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科·米庫利奇

布蘭科·米庫利奇

布蘭科·米庫利奇(英文:Branko Mikulić,塞爾維亞:Бранко Микулић,1928年6月10日——1994年4月12日 )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經濟學家。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執行主席,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主席團委員,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蘭科·米庫利奇
  • 外文名:Branko Mikuli
  • 出生日期:1928年6月10日
  • 逝世日期:1994年4月12日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
人物,傳記,波赫政治精英,塞拉耶佛冬奧會,主政聯邦政府,臨危受命,步履艱難,掛冠而去,政策主張,榮譽及個人生活,

人物

布蘭科·米庫利奇(英文:Branko Mikulić,塞爾維亞:Бранко Микулић,1928年6月10日——1994年4月12日 )
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經濟學家。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執行主席,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主席團委員,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
布蘭科·米庫利奇布蘭科·米庫利奇

傳記

1928年6月10日生於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中部中波士尼亞州上瓦庫夫布戈伊諾縣波德格拉傑。克羅地亞族人。父親是克羅地亞農民黨領導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副主席。
布蘭科·米庫利奇於1943年參加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1944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1952年11月改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戰後畢業於薩格勒布高等經濟學院。歷任南斯拉夫共產主義青年聯盟上瓦庫夫、布戈伊諾、利夫諾和澤尼察縣委書記、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布戈伊諾縣委組織書記、亞伊策縣委組織書記和縣人民委員會主席、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
1965年當選為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會書記,1966年當選為波赫共盟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1967——1969年任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執行委員會主席(共和國政府總理)。1969年3月——1978年4月任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會主席。
1974年5月在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1978年10月19日——1979年10月23日任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執行主席。1982年4月——1984年4月26日任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團主席。1984年任第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塞拉耶佛冬奧會組委會)主席。1984年5月15日——1986年5月15日任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主席團委員(波赫共和國代表)。1986年5月15日——1989年3月16日任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聯邦政府總理),1988年12月辭職。
布蘭科·米庫利奇是南共聯盟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十一屆中央主席團委員。
1978年中國共產黨和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恢復黨際關係後,米庫利奇率領第一個南共聯盟代表團訪華,為增進中南兩黨友誼作出了貢獻。

波赫政治精英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被認為是南斯拉夫聯邦政治框架內的一潭政治死水,在權力架構體系中處於邊緣化的狀態。但在70年代,以傑馬爾·比耶迪奇、布蘭科·米庫利奇、哈姆迪亞·波茲德拉茨為代表的波赫政治精英集團在南政治生活中強勢崛起。在此期間,波赫的政治面貌和經濟發展有了很大改善,特別是在比耶迪奇主政南斯拉夫聯邦政府時期,波赫獲得了來自聯邦中央的大量行政資源和財政資金的援助。
米庫利奇在擔任波赫黨政領導人期間,也大力發展當地經濟,改善和提高穆斯林和克羅地亞族群的地位,致力於使波赫獲得同其他共和國平等的地位和權利。在70年代的“狄托式的文化大革命”後,米庫利奇進入南共聯盟最高領導層,成為年老體弱的約瑟普·布羅茲·狄托總統的親信和主要助手之一。1976年作為南共聯盟代表團成員隨狄托參加了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柏林會議。1978年10月,根據南共聯盟終身主席狄托的建議,被選為主席團執行主席,其職責是受狄托的委託,主持黨的日常工作和會議,任期一年。1979年10月根據幹部輪換制度卸任。
狄托逝世後,米庫利奇調回塞拉耶佛,任波赫共和國主席團主席。在他的主導下,1983年4月,波赫政府逮捕了阿利雅·伊澤特貝戈維奇(1990年當選為波赫首任總統)等穆斯林民族主義分子並進行公審,伊澤特貝戈維奇等人以企圖破壞南斯拉夫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罪名被判處長期監禁。
米庫利奇(右一)和狄托等人在柏林會議上米庫利奇(右一)和狄托等人在柏林會議上

塞拉耶佛冬奧會

1984年,米庫利奇因主持了在波赫共和國首府塞拉耶佛舉行的第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組委會工作而聞名。對南斯拉夫來說,在這屆奧運會上組建多民族團結合一的團隊,是對國內外展示狄托所標榜的“兄弟友愛和統一”的理想得到了維持的機會。並且南斯拉夫是繼蘇聯舉辦莫斯科奧運會之後第二個主辦奧運會的社會主義國家。並且,莫斯科奧運會被西方國家抵制,但西方國家參加了塞拉耶佛冬奧會。1984年塞拉耶佛冬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從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南斯拉夫民族和經濟深層次的危機。
塞拉耶佛冬奧會組委會工作出色,受到各國好評。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對南斯拉夫所作的貢獻予以高度評價,認為“是冬季奧運會60年歷史上開得最好、最精彩的一屆”,由於出色的組織工作,組委會主席米庫利奇被授予國際奧委會最高榮譽——金質奧林匹克勳章。在現代奧運史上獲得這種榮譽者寥寥無幾。
薩馬蘭奇向米庫利奇授予奧林匹克勳章薩馬蘭奇向米庫利奇授予奧林匹克勳章

主政聯邦政府

臨危受命

1986年5月,米爾卡·普拉寧茨總理任期屆滿,經過醞釀,南斯拉夫聯邦主席團提名布蘭科·米庫利奇為新總理候選人。1986年5月16日,南斯拉夫聯邦議會選舉米庫利奇為聯邦政府總理。他在施政演說中說,他的政府在國際上將繼續奉行不結盟政策,發展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關係;在國內要加強民族團結,實現經濟穩定和發展。他指出,當前嚴峻而複雜的經濟形勢是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自治制度、安定團結和國家安全的威脅。發展生產、增加外匯收入、增加出口首先是高技術產業出口,是擺脫停滯、恢復生產活力和壓縮通貨膨脹的最基本條件。

步履艱難

米庫利奇執政後,表示要進一切努力,要使國家擺脫經濟上面臨的困難,尤其是通貨膨脹率高的問題。為了克服經濟困難和制止經濟惡化,在1986年6、7、11月,聯邦政府接連頒布三個“一攬子”有關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和治理經濟的措施。“一攬子計畫”主要內容有:1.控制物價,限制通貨膨脹。勒令某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退回到漲價前的水平;某些議定價格在批准後需經120天才實行;修改《價格社會監督法》,對違反檢查和非法漲價者將判處1~5年徒刑,從國外進口某些消費品並動用儲備以保證市場供應。2.限制工資增長過速。凍結工資,每3個月調整一次,工資增長不得超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時加強對職工的教育,防止和迅速解決罷工事件。3.實行現實的外幣匯率,形成真正的外匯市場,消除外幣黑市。4.實行現實的利率,及通貨膨脹率+1%。鼓勵第納爾儲蓄。制止任意貸款,貸款必須有擔保。5.鼓勵出口。有長期出口計畫的企業可將獲得的外匯按一定比例進口原材料,以便生產優質產品再出口。6.提高農產品價格75%,以促進農業生產。7.整頓企業,實行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統一,按市場標準衡量企業盈虧,實行現實的折舊率和積累率,大力消除經營性虧損。8.鼓勵旅居國外的南僑民回國投資,他們帶回的先進設備可免稅或減稅50%。
這些措施收到了部分的暫時效果,由於其中有些措施具有行政命令的性質,難以持久,而且整個經濟體制沒有進行改革,所以困難的經濟局勢沒有得到扭轉。是年底,米庫利奇又確定1987年的經濟發展方針是提高經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增加生產和出口。但事與願違,南經濟狀況更加惡化,通貨膨脹率上升。在此情況下,有人要求米庫利奇辭職。為扭轉困境,米庫利奇於1987年4月提出了“完善經濟體制綱領”,同年11月提出了“反通貨膨脹綱領”,為貫徹綱領,又制訂了一系列限制消費和活躍經濟的措施,在得到聯邦議會的通過後付諸實施。
1988年2月,又成立了以米庫里奇為首的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以便解決當時南領導中對經濟體制改革存在的分歧,提出具體改革方案。但由於各共和國和自治省的權力膨脹,一些領導人從局部利益出發,不顧大局,抵制聯邦政府採取的措施和改革方案。米庫利奇雖然在黨的會議上批評那些“打小算盤的人”,但卻無力扭轉這種局面。其結果是,除外貿有所好轉外,南整個經濟狀況沒有起色,通貨膨脹率繼續上升。1988年5月,米庫利奇政府任期滿兩年,向聯邦議會做全面的工作報告。在討論中,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地亞兩共和國議會正式向聯邦議會提出對聯邦政府的不信任的動議。但在表決中,米庫利奇由於得到多數共和國和自治省的支持,不信任案遭到聯邦議會的否決,從而得以繼續留任。
布蘭科·米庫利奇布蘭科·米庫利奇

掛冠而去

此後,物價繼續飛漲,而政府又限制個人收入的增加,人民民眾不滿,舉行大規模抗議集會。在這種情況下,原南共聯盟一些領導人批評米庫利奇政府無能所採取的反通貨膨脹政策遭到失敗,要追究政府的責任,南報刊、工會組織和共和國議會也紛紛要求聯邦政府辭職。在這種政治和經濟形勢下,米庫利奇政府處在風雨飄搖之中。1988年12月28日聯邦政府提出的緊縮開支、削減社會消費的議案遭到聯邦議會否決,米庫利奇總理提出政府集體辭職,並得到議會的批准,成為南斯拉夫歷史上第一位辭職的總理。這在戰後南斯拉夫的歷史上是空前的。
在米庫利奇執政的兩年半時間裡,1986年的經濟狀況較好,社會總產值增加3.5%,工業增長4%,農業增長5%,職工實際收入增加10.1%,這是近幾年所少有的。但也存在著工資增長超過生產和勞動生產率的情況,所以不能持久。1987年和1988年經濟情況又不斷惡化,社會總產值分別下降1.1%和2.2%,居民實際收入分別下降7%和9%。通貨膨脹率仍不斷上升,1986年為88.1%,1987年為167.4%,1988年達到251.2%,據世界前列。外債總額仍在200億美元左右,每年還本付息的負擔仍很沉重。1988年外貿逆差將為14.5億美元,出口彌補進口的87.64%。失業人數繼續上升,1988年為112.5萬人,失業率達到14.38%。
布蘭科·米庫利奇布蘭科·米庫利奇

政策主張

米庫利奇主張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主張使用包括軍隊在內的一切受手段來維護南斯拉夫的憲法制度。反對否定南共聯盟的領導作用和歷史功績,反對實行多黨制。在經濟方面,他主張實行市場經濟和各種形式的所有制平等競爭,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放開物價、放開進出口。反對經濟自由化的西方式改革。
布蘭科·米庫利奇布蘭科·米庫利奇

榮譽及個人生活

布蘭科·米庫利奇曾榮獲南斯拉夫二級人民功勳章、二級各民族兄弟團結和友誼勳章。
米庫利奇愛好打獵、釣魚。米庫利奇的夫人拉伊卡,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塞拉耶佛勞動人民社會主義联盟主席團委員,15歲就參加了反法西斯游擊隊,並在那裡兩人結識。
1994年4月12日,米庫利奇在塞拉耶佛逝世,享年6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