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

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

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揭牌儀式2010年11月26日在江蘇常熟舉行,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又添一重要平台。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正式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為全國縣級市中首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並同時授予“全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稱號。

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由常熟市人民政府與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由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常熟理工學院等19所江蘇高校合作共建,是教育部“藍火計畫”試點和江蘇省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的重要成果。常熟大學科技園於2007年啟動建設,2009年12月被批准為江蘇省省級大學科技園,並於近期順利通過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答辯與現場驗收。依託江蘇科教資源優勢和常熟特色產業優勢,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堅持“直接面向地方經濟發展、直接面向地方產業升級、直接面向地方企業需求”的方針,著力構建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以產業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為依託,以政府為幫持”的科技創新體系,目前已吸引19所共建高校一大批專家教授及海內外一大批高層次人才來此創業。目前,大學科技園已啟用孵化面積13.5萬平方米,落戶科技創新企業84家,引進博士153人,碩士232人,提供就業崗位3800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
  • 時間:2010年11月26日
  • 地點:江蘇常熟
  • 榮譽:江蘇省省級大學科技園
產業發展,功能布局,支持體系,區位支持,高校支持:,地方政府支持:,相關政策支持:,服務平台,

產業發展

 在分析常熟科技開發現狀的基礎上,遵循政府引導、合作發展、人才先行、龍頭帶動的原則,朝著服務化、創新化、內容化、市場化和開源化方向發展的趨勢,確立常熟大學科技園重點發展軟體及服務外包、新興套用電子、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四大主導產業。
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

功能布局

 遵循東南經濟開發區“兩心兩軸十區”空間總體布局結構(“兩心”指一主一副兩個開發區公共服務中心,“兩軸”即沿東南大道和銀河路兩條開發區發展的主軸線,“十區”指兩大居住片區、七個產業園區和一個批發市場),常熟大學科技園作為東南經濟開發區的創新中心,以“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院所企共贏”為發展目標,採取“突出主體功能,分類整合資源”的思路,著力打造“一心”(科創服務中心)“兩器”(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科技企業加速器)“多基地”(孵化完成後的產業化基地,如江蘇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等)。
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

支持體系

為促進常熟大學科技園健康、有序、持續發展,在高校、地方政府以及其他配套政策等方面採取保障措施:

區位支持

常熟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處於長三角發達地區,東倚上海,南連蘇州,西鄰無錫,北臨長江與南通隔江相望。全市總面積126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萬。
常熟是上海經濟圈的重要城市,交通發達,運輸便捷,境內國道、省道縱橫交錯,中國兩條最長的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常熟段為蘇嘉杭高速)和沿江高速公路在常熟境內交匯。橫跨大江南北的國內第一大跨徑雙塔雙索麵斜拉橋——蘇通長江大橋已於08年5月份正式開通。城際輕軌以及京滬高鐵屆時也將開通。常熟已經成為華東地區承南啟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高校支持:

 ①硬體支持保障措施。設立相關的科研空間場所、開放學校的圖書館、開放學校的實驗室和檢測室。
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
②技術支持保障措施。根據各校的學科優勢,派出相應的學科技術帶頭人,從所依託的共建高校派出技術團隊。
③科技特派員支持。通過科技特派員這一中間橋樑,有效釋放高校資源,吸引、集聚並留住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為大學的科技成果和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便捷通道。
④人才引進保障措施。制訂人才編制、配備研究團隊、提供相關配套服務。
⑤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支持。通過共建高校與企業及其他研發設計院的聯合建立,以各類工作站(主要包括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等)的形式,建立相關的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為大學科技園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相應的支撐。

地方政府支持:

①資金保障。提供資金投入支持、投融資平台支持。
②管理保障。設立行政管理機構和企業管理機構。
③服務保障。提供代理服務、諮詢服務、信息服務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相關政策支持:

①人才政策、產業發展政策。
②租房、稅收、人才引進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措施。

服務平台

 常熟大學科技園通過科技企業成長平台、產學研一體化平台和科技創業公共服務平台三大平台為園區企業提供服務:
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
1.科技企業成長平台。大學科技園中科技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支撐平台:種子階段——高校研發平台,孵化成長階段——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壯大階段——科技企業加速器和高科技產業園。
2.產學研一體化平台。以高校特色技術研究所、博士後工作站、碩士流動工作站、聯合研發中心等形式,向常熟釋放高校資源,為常熟產業發展需要的共性關鍵技術搭建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3.科技創業公共服務平台。大學科技園應著力打造科技服務、人才服務、創業服務、公共技術、投融資、信息網路、行政服務、物管服務等八大服務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