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伊鄉

小伊鄉

小伊鄉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城西北11公里處,東與伊蘆、下車兩鄉以鹽河為界,西隔叮噹河與龍苴鄉相連,南傍枯溝河與伊山鎮為鄰,北與穆圩鄉,海州區新壩鄉隔古沂河、善後河相望。小伊鄉因境內小伊山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伊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連雲港市灌雲縣
  • 下轄地區:19個村,1個果林場
  • 地理位置: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城西北
  • 面積:84.2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6517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機場:連雲港花果山國際機場(在建) 
  • 火車站:董集站(越行站)
村莊簡介,行政區劃,農業經濟,農業發展,工業發展,第三產業,重點企業,招商引資,特色產品,食用菌,優質桃,城鎮建設,社會事業,發展思路,發展目標,重要榮譽,

村莊簡介

小伊鄉位於灌雲縣城北部,是有名的食用菌之鄉,鄉域內鹽河、枯溝河、叮噹河、善後河四河環繞,境內有小伊山、小伊河等山水自然資源。寧連、汾灌、連鹽三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全鄉共有19個行政村、1個果林場,總人口65176人(2017年),耕地面積4200公頃。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8億元,財政收入8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12元。榮獲市“財政增長先進鄉鎮”。
小伊鄉總面積84.2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6.3萬畝。轄19個村委會。65176人(2017年),人口出生率9.82‰,自然增長率3.1‰。主要特產優質桃、淺水藕、萵苣。2013年先後獲省生態示範鄉鎮、夏季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一等獎、學習型黨委中心組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637萬元,比上年增長28.7%。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額完成44087萬元,增長27.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00萬元,比上年增長5.7%。農林特漁產值498萬元,比上年增長20%。糧食總產66450噸,增長10.20%;油料總產180噸,增長5.2%;蔬菜總產44619噸,增長3.3%;禽蛋總產2439噸,增長1.3%;水產品總產2633噸,增長1.9%。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實現增加值31967萬元,增長23.2%;實現利稅總額3539萬元,增長15%。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2504萬元,增長19.1%。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05萬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批發和零售業7136萬元,住宿和餐飲業9.69萬元,分別增長18.3%和17.7%。普通中學1所,在校生2993人;國小21所,在校生7869人。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49張,有衛生技術員22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0286元,增長13.7%;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8900人,淨增1300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8911人;年末農村勞務輸出25132人,增加994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67人,增加5人次。
小伊鄉

行政區劃

小伊鄉轄19個村委會:董集村、張葛村、河西村、唐莊村、花廳村祝盪村、吳鄭村、小茆村洪河村、千斤村、伊北村大孫村、小伊村、伊南村、楊樹圩、張徐村鹽西村、後場村、祝莊村。1個果林場:虛擬村委會。
小伊鄉

農業經濟

引導農民強化糧食生產基礎地位,2005年糧食總產4.68萬噸,總產值7400萬元。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大棚菜、優質果三大支柱產業。以秋西紅柿、大棚西瓜、冬韭為主的800公頃區域化大棚菜基地,蔬菜總產值200餘萬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2005年新建叮噹河牧場,首批引進波爾種山羊200餘只,水面放養標準化網箱960隻。
小伊鄉小伊鄉

農業發展

小伊鄉土質為脫鹽性土壤,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三麥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糧食年產量達3512噸,產棉920噸。鄉農科站培育的抗病高產夏棉良種遠銷省內外10多個市縣,花廳村每年上市蔬菜600多噸,是市縣聞名的蔬菜專業村,鄉1500多畝果園,年產值120多萬元。小伊鄉緊抓國家扶糧政策出台契機,引導農民強化糧食生產基礎地位,在種植業布局規範上作了重大調整。稻麥等主要糧食作物良種化種植率和科技化管理率達98%以上,單位產量創歷史新高。小伊鄉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區域經濟形成特色,把“一村一品或者幾村一品”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發展路子,通過政府扶持引導,培育了小茆村食用菌栽培,張葛蛋雞養殖,花廳四季蔬菜,泊洋優質桃等8個特色種養殖專業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著力打造好“三個一”工程。一是一個重點,突出食用菌栽培這一重點,在祝盪、小茆、張葛建成了50個大小拱棚。二是一條主線,突出寧連路、連鹽高速路這條主線,在寧連路兩側各50米內建好以小伊、董集、大孫、祝盪、小茆等村1500畝優質淺水藕經濟
產品產品
帶,以泊陽、果林為主4000畝優質桃經濟帶。在連鹽路河西段北側投入資金20萬元,建成連片溫室大棚63幢,占過80畝,南側建成200畝淺水藕基地。三是一個亮點,突出村村有亮點。確保村村有特色,把花廳、唐莊、河西等村變成保護地栽培“白色海洋”。綠化造林工作,繼續圍繞河堤馬道、村莊小片林、四旁綠化及全鄉40公里環鄉路等地方、加大小伊鄉植樹造林的力度,做到應栽盡栽,小伊鄉新植、補植樹10萬株,與此同時,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布局規劃在寧連路和沿海高速路兩側栽植,長達17公里的白楊樹30000多株,成活率達80%以上。
小伊鄉小伊鄉

工業發展

小伊鄉按照抓經濟重點抓工業,求發展重點抓招商的工作思路,突出載體建設,注重項目投入,小伊鄉工業經濟呈現良好勢頭。按照縣委“三三制”的要求,採取組團招商、駐地招商和以商引商等相結合的辦法,招商領域逐漸向上海浙江蘇州無錫常州等大中城市延伸,在全鄉掀起新一輪招商引資的強勁攻勢。小伊鄉已成功引進投資2000萬元的連雲港普瑞包裝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連雲港華景新型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連雲港金港化工有限公司。特別是2007年,成功引進船舶製造、機械製造、金屬製品、輕工化纖等過億元、甚至過10億元項目,是多年來項目數量最多,質量最高,推進最快的一年,同時一舉結束了小伊鄉招商引資工作無過億元項目的歷史,跨進灌雲縣招商選資工作的先進行列。小伊鄉已有9個投資額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進縣工業園區;鄉內則充分利用閒置土地存量資產積極新上項目,由蘇州老闆投資180萬元利用造紙廠的3、4號閒置廠房新上的灌雲縣升吉塑膠有限公司;山東老闆利用二中部分閒置土地新上投資300多萬元的連雲港阜錦混凝土製品有限公司;溫州老闆利用吳鄭國小閒置場地投資80多萬元新建肉雞真空包裝項目;鹽西村利用閒置場地引進揚州客商投資400萬元興建的蓄電池項目。小伊鄉五年新發展個體經營大戶480多戶。工業經濟占全鄉經濟總額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小伊鄉工業生產已實現利稅800萬元,是2002年的3.2倍。工業生產將逐步成為小伊鄉支柱產業。較好地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第三產業

小伊鄉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09戶,累計個體工商戶3800餘戶。第三產業總人數躍升到萬餘人。全鄉大力發展“打工經濟”,狠抓勞務輸出,成立勞務輸出服務中心,勞務輸出總人數1.8萬餘人。

重點企業

小伊鄉造紙廠 該廠始建於1988年9月,占地面積51.6畝,擁有固定資產2000萬元,主要生產設備有1092紙車兩台,1600和2800紙車大機各一台。以麥草、稻草和廢紙為原料,生產不同系列的中低檔高強度的瓦楞紙,年產量3萬噸。現有職工360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5名。主要產品:外包裝用瓦楞紙及紙板。

招商引資

突出載體建設,注重工業投入,全鄉工業經濟呈現良好勢頭。2005年引進1000萬元以上進園區工業項目2個,即投資3000萬元的“連雲港銀豐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投資650萬新加坡元的“連雲港中新基業電光源有限公司”;引進500萬元以上項目3個,即投資600萬元的“灌雲縣雲海物資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的“小伊彩磚廠”,投資600萬元的“連雲港恆譽包裝有限公司”。2005年,全鄉工業總產值1.69億元,實現利稅794萬元。

特色產品

食用菌

全鄉食用菌基地培育面積52萬平方米,有四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主要產品有:雙子包蘑菇、平菇、黑木耳、金針菇。其中雙孢蘑菇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2005年全鄉食用菌總效益870萬元,連續四年被市政府授予“食用菌之鄉”。

優質桃

以果林場、小茆、泊洋等村為主的善後河沿線優質果基地,果林面積達4000畝,其中規模化栽培的山東大紅桃享譽大江南北。以中華壽桃為主的180公頃桃園,優質果總效益達300餘萬元。2006年又新引進優良棗樹品種,現已栽植結束。

城鎮建設

重點實施董集步行街建設工程,總面積5465平方米,商業用房建築面積2732平方米。實施杜大商住樓開發工程,新建商住樓3000平方米。改造建設街道水泥路及下水道2000米,新鋪設彩磚1600平方米,人口流動量增加到1.5萬人以上。實施水系調整工程,疏浚大中溝4條、小溝120條,較好地解決了治理區因路阻水問題。

社會事業

小伊鄉圍繞“兩個率先”目標,高起點謀篇布局,快節奏操作運行,加快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利工作取得新成就。投入近800萬元,共疏浚大中溝及引水河13道,小溝渠200餘道,總土方670多萬方,有效解決了寧連路因路阻水問題及沿海高速路兩側低產田改造和綜合治理問題,西北片,東北片3萬畝排澇問題得到根本解決。修建排灌站13座,橋閘涵130處,復懇耕地102畝。大規模、大面積開展了村莊河塘疏浚整治工作,19個村共整治河塘113個,完成土方34.8萬方。2007年疏浚了工程浩大的徐大溝和二道千斤溝等骨幹河流。投資6.8萬元聘請了連雲港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對原有“四橫三縱”中心集鎮進一步進行規劃設計,形成了以大孫、小伊、後場、董集為主體的2.96平方公里集鎮框架,促進小城鎮建設布局規劃科學化、長遠化、法制化。把大開發作為拉動小城鎮建設的重要舉措,重點圍繞“人居集中,商貿集中,工業集中”的“三位一體”目標定位,引進開發商先後投放1200萬元啟動了杜大巷、食品站、農貿市場二期工程,大孫村商住樓開發和小伊村新農村建設五個開發項目,其中農貿市場二期工程投入280萬元,建築面積1900平方,商住樓11棟,提高了小城鎮建設的規格和檔次。
小伊鄉小伊鄉
同時投資320萬元,改建下水道1300米、新建花園2400平方米、鋪設彩磚9300平方米,其中步行街鋪設彩磚2160平方米,使其成為小城鎮建設的一大亮點、加高鋪設水泥路6300平方米、新建和擺放花壇花盆36個、擺放統一規格的垃圾桶120個,新砌垃圾箱4處,並對所有的地上通信電纜改為地下鋪設,對所有的戶外廣告實行統一規格,全方位提高小城鎮的品位和檔次。在小伊鄉加速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小伊鄉19建制村,68個自然莊,安裝廣音機26台,廣播喇叭98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有線電視光纜線路完成了所有進村工程,新增用戶962。同時,對張葛村365戶免費安裝了有線電視。小伊鄉深入開展“平安建設”活動,社會治安秩序良好。
小伊鄉小伊鄉

發展思路

2008年我們鄉緊緊圍繞 “項目興縣、環境立縣、富民強縣”的戰略。切實改善投資環境,努力增加財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促進該鄉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發展目標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1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500萬元,其中,工業投入38500萬元,工業用電量440千瓦時,財政收入達到2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52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4‰以內,計畫生育率達到90%以上,社會事業有較大發展,三個文明建設跨上新台階。

重要榮譽

小伊鄉先後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食用菌之鄉”,“社會治安安全鄉鎮”,“草危房改造先進單位”,“河道整治先進單位”,“年度經濟成長優秀鄉鎮”“自名教授科教興百村小康工程先進集體”。被市政府評為“水利建設”先進單位、“農村草危房改造掃尾先進鄉鎮”、“農村縣鄉河道疏道浚先進單位”,被市政府、連雲港警備區評為“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農村草危房改造先進單位”、“農村債務化解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基層政法綜治單位”,被縣政府評為“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小伊鄉小伊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