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宿遷市於1996年7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地級市,下轄沭陽、泗陽、泗洪三縣和宿豫、宿城兩區,計10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25萬人,其中25周歲以下青少年為225.4萬人,在校中小學生為100.63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宿遷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 地點宿遷市
  • 工作特色:開展“一教三幫”
  • 工作重點:主要是三個“圍繞”
簡介,

簡介

宿遷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於1998年5月20日經中共宿遷市委批准成立。根據工作需要,市委對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組成人員進行及時的調整、充實,市委書記繆瑞林同志任名譽主任,原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副主任陳偉同志任主任,副主任有市民政局調研員王乃友、原市總工會主席夏彤晨、市教育局局長李公平、團市委書記高玉華四同志擔任。委員由市委辦、組織、宣傳、人事、教育、老乾局、公安、司法、財政、文化、廣電、衛生、宿遷報社、總工會、團委、婦聯、供電、勞動和社會保障、建設、交通、科技、農業局等22個單位領導人組成,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市委要求縣區委書記都任同級關工委名譽主任。
目前,全市有關心下一代組織機構(關工委、關工小組)2638個,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和活動的人數為13400多人,其中“五老”和志願者9590人。
工作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上級關工委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學習貫徹中央《若干意見》精神,積極配合、認真落實“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立足基層;形成特色,注重實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動我市關心下一代工作開展。
工作重點:歸納起來,主要是三個“圍繞”:一是圍繞培養“四有”新人目標,積極推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養新一代宿遷人;二是圍繞黨的工作中心,積極配合有關方面做好農村青年勞動力轉移和服務工作,為宿遷建設全面小康作貢獻;三是圍繞建設服務型關工委組織,積極為青少年辦實事,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工作特色:開展“一教三幫”。一教:教育培養下一代。堅持對青少年進行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範教育為基礎,深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三幫:開展幫困,關愛弱勢群體,幫助輟學兒童重返課堂;幫富,調查摸底,宣傳動員“兩後”生參加職業培訓,牽線搭橋,做好外轉內輸工作。幫教,動員“五老”結對幫教失足青少年。
服務“兩後雙百”工程(即對初、高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的學生實施100%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後適齡就業輸出率達100%)。調查摸底、宣傳動員“兩後”生參加職業培訓;配合、參與民辦職業技術學校培訓;牽線搭橋,為“兩後”生外輸內轉服務;排憂解難,讓“兩後”生外出務工安心放心。關注“留守生”。組織動員學校關工委配合學校領導和相關組織成立留守子女教育領導小組,全面進行登記、建檔,採取“五老”關心、師生結對、同學互幫、家校聯繫等形式,對留守生做到學習有人輔導,生活有人關愛,輟學的有人幫助。
工作機制:健全組織網路,建設五支隊伍。圍繞培養“四有”新人目標和建設服務型關工委的要求,組織網路建設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市縣區關工委做到“八有”:有班子,有房子,有車子,有電話,有經費,有任務目標,有分管領導,有考核。鄉鎮關工委做到“五有”:有領導班子,有工作計畫,有活動經費,有辦公室,有通訊工具。
開展創五好活動:領導班子建設好,五老作用發揮好,制度健全執行好,活動經常效果好,工作任務完成好。
定期開展評比“雙先”活動即評比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的活動。
發揮“五老”(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作用,建設五支隊伍:一是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教育的報告員隊伍。二是文化市場和網咖義務監督員隊伍。三是幫教失足青少年的幫教隊伍。四是中國小校外輔導員隊伍。五是外出務工人員留守子女的關愛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在加強青少年教育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