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壼

宮壼

宮壼同“宮閫”。最基本的詞語釋義是猶言帝王后宮。最早出自《南史·后妃傳論》,原文內容是“ 文 宣 宮壼,無聞於喪德; 後主 嗣業,實敗於椒房,既曰牝晨,亦唯家之索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宮壼
  • 拼音:gōng kǔn
  • 注音:ㄍㄨㄙ ㄎㄨㄣˇ
  • 釋義:借指后妃
解釋
同“宮閫”。 1.猶言帝王后宮。《南史·后妃傳論》:“ 文 宣 宮壼,無聞於喪德; 後主 嗣業,實敗於椒房,既曰牝晨,亦唯家之索也。” 唐張說潁川夫人陳氏碑》:“ 神龍 三年六月五日,北軍作難, 西華 失守,騎入宮壼,兵纏御樓。”《元典章·詔令一·立皇后詔》:“聖哲造邦,始於宮壼,蓋風化之原,人倫之本。” 清 薛福成 《書後九》:“若夫 王皇后 ,抱 平帝 之戚,痛 漢 室之亡,始終一節……洵足為 漢 二百年宮壼增光矣。”
(2).借指后妃。 唐 顏真卿 《請復七聖諡號狀》:“ 上元 中,政在宮壼,亂名改作,始建 神堯文武大聖 之號,蓋非 高宗 之所獲已。”《元史·成宗紀四》:“惟其末年,連歲寢疾,凡國家政事,內則決於宮壼,外則委於宰臣。”《明史·張升傳》:“貴戚 萬喜 依憑宮壼,凶焰熾張。”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里仁篇》:“朝廷之政,既非其(天子、諸侯之子)所與聞;宮壼之閒有所失德,則正為嫌隙窺伺之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