水茶區的炒制方法又有新的改變,即產生了珠茶製法,製成的茶葉揉成一團,外形成顆粒狀,細圓緊結,宛如珍珠,故名珠茶。

生態環境

平水茶區包括嵊縣、紹興、新昌、餘姚、上虞、奉化鄞縣、東陽等市、縣。整個茶區為會稽山四明山天台山諸大名山所環抱。境內峰巒起伏,雲霧繚繞,溪流縱橫,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景色秀麗。且山高林密,雨量充沛,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在二百四十天以上,適宜茶葉等作物生長。再加上種茶僧人的精心培育和細心炒制,終於形成珠茶極品。

製作工藝

平水珠茶需經過初制和精製二次加工,而關鍵性的工藝是初制。炒制的方法十分講究,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3個過程。而乾燥工序又可分“炒二青”、“炒三青”、“炒對鍋”、“炒大鍋”4個工藝工程。手炒一鍋珠茶約需10餘個小時,勞動強度很大,故有“斤茶斤汗淌腳跟,一季茶落瘦煞人”的說法。從60年代開始,創製了珠茶炒幹革命機,實行珠茶初制全程機械化,從而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炒茶工效,也提高了珠茶外形圓結度。

品質特性

平水珠茶,其外形渾圓緊結,故又稱“圓茶”。色澤綠潤,香味濃郁,經久耐泡,被譽為“綠色的珍珠”。

功能價值

助消化、提神醒腦、延年益壽、降血脂、減肥、明目 、利尿、消腫、抗菌消炎、抗動脈硬化 、降血壓、防高血壓、防治冠心病、抗輻射,如電視的輻射、安神、鎮靜、陶冶性情、可治糖尿病 、美容作用、防治貧血、抗疲勞、解疲勞、醒酒解酒毒、生浸解渴、防癌、抗癌、益氣增力。

主要成分

、蛋白質、胺基酸咖啡因、多元酚類、碳水化合物、脂質礦物質植物色素、維生素、揮發性成分、有機酸。

獲得榮譽

被第二十三屆世界優質食品評選會評為金獎。

茶葉文化

釋蛟然——《飲茶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