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河王

寧河王

明寧河王鄧愈,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二月十五生。幼時聰慧好學,稍長即懷平定天下的大志。元末,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當時的黑暗統治。父鄧順興,重氣節,講信義,被鄉人推為練總,率領人民,保境安民。後與元軍作戰,中箭身亡,友德之兄友隆接掌兵權。不久,友隆病故,16歲的友德繼掌兵權,親率人馬與元軍作戰。友德足智多謀,身高體壯,武藝高強,每戰均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奮力拚殺,元兵多不敢與之交鋒。泗州、靈璧、盱眙等地人民聞風歸附,求其保護

基本介紹

  • 本名:鄧友德
  • 字號:伯顏
  • 所處時代:明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虹縣龍宿里
  • 出生時間:1338年農曆2月15日
  • 去世時間:1378年農曆11月9日
  • 主要成就:明朝開國功臣
  • 諡號:武順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鄧愈,原名鄧友德,明初名將。元至正十五年(1355),友德率所部投奔朱元璋。元璋命其為管軍總管,賜名愈,時年18歲。

人物生平

朱元璋為了統一江南,命鄧愈與常遇春領兵自巢湖乘船南下,先後攻占牛渚磯、太平、溧陽、溧水、句容、蕪湖。元將海牙率水師集結於採石,準備進攻太平,鄧愈出奇兵直搗敵寨,俘其精銳;又以小船兩隻,滿載柴薪,內藏火藥,灌以油蠟,沖入元軍水師之中,火烈風猛,滿江紅赤,元軍大敗,死傷無數。自此,元軍無力扼守長江。鄧愈等乘勝渡江,進攻金陵。元南台御史福壽督兵死守,鄧愈等浴血苦戰,終於攻破金陵,殺死福壽。後與徐達又順勢占領鎮江、丹陽、金壇、廣德。朱元璋因鄧愈戰功卓著,提升為廣興翼元帥。
十七年,朱元璋又提升鄧愈為樞密院院判。同年七月,命鄧愈為征南將軍,以胡大海(虹縣人)為副將,攻取旌德、績溪、休寧,並乘勝攻占江南重地徽州。元苗帥左丞楊完者率兵數萬來反奪徽州。當時徽州城郭殘破,守御之器未備,而胡大海率師攻婺源未回,鄧愈身邊只有少數士兵,情況危急,於是其激勵士兵,明立賞罰,打開四門,布下疑兵計。苗軍見狀,不敢入城。胡大海得到訊息後,晝夜兼程趕回,與鄧愈裡應外合,協力拚殺,苗兵大敗而逃。鄧愈又先後攻占了婺源、休寧、嚴州,轉戰皖、浙、贛等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敵軍望風而逃。所到之處,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各地民眾爭持酒肉慰勞。進攻江西時,陳友諒部將鄧克明以省印及撫州、建昌、臨川等23州印請降。
二十二年,鄧愈率兵攻占陳友諒所占重鎮南昌,被提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鎮守南昌,在著名的“洪都保衛戰”中,他與朱文正等人一起,為朱元璋抽調兵力全殲陳友諒贏得了時間。朱元璋賞賜鄧愈金千兩,緞百匹。消滅陳友諒後,鄧愈又奉命先後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贛州諸郡。28歲的鄧愈被提升為江西行省右丞、湖廣行省平章,鎮守襄陽等處。30歲任御史大夫。
朱元璋登基,建元洪武(1368),加封鄧愈為太子諭德。當年,徐達、常遇春率北伐大軍出山東,鄧愈自湖北出河南,作為偏師進行配合。大軍平定中原後,命鄧愈為征戍將軍正總兵,平取江淮等地未歸附的州縣。不到兩年,唐州、南陽、金州、均州、商州、房州等地均歸附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任命鄧愈為征虜左副將軍,協同徐達西征。鄧愈率兵奮戰元殘軍王保保部,斬首2000級,俘獲王公以下百餘人,士兵8萬多,駱駝、馬匹、輜重不計其數。八月,進克河州、烏斯藏諸部,招降吐蕃,追擊元豫王至西黃河,在黑松林斬殺元大將阿撒禿,大軍深入甘肅西北數千里。因此,河州以西皆屬明朝版圖。十一月,班師還京,因功賜宅第於南京洪武正街,賜虹縣城南良田500頃,佃戶73家,守墳戶150戶,儀仗戶19家;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同參軍知事,食俸祿3000石。
十年,吐蕃殘部搶劫烏斯藏貢使輜重。鄧愈任征西將軍,兵分但路,深入吐蕃腹地,追殺至崑崙山,俘斬萬人,獲馬、牛、羊20餘萬,招降諸國,開闢疆土數千里。朱元璋見到捷報後,降旨嘉獎鄧愈,賜紅蟒暖袍一件、玉帶一圍。十月,凱旋到達壽春。不久,因病去世,時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年41歲。
朱元璋聞訊大哭,停朝3日,親迎靈柩祭奠,並追封鄧愈為寧河王,諡號武順,肖像掛在太廟中享祭。他還親自選擇墓地,安葬在南京雨花台西安德門裡的西山,墓前置六對石翁仲石馬,山上遍植松柏,禁止樵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