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生柳

山生柳

山生柳(學名:Salix oritrepha Schneid.)是楊柳科,柳屬直立矮小灌木,高可達120厘米。葉片橢圓形或卵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灰色或稍蒼白色,葉脈網狀凸起,全緣;紫色,雄花序圓柱形,花密集,花序梗短,花密生,子房卵形,無柄,苞片寬倒卵形,兩面具毛,6月開花,7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四川、甘肅東南部、青海東南部、西藏東部。生長在海拔3200-4300米間的山脊、山坡及山溝河邊,灌叢等處。

山生柳莖、枝皮、葉治肺膿瘍,脈管腫脹,寒熱水腫,斑疹,麻疹不透,風寒濕痹疼痛,皮膚瘙癢;果穗治風寒感冒,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直立矮小灌木,高60-120厘米。幼枝被灰絨毛,後無毛。葉橢圓形或卵圓形,長1-1.5厘米,寬4-8毫米,萌枝葉和強枝葉最大者長可達2.4厘米,寬達1.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鈍,上面綠色,具疏柔毛或無毛,下面灰色或稍蒼白色,有疏柔毛,後無毛,葉脈網狀凸起,全緣;葉柄長5-8毫米,紫色,具短柔毛或近無毛。
山生柳山生柳
雄花序圓柱形,長1-1.4厘米,粗約5毫米,花密集,花序梗短,具2-3倒卵狀橢圓形小葉;雌花序長1-1.5厘米,粗約1厘米,花密生,花序梗長3-7毫米,具2-3葉,軸有柔毛;子房卵形,無柄,具長柔毛,花柱2裂,柱頭2裂;苞片寬倒卵形,兩面具毛,深紫色,與子房近等長;腺體2,常分裂,而基部結合,形成假花盤狀。花期6月,果期7月。

主要變種

青山生柳Salix oritrepha var.amnematchinensis (Hao) C. Wang et C. F. Fang)與山生柳的不同,主要為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分布於中國青海、甘肅、四川西北部。生於海拔3000-3500米地區。模式標本采自青海西寧附近。
山生柳山生柳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四川、甘肅東南部、青海東南部、西藏東部。生長在海拔3200-4300米間的山脊、山坡及山溝河邊,灌叢等處。
山生柳山生柳

繁殖方法

營養土的配置:選亞高山草甸土80%、河沙10%、腐熟羊糞10%進行配置,施磷肥(含P014%的過磷酸鈣)4千克/公頃,充分混合拌勻即可。
山生柳山生柳
裝袋:將配置好的營養土裝入直徑10厘米、高10厘米、底部有孔的塑膠育苗杯,壓滿壓實,然後排床。
插穗採集及處理:採用隨采、隨蘸、隨插的辦法。1.8.1插穗採集時間5月上旬旬開始進行采條,此時月平均氣溫10.2℃,此時枝條成熟度好,也沒有受到寒冷的危害,扦插後成活率最高。采條時間應在陰雨天、早晨或午後。
插穗年齡以當地野生山生柳為對象,應儘量採集樹齡小的半木質化枝條。從山生柳樹冠中上部取長勢中等、帶頂芽的半木質化綠(嫩)枝為最佳。
插穗長度插穗長度為10-13厘米,枝條上部留2-3葉,並剪去1/2葉片,上口要剪平,切面比葉芽高0.3-0.4厘米,下口剪成馬蹄形斜口(以利於生根),切面則要低0.4-0.5厘米。要求剪口平滑、所留葉片完整無破損。
插穗處理插穗每50根一捆,暫時浸入水中,防止萎蔫。依木質化程度高低用30-150毫克/升藥劑浸泡基部12-24小時,溶液的多少以淹沒插條基部3-4厘米高度為宜。木質化程度低的使用藥液的濃度低,浸泡時間短;反之,則濃度高,時間長。
扦插:扦插前,棚內育苗杯灌1次透水,插穗均採用200×10的GGR溶液浸蘸2小時,浸泡深度3-4厘米,待土壤快乾時將插穗垂直插入育苗杯的中心位置,插穗外露4-5厘米,然後封死插穗與營養土之間的縫隙。

栽培技術

插後管理:插後要及時澆灌,一次性澆透,防止土壤乾燥。澆水後,營養土下沉,及時再用乾土填補,以防扦插深度不夠和土表空隙透風傷根。
鬆土除草:在苗木生長期間,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同時,結合除草進行鬆土,在鬆土除草過程中務必避免鬆動和傷害扦插苗。
山生柳山生柳

主要價值

藏藥:江瑪:莖、枝皮、葉治肺膿瘍,脈管腫脹,寒熱水腫,斑疹,麻疹不透,風寒濕痹疼痛,皮膚瘙癢;果穗治風寒感冒,濕疹《藏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