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生忍冬

岩生忍冬

岩生忍冬(學名:Lonicera rupicola Hook.f. & Thomson)忍冬科忍冬屬植物,產寧夏、甘肅、青海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生忍冬
  • 學名:Lonicera rupicola Hook. f. et Thom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茜草目 Rubiales
  •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 :忍冬族 Lonicereae
  • :忍冬屬 Lonicera
  • 亞屬:忍冬亞屬 Subgen. Chamaecerasus
  • :直管組 Sect. Isoxylosteum
  • 亞組:杯苞亞組 Subsect. Cupulatae
  • :岩生忍冬
  • 分布區域:中國寧夏、甘肅、青海、四、雲南、西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1.5 (-2.5) 米,在高海拔地區有時僅10-20厘米,幼枝和葉柄均被屈曲、白色短柔毛和微腺毛,或有時近無毛;小枝纖細,葉脫落後小枝頂常呈針刺狀,有時伸長而平臥。
葉紙質,3 (-4) 枚輪生,很少對生,條狀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長0.5-3.7厘米,頂端尖或稍具小凸尖或鈍形,基部楔形至圓形或近截形,兩側不等,邊緣背卷,上面無毛或有微腺毛,下面全被白色氈毛狀屈曲短柔毛而毛之間無空隙,很少毛較稀而有空隙,幼枝上部的葉有時完全無毛;葉柄長達3毫米。
岩生忍冬
花生於幼枝基部葉腋,芳香,總花梗極短;凡苞片、小苞片和萼齒的邊緣均具微柔毛和微腺;苞片葉狀,條狀披針形至條狀倒披針形,長略超出萼齒;杯狀小苞頂端截形或具4淺裂至中裂,有時小苞片完全分離,長為萼筒之半至相等;相鄰兩萼筒分離,長約2毫米,無毛,萼齒狹披針形,長2.5-3毫米,長超過萼筒,裂隙高低不齊。
花冠淡紫色或紫紅色,筒狀鐘形,長 (8-) 10-15毫米,外面常被微柔毛和微腺毛,筒長為裂片的1.5-2倍,內面尤其上端有柔毛,裂片卵形,長3-4毫米,為筒長的1/2-2/5,開展;花葯達花冠筒的上部;花柱高達花冠筒之半,無毛。
果實紅色,橢圓形,長約8毫米;種子淡褐色,矩圓形,扁,長4毫米。
花期5-8月,果熟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灌叢草甸、流石灘邊緣、林緣河灘草地或山坡灌叢中,海拔2100~4950米。

分布範圍

寧夏南部、甘肅(臨潭)、青海東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至西南部。

變種

紅花岩生忍冬(變種)(植物分類學報)紅花忍冬(華北經濟植物志要),萘西(四川若爾蓋)
葉下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
產寧夏南部、甘肅西北部至南部、青海東部、四川西南部至西北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林芝、錯那)。生於山坡灌叢中、林緣或河漫灘,海拔2000-4600米。
L. syringantha Maxim. var. minor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24: 49. 1878 (= L. ericoides Pax et K. Hoffm. in Fedde, Repert. Sp. Nov. 12: 494. 1922) 極似本變種,但葉和花冠均較短小,苞片和小苞片均具細睫毛。因未見模式標本,附記於此,留待後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