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文化

宗教與文化

本書對宗教學理論的相關問題,傳統的儒、釋、道三教與中國文化,華僑華人宗教文化的內容與特徵,福建民間信仰與港、澳、台地區的宗教文化,以及西方的基督宗教等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內容豐富、風格各異。該書作者能不囿成說、勇於開拓,既重視基礎研究,又正視社會現實作出科學的理論概括,從而拓寬了研究領域,提高了研究水平,給讀者以多方面的啟示,多領域的智慧。

基本介紹

  • 書名:宗教與文化
  • 作者:黃海德 張禹東
  • 出版日期:2005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1904729
  • 外文名:Religion and Culture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536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黃海德,1953年重陽節生。華僑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宗教學會理事,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1998年度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中國宗教文化與哲學的研究工作。曾撰寫、主編、參編學術著作16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獲得國家、省部級各類學術獎10餘項。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編 宗教學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第一章 宗教的內在性格特徵與宗教的社會作用
第二章 宗教與文化的關係
第三章 宗教與現代化問題探索
第四章 宗教與科學關係的複雜性
第五章 宗教思維方式探索
第六章 現代普世倫理籲求與多元宗教對話
第七章 宗教理論與人天觀
第八章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宗教文化的主要特徵
第二編 道教與中國文化
第九章 道家、道教與道學
第十章 道教與宋代理學
第十一章 唐代道教文化的主要特徵
第十二章 道教重玄學研究(上)
——任真子李榮及其《老子注》研究
第十三章 道教重玄學研究(下)
——西華法師成玄英及其重玄思想
第十四章 道教“三清”信仰的宗教內涵及其歷史衍變
第十五章 倫敦不列顛博物院藏李榮《老子注》寫卷研究
第十六章 漢宋巴蜀道家思想介述
第十七章 道教內丹學的五大宗派
第十八章 道教南北宗內丹學研究
第十九章 鐘呂內丹術理論中的養生思想
第二十章 榮格對道教內丹學的心理學闡釋
第三編 儒教與中國文化
第二十一章 從“以德配天”到“帝王盜天”
——中國古代國家宗教的演變
第二十二章 從“神本”到“君本”
——試析中國古代“人文”的淵源流變及其本質
第二十三章 從漢禮的三次興作看兩漢國家宗教的重建
第二十四章 《白虎通義》的神學性質及其三大特徵
第二十五章 《白虎通義》天道體系的內在結構
第二十六章 從《白虎通義》看漢代儒學及其歷史命運
第四編 佛教與中國文化
第二十七章 唐五代“禪教一致”思潮的深層結構變遷
第二十八章 僧肇對玄佛體用論的揚棄
第二十九章 慧能禪“心”義的內在張力與理路承衍
第三十章 看話禪成立內外因緣考
第五編 華僑華人宗教文化研究
第三十一章 華僑華人傳統宗教的特徵與現代轉化
第三十二章 華僑華人傳統宗教的世俗化
第三十三章 華人宗教與華人經濟的共同特徵
第三十四章 華僑華人傳統宗教倫理思想的價值構成
第三十五章 新加坡華人宗教信仰的基本構成及其變動的原因
第三十六章 馬來西亞華人宗教的特質與發展趨勢
第三十七章 印度尼西亞的全面同化政策與華人宗教文化
第三十八章 華僑華人民間信仰的特點及其前景
第三十九章 觀音信仰在東南亞華僑華人中傳播的原因及其作用
第四十章 關帝信仰在華僑華人中的傳播和影響
第四十一章 華僑華人的女神崇拜
第六編 民間信仰與港澳台宗教研究
第四十二章 閩南民間宗教文化的基本特點
第四十三章 福建民間信仰在東南亞的傳播及其影響
第四十四章 媽祖信仰在華僑中傳播的原因及其啟示
第四十五章 保生大帝信仰起源辨析
第四十六章 保生大帝信仰形態的發展演變(上)
第四十七章 保生大帝信仰形態的發展演變(下)
第四十八章 保生大帝信仰的傳播方式及其特點
第四十九章 閩南開漳聖王崇拜探源
第五十章 泉、台與新加坡玉皇信仰比較研究
第五十一章 香港道教的歷史與現狀概述
第五十二章 澳門道教的歷史與現狀
第五十三章 台灣道教的歷史、現狀及其宗教特徵
第五十四章 20世紀台灣道教學術研究鳥
第七編 基督教與托馬斯·阿奎那研究
第五十五章 從“至善”的角度看阿奎那對奧古斯丁的補正及與
近代啟蒙價值的對接
第五十六章 生命的救贖——讀保羅的《羅馬書》
第五十七章 中外托馬斯·阿奎那研究的回顧與分析
第五十八章 評傅樂安《托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學》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