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洋鄉

嶺洋鄉

嶺洋鄉位於衢江區南端邊境,烏溪江庫區內,地屬浙江省衢州市,距衢州市區62公里。東與舉村鄉相連,南與麗水市遂昌縣西坂鄉接壤,西與江山市塘源口鄉毗鄰,北靠湖南鎮。於2005年由原嶺頭鄉和洋口鄉合併而成。總人口3116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嶺洋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衢江區
  • 地理位置:衢江區
  • 面積:15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116人(2017年) 
  • 車牌代碼:浙H
概況,沿革,地理,交通條件,地理氣候,行政區劃,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地圖信息,

概況

嶺洋鄉位於衢江區南部。面積156平方千米。總人口3116人(2017年)。轄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抱珠壟村。

沿革

1950年設嶺頭鄉、洋口鄉。1956年,魚山鄉併入嶺頭鄉,翁源、舉村2鄉併入洋口鄉。1958年改嶺頭公社、洋口公社(析出原舉村鄉),1984年改嶺頭鄉、洋口鄉。1996年,嶺頭鄉位於衢縣南部,烏溪江西岸,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轄抱珠壟、溪東、蒼山、雨潭、嶺頭、坑源、魚山、廿六塢、芭蕉、柳家、上珠畈、坑塢、賴家13個行政村;洋口鄉位於衢縣南部,烏溪江東岸,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大日畈、洋口、倉坑口、坳底、柘木、上高輸、崗頭、白岩8個行政村。
2002年屬衢州市衢江區。2006年,撤銷嶺頭鄉、洋口鄉合併設立嶺洋鄉,轄抱珠壟、溪東、蒼山、雨潭、嶺頭、魚山、廿六塢、芭蕉、柳家、上珠坂、坑塢、賴家、坑源、大日坂、洋口、倉坑口、坳底、柘木、上高輸、崗頭、白岩2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抱珠壟村(原嶺頭鄉政府駐地)。2010年將21個行政村調整為11個行政村。

地理

東與舉村鄉相連,南與麗水市遂昌縣西坂鄉接壤,西與江山市塘源口鄉毗鄰,北靠湖南鎮。於2005年由原嶺頭鄉和洋口鄉合併而成。3116人(2017年)。

交通條件

交通對於地處衢江區最南端的嶺洋鄉來說是有很多的不便,受區位地理的影響,嶺洋鄉成了浙江省最後一個通上公交班車的鄉鎮。2006年12月19日,嶺洋鄉正式通上了汽車。而之前,整個嶺洋鄉的村民們就靠著每天總共兩班的渡船,早上6點半從洋口出來,沿途停靠幾站,一個半小時才能到達小湖南鎮的大壩碼頭。

地理氣候

全鄉山林總面積196011畝,以用材林和薪碳林為主,其中竹林面積為10117畝。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數為1800——21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5℃,無霜期248——252天,水面平均水溫19.4℃,年平均降水量1770——2000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水面為1000毫米以下,陸地為700毫米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行政區劃

全鄉總面積156平方公里,下轄21個行政村:溪東村、雨潭村、蒼山村、坑源村、嶺頭村、抱珠壟村、廿六塢村、魚山村、芭蕉村、柳家村、上珠坂村、坑塢村、賴家村、大日坂村、崗頭村、上高輸村、岙底村、白岩村、倉坑口村、柘木村、洋口村。

經濟建設

農業以種植業、林業為主,毛竹13000餘畝,特產有:茶、板栗、苦丁茶、筍乾、野菜系列、茶油、魚乾等。毛竹、茶葉、板栗、食用菌、中草藥為農業五大支柱產業。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
該鄉始終將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突出招商重點、創新招商方式、強化項目推進。充分挖掘該鄉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民風淳樸、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之優勢,加大休閒旅遊資源的開發力度,包裝一批以休閒旅遊為重點的招商項目,做好對外宣傳,吸引外地客商來該鄉發展休閒旅遊等第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同時充分發揮本地生態資源優勢,加大清潔能源、綠色食品等生態型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
該鄉以“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和“烏溪江庫區二期脫貧致富”兩大工程為契機,繼續加大產業扶持力度。2009年將投資220萬元:繼續深入實施林區道路建設;新增毛竹種植和完成低產竹林改造、新建毛竹加工企業,實施新開發連片茶園和低產茶改造,加大食用菌基地建設等。組建茶葉、食用菌等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發展第三產業,新建農家樂專業村;加強素質培訓,提高轉移就業。
該鄉加大下山出庫異地脫貧工作力度。積極做好廿里公寓式安置的組織落實;同時,動員和鼓勵農民採取就業式安置和分散安置,進一步減少該鄉人口,最終實現“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脫貧目標;通過下山脫貧工作,進一步加大建設用地整理,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
該鄉做好勞務培訓和輸出工作。辦好各類技能培訓班,提高全鄉農民整體素質,計畫全年舉辦各類培訓9期,受訓人次638人;轉變民眾的一些落後觀念,增強農民敢於外出的競爭意識,引導勞務輸出工作向組織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確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綜合競爭力,增加農民的收入。

社會建設

該村重視推進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制意識;進一步完善綜治工作網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社會預警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和防汛工作,做好山區道路安全的宣傳,強化護林員隊伍管理,制訂更為科學有效的山體滑坡撤避預案;繼續深入開展社會矛盾集中排查調處活動,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調處。確實加強信訪工作,及時有效化解不安定隱患。力爭全年無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無森林火災和交通安全事故,無重大刑事案件和進京赴省上訪人員發生。
該村注重進一步加大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投入力度。推進文明素質工程,加強文明素質培訓,增強農民思想、文化、法制、道德素質和修養;貫徹科技與經濟結合,發揮教育對人口素質的作用,不斷推進科教興鄉戰略;深化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的宣傳教育,積極抓好長效節育措施的落實。套用法律手段,進一步提高政策兌現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最低生活保障、“五保”集中供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困難家庭子女免費入學等農村“五大保障”制度建設成果,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繼續加大徵兵工作的宣傳力度,確保任務的完成。
該村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支持工、青、婦等群團組織按各自的職能開展工作,發揮他們聯繫民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該村不斷完善機關幹部學習和村黨組織學習培訓制度,使理論學習經常化、制度化;切實加強村級班子的教育和培訓力度,使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能儘快熟悉業務,增長才幹。嚴格各村按“五步工作法”組織開展工作,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增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化黨風黨紀、勤政廉政教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抓好鄉政務、村務和財務公開,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把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到實處;切實抓好機關幹部作風建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密切與人民民眾的聯繫,塑造盡實心、辦實事、謀實利的勤政為民新形象。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嶺洋鄉政府(216縣道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