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洛蘭的聖母

宰相洛蘭的聖母

此畫是為洛蘭在奧頓夏代爾的聖母教堂中建造的一所小禮拜堂而作。1800年在大革命期間被取走並送往羅浮宮。畫面左側男子是作品委託人:勃艮第(Bourgogne)公爵的宰相大臣尼古拉·洛蘭(Nicolas Rolin),一位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他面朝身著紅色裙服的聖母瑪利亞,跪下祈禱。聖母的膝頭上是作出降福姿勢的聖嬰耶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宰相洛蘭的聖母
  • 外文名稱:La Vierge du chancelier Rolin
  • 所藏處:羅浮宮藝術博物館
  • 作者:揚·凡·埃克
  • 創作時間:約1435
  • 尺寸:高:66厘米;寬:62厘米
  • 畫作類型:木板油畫
簡介,宗教繪畫,精妙的構圖,充滿新意的藝術創作,

簡介

這幅繪畫是當時最偉大的佛蘭德畫家——揚·凡·埃克(Jan Van Eyck)在約1435年完成的作品。畫面左側的男子是作品委託人:勃艮第(Bourgogne)公爵的宰相大臣尼古拉·洛蘭(Nicolas Rolin),一位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他面朝身著紅色裙服的聖母瑪利亞,跪下祈禱。聖母的膝頭上是作出降福姿勢的聖嬰耶穌。
宰相洛蘭的聖母

宗教繪畫

十五世紀的佛蘭德繪畫中浸透著神秘的“近代虔敬” (devotio moderna)氛圍。當時神修的對象主要是耶穌和聖母,注重內心自省以及耶穌與教徒之間的愛,後者努力效仿前者的美德。《宰相洛蘭的聖母》完美地表達了這種對耶穌和聖母靜修的眷戀之情。
在1800年進入羅浮宮之前,這幅畫被保存在奧頓(Autun)教堂,尼古拉·洛蘭即出身於這座勃艮第城市。十五世紀的勃艮第公國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尼古拉·洛蘭長期效力於勃艮第的幾代公爵,成為政府的首腦,也就是公國的二號人物。他定製這幅繪畫做為自己出生城市的教堂裝飾之用,因為他本人即在這座教堂中受洗,其先人也埋葬於此。

精妙的構圖

揚·凡·埃克筆下的宰相尼古拉·洛蘭跪在聖母和聖嬰的面前。宰相身著以毛皮飾邊的錦緞華服,體現出其在公國朝廷里的尊貴地位。整幅畫以中間的組成部分形成構圖:三道拱孔構成了光源口。左側的凡人,即宰相洛蘭,雙手支在裹著天鵝絨的祈禱桌上祈禱,右側是聖人,即耶穌和聖母。聖母端坐在大理石寶座之上,身著飾有寶石的寬大刺繡袍服。畫面左側是幾根庭柱,其上方的柱頭展現了《舊約》中描述人類所犯錯誤的場景:亞當和夏娃因為違背了上帝的旨意而被逐出天庭;他們的兒子亞伯被妒火中燒的兄長該隱所殺;諾亞藏身在方舟之中,躲避上帝為了懲誡人類的罪過而降下的滔天洪水……目光逐漸引至遠景畫面,亦被穿流而過的河流一分為二。左邊的人間描繪了城市和郊外的鄉村。右邊則隱指天界,從聖嬰耶穌身後的教堂大鐘即可看出。這種對凡人世界和神界的劃分反映出整幅畫的構圖原則。它們都屬於被若干構圖細節象徵性分開的世界。

充滿新意的藝術創作

揚·凡·埃克是1420-1430年間出現在佛蘭德地區的新式繪畫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油畫技巧的進一步推廣,令畫家們可以表現出更豐富的光線亮度和自然主義的細節。凡·埃克是最先進行油畫創作的畫家之一。其畫面組成和人物的空間安排方式都極具新意。在根據透視法構造的房間內,以雕塑藝術的方式對人物進行了排列。藉助建築物的布局、地面,以及遠處風景體現出深廣度,而風景亦成為這幅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