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二附中

姜堰市二附中

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附設初級中學(現更名為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初級中學)。學校以“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學校”為目標,以“泰州領跑,江蘇模範,全國名校”為追求,通過建設“勤奮、樂學、多思、進取”的學風,弘揚“科學、嚴謹、文明、生動”的教風,形成“誠信、團結、求實、創新”的校風,注重人本和諧、科學管理,以科研興校,做到“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校本研究之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初級中學
  • 英文名:TAIZHAO JIANGYAN EXPERIMENTAL JUNIOR HIGH SCHOOL
  • 簡稱:姜堰二附中
  • 創辦時間:1942年
  • 類別:公辦中學
  • 學校類型:重點初級中學
  • 所屬地區姜堰區
  • 現任校長:錢方
  • 學校地址: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振興北路268號
  • 主要獎項: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江蘇省園林式單位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硬體設施,師資力量,優秀教師,辦學成果,文化傳統,學校領導,

辦學歷史

堅持科學發展 構建和諧學校 ——江蘇省姜堰二附中簡介
學校品位高。該校誕生於1942年,是姜堰區唯一的市直初級中學,江蘇省示範國中、泰州市文明單位、中央教科所德育實驗基地、省物理教學實驗基地、姜堰區教科研基地,新教育實驗學校,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單位,泰州市園林式學校,校團委被評為省紅旗團委創建單位,省“團員意識”教育先進團委,婦工委為泰州市巾幗示範崗。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各類設施全。學校占地108畝,歐式建築2.8萬m2,微機房、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大型報告廳、標準田徑場、學生公寓、食堂、浴室以及信息、視頻、音頻、網路等現代化設施齊全。
文化氛圍濃。學校以“誠篤”為校訓,激勵師生以誠信為立身之本,認真做學問,踏實做益事,矢志做真人。校園內石、松、竹、梅景色宜人,燈、畫、亭、閣交相輝映。學校堅持文化立校,追求形成“親師愛生、敬業樂群、合作競爭、和諧發展”的校園文化精神。藝術節、英語節精彩紛呈,名校作文《聆聽花開的聲音》、《總道花開是平常》已結集出版,校刊《鹿鳴文苑》定期出刊。代表師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塑造人生》、《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二附人二附魂》、《花香滿徑》、《思考》、《記憶》等著述陸續付梓並推向全區,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各類系列主題活動豐富多姿,催人奮進。

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強。在職的教師中有中學高級教師60多名、市以上學科帶頭人8名、市兼職教研員8名,泰州市優秀班主任7名,泰州市師德標兵1名,泰州市名師1名、省特級教師1名。僅2004年以來,在省、市級課堂教學優秀課評比中獲獎的教師累計達40人次,226人次教師的論文、課件製作在國家級、省級比賽中獲獎。學校每年承辦市級教研活動十多次,促進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

優秀教師

語文
唐余富、秦愛武、趙加友、嚴彬、朱璐鳳等
數學
吳曙紅、孫玉根、丁潔、張月華、余丹丹等
英語
高琴、柯霞、邱莉、肖丹、王雲、張艷、戚曉霞等
該校新增27名姜堰區級三級骨幹教師
序號
姓名
任教學科
任教學段
申報類別
1
林美芹
地理
國中
教壇新秀
2
許春燕
化學
國中
教壇新秀
3
趙 華
歷史
國中
教壇新秀
4
吳 慧
生物
國中
教壇新秀
5
錢小剛
數學
國中
教壇新秀
6
許小燕
數學
國中
教壇新秀
7
陳愛梅
數學
國中
教壇新秀
8
陳 潔
物理
國中
教壇新秀
9
沈 莉
音樂
國中
教壇新秀
10
黃 潔
英語
國中
教壇新秀
11
邱 莉
英語
國中
教壇新秀
12
於 霞
英語
國中
教壇新秀
13
沈長春
英語
國中
教壇新秀
14
袁樹展
語文
國中
教壇新秀
15
焦紅梅
化學
國中
教學能手
16
包賽華
歷史
國中
教學能手
17
王永寬
數學
國中
教學能手
18
孫 衛
數學
國中
教學能手
19
霍彩霞
數學
國中
教學能手
20
陳志旺
數學
國中
教學能手
21
孫學峰
物理
國中
教學能手
22
柯 霞
英語
國中
教學能手
23
劉智立
思品
國中
教學能手
24
陳東進
數學
國中
學科帶頭人
25
高榮興
數學
國中
學科帶頭人
26
陳亞琴
體育
國中
學科帶頭人
27
夏文娟
英語
國中
學科帶頭人

辦學成果

學校堅持樹人必先立德,成人成才相得益彰,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取終身全面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為奉獻國家社會、創造理想人生打下基礎。男籃多次獲姜堰市冠軍;女籃一直蟬聯泰州市冠軍;近幾年學生所獲取的各類獎項達600餘人次,其中獲國家等級獎近100人次,省級獎項400餘人次,泰州市級獎項130餘人次。僅 05年,3名學生分獲全國英語大賽一、二、三等獎,80名學生獲省數學競賽一、二、三等獎;
32名學生分獲全國物理競賽一、二、三等獎,其中全市18個一等獎中該校有7個,泰州共4個滿分,該校有2名。在省《中學生與社會》作文比賽中,該校選手連續三年蟬聯泰州冠軍。06年有32名學生獲省數學競賽一等獎,98名學生獲二等獎,初一年級獲省數學競賽優勝獎。在全國套用物理競賽中,8人獲全國獎、60人獲省級獎。在省國中生化學素質與實驗能力競賽中,2人獲全國獎,15人獲省級獎,20人獲泰州市級獎。
2001年以來的中考,先後有3名市狀元;2004年以來,該校進入全市中考前十名的學生有13人。至2012來,中考740分以上人數穩占全市20%,2013和2014年更是蟬聯市中考狀元,各項素質教育指標公辦遙遙領先,民辦同類學校第一,公民辦雙雙獲市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考核優秀獎,為全市唯一。
目標追求新。學校以“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學校”為目標,以“泰州領跑,江蘇模範,全國名校”為追求,通過建設“勤奮、樂學、多思、進取”的學風,弘揚“科學、嚴謹、文明、生動”的教風,形成“誠信、團結、求實、創新”的校風,注重人本和諧、科學管理,以科研興校,做到“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校本研究之路,形成“一組一品名,一科一特色”,堅持高位、均衡、協調、快速、持續發展,從而“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更新的教育”,為全市教育的均衡發展作貢獻。

文化傳統

校園內部設施:
全校無線網路覆蓋 全多媒體教室 多功能報告廳 標準田徑場 學生食堂 浴室 美術室 音樂室 實驗室
校園午間廣播:
午間播報 校園快訊 優秀文章朗誦 音樂人生
校園電視台:
二附中TV 節目 法制教育 科普知識 大型聯歡晚會直播廳 先進台 校園午間新聞 電視班會
校園管理
全套 監控設備無線電傳播 實名胸卡 教師證 優秀保全 門衛 標準站崗台 實名停車位
學校特色活動: 校園藝術節 校園英語節 英語沙龍 教師卡拉OK 十佳少年
校刊: 鳴柳(全國百佳校刊)
學校傳統
一路風雨一路歌
——江蘇省姜堰市二附中創建江蘇省“最具影響力國中”巡禮
刁 平
該校創建於1942年抗日烽火之中,距今已有70年的歷史。更是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學校從一所瀕臨撤併的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占地100多畝,歐式建築3萬多M,集標準田徑場、大型報告廳、學生公寓、圖書館、實驗室、微機房、多媒體教室、校園廣播電視台、教學網路等現代化設施於一體的新型的現代化學校。現有師生員工3000多人。(校園環境,不要出現誠篤石碑)
多年來,該校秉承傳統,以“誠篤”為校訓,以“師生共進”作為基本辦學理念,以“成就教師今日,造就學生明天”為辦學目標,追求建設“誠信為人,認真做事,快樂生活”的師生共同體,努力將學校打造成為具有“特色明顯有文化魅力的現代化學校”。
“誠篤”之“誠”就是誠信,做人之根本。“篤”就是篤實。旨在教育師生認認真真做學問,踏踏實實做事情,堂堂正正做真人。
“師生共進”就是要師生共同發展。一般觀念而言,學校是以教育培養學生為職能的場所,學校必須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對學生負責。於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的口號,就自然被認為是十分到位、全面的辦學理念。但是在我看來,學校是一個以教師(泛指教職員工)和學生為主體、以開展教育和學習活動為基本生活方式的特定社會共同體,教師和學生都是發展中的人,在這裡得到教育培養、發展的不光是學生,也包括、而且一定包括教師。因此,當我們以“師生共同體”的視角來觀照學校生命意義時,必然會強烈地意識到,學校應當是一個成就教師今日、造就學生未來,即師生共同發展的生命家園。
“誠信為人,認真做事,快樂生活”。誠信為人,指的是做人的準則,認真做事是要求二附中的全體師生不管能力如何,工作、學習都要認真,只有認真才有可能把事做好。“快樂生活”是我們的追求目標,要讓我們的教師在這裡享受到家的溫暖,體驗到工作的快樂;要讓我們的學生享受到校園生活的美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特色明顯有文化魅力的現代化學校”。特色明顯,指的就是該校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但更關注取得文化成績的背後(也就是取分數的過程),更關注除了文化成績而外的其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我們的科技教育、體育、藝術等等都已成為我們的特色。
文化魅力,就是指我們所有的教育者都已形成教育的自覺,教師、學生在這裡都能主動要求發展。
現代化,不僅指教育裝備的現代化,更指我們辦學思想、行為的現代化,讓我們的辦學和師生成長,來得更加自如、瀟灑、酣暢、大氣。
(誠篤石,誠信為人的金字,讓認真成為習慣橫幅,師生共進的橫幅)
在獲得江蘇省示範國中,江蘇省園林式單位、中央教科所德育實驗基地,泰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姜堰市教科研基地、教師培訓基地,新教育實驗學校,泰州市文明單位等榮譽或稱號後,2008年以來,學校又先後獲得省文明單位、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國中、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省健康促進學校、省平安校園、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學校,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單位,省“巾幗示範崗”學校,省“工人先鋒崗”學校,省物理教材建設基地,省物理教學實驗基地等榮譽或稱號。(各種榮譽)
我們在辦理想學校的道路上,主要抓三個關鍵點:
一、堅持 “知行合一”,德育重在收穫“成人、養成、內化”實效。
圍繞“立遠志、求進取;樹典範、揚正氣;重感悟、強自律”工作原則,追求德育活動收到“重成人、重養成、重內化”的實效。
1.圍繞“八好”常規,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結合學生學習、生活,提出了“寫好字、走好路、上好課、做好操、唱好歌、讀好書、行好禮、掃好地”等“八好”日常規範要求,並努力養成習慣。通過務實各種細節管理和活動,引導學生“成人”、“養成”,做文明人,形成好習慣。新生進校,即拿到一本學校自編的日常行為道德規範的《學生手冊》供學習對照。利用班會課和結合“文明班級體”、“文明學生”評比,檢驗、推動文明生活、學習環境形成。定期舉行班主任例會,交流常規管理經驗,分析共性與個性問題,相機開展引導。
例如,掃地該怎么做?俗話說“掃地不到邊,一天掃一千(遍)”。我們讓學生從培養耐心、方法上做起,學會掃好地。新生進校常常由班主任帶頭做,在落葉滿地時,懂得從上風往下風掃,垃圾多分小堆,合理分工,提高效率。又如寫字方面,在教師悉心指導下,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按照自行選擇的範本書寫,通過現場學生寫字方法分析、書法展覽、手抄報展示,激發寫好字的積極性培養好的書寫習慣。
2.突出“感恩”教育,開展主體德育實踐
常年以“感恩”教育為主線,融入其它德育實踐,引導學生帶著感恩之心去盡好自己的義務,主動為父母、老師、同學乃至國家和社會著想,在積極主動回饋他人的現實生活中,綻放出燦爛的人性文化光輝。
學校2011年在“感恩”活動中先後組織了“愛心無限,感恩永恆”主題演講比賽,“愛心伴我成長,感恩回報社會”手抄報比賽,母親節、父親節期間學生給父母寫感恩卡片,“手拉手,關愛留守兒童”結對儀式,少先隊員帶著禮物零食等到市特殊教育學校向殘疾兒童傳遞快樂、共慶“六一”,參與“紅十字博愛萬人捐”獻愛心捐款活動,組織學生志願者為社區居民、孤寡老人做家務、送上了器樂演奏、快板、舞蹈等精彩的節目,參與遠離網咖、拒絕毒品教育簽名儀式。在教師節前舉行“我心中永遠的紅燭”手抄報比賽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之情。最讓學生受到心靈震撼的是5月5日下午,師生及家長5000餘人聆聽全國感恩教育心靈成長教育專家孫雲老師的現場演講,讓不少學生做人的良知、責任和感恩意識似噴泉流涌,在台下真情互動時,很多孩子在父母、老師懷裡淚水漣漣,甚至出現多處母子、母女抱頭痛哭的場景,三個小時的活動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在場的每一位家長和師生感動不已。
3.豐富社會實踐,追求情感“內化”成效
德育工作特彆強調通過各種社會生活實踐,讓學生面臨真正的而不是虛擬的道德衝突,幫助學生將道德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情感體驗,內化為自覺行為。先後組織開展的“讓愛心撐起一片藍天”、“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參觀著名企業和“全球生態五百佳”河橫村及溱湖濕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以及清除城市“牛皮癬”、學做家務事、向災區兒童獻愛心等活動,都強調將道德活動內化為學生自願自覺的行動作為最高追求。同時在“成人”、“內化”的引導上,還不斷強化榜樣的示範作用增強學生自我成長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打開《姜堰教育網》屬於二附中學校的《文集》,每年以全校學生或以年級組為單位組織開展的規模性德育活動,記載都在20次以上,並且注重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和行為能力,各年級開展的活動具有層次性。
二、立足“智慧課堂”,在實踐反思和研究互助、互動中提高專業化素養。
聚焦以“高度思維、高度注意、高度情感”為特徵的“智慧課堂”建設和校本研究,大力推進此策略指導下的各學科“引導生成式”教學,讓教師在教學互助互動中,思想和專業能力得到快速、健康成長。
1.課堂引領教學實踐和反思
強化教師集體備課環節。在關注書本知識時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可持續發展;使教材整合符合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要求,讓教材成為開放的資源,成為備課設計的基點,同時又是生長點。
強化課堂教學環節。引領學生與教材文本交流,並從中獲得生命成長所需要的精神營養;注重教材整合,讓教師所執行的課程成為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讓學生在學習生成中得到主動發展。
強化教學反思和教學督導。突出做好對教師的“一聽、一評、一查”的工作,教學管理人員聽課後立即評課,查看被聽課的教師日常文案工作,選擇典型課例或專題“解剖麻雀”。圍繞“高效學習”,引導教師對自己課前把握目標、處理教材和課堂方法展開研討。
在有效作業設計研究中,注意有利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教師加強學習效果的檢查反饋,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定期舉行“三高課堂論壇”,積極推進“大集體公開評課”的校本研究與培訓模式,加強學術交流,不局限於把“高效”僅僅認為是學生會做題目、會應試,引導學生會思考、想像、提問、創造。
2.教學互助促進專業共同成長
教研組集體備課和承擔教研任務,都成為教學沙龍會談形式的活動,人人暢談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穫、體會和經驗,而不是來幾句“你好,我好,他也好”走過場。不少學科組集體備課時“吵吵嚷嚷”,爭論不休,甚至為一個問題爭執得面紅耳赤,共同研究、參與意識以及集體智慧發揮到了極致。
一個教師上校內、外公開課和賽課,學科組全體教師參與“磨課”,達到一人上課,眾人光榮,提高一片的效果。教師中有上百人次承擔市(縣)、地級市和省級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的教學任務,各類課堂教學評比中收穫省級獎的有28人次、地市級獎的有31人次,縣市級獎的有81人次,在一次次成功中,每個人都不是“獨來獨往”,而是有一群人為他們出謀劃策、鼓勁加油,不辭辛勞、不求回報。該校年級學科組無論有多少教師,都團結得象一個人一樣,這種教學文化影響力成了質量不斷攀升的根本動因。
正是基於以教學為核心的“親師愛生、敬業樂群、合作競爭、和諧發展”的校園人文精神形成,使該校所有學科組,都基本建設成為泰州市優秀學科組。學校每年多次承辦泰州、姜堰教學研究活動,還先後承辦了省國中物理名師大賽、省化學課例展評、省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省國中物理考試評價、省寫作年會等活動。由該校物理組開發出的物理校本實驗教材,成為江蘇省國中物理實驗教材。
3.教師專業化發展成為自覺
在收穫教育教學成功的過程中,該校始終把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提高放在學校發展的突出位置。定期組織校內各學科“春蕾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組織“青年教師成長論壇”和“人生因事業而精彩”的演講,每年讓名師、優秀教師話成長經歷,引導青年教師提高專業、道德素養。可以說,這么多年以來,所有青年教師進入該校都能得到迅速成長,在剛剛結束的青年數學教師解題、說題比賽中,泰州市前10名中該校有3人,分別獲得第一、第二和第四名的成績,顯示了較強的專業實力。
在不斷豐富的教學實踐研究中,不少教師早就看到自己在新課程實施面前存在的“本領危機”,主動參與各種學歷層次提高進修學習。教師本科率達99%以上;4人參加研究生班學習已畢業,13人參加在職學習,又有10多人參加了考試等待研究生班入學。該校的“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師專業成長梯隊已經形成。
三、解放教育思想,讓學生在多種能力培養和自我展示中持續發展。
我們不斷豐富素質教育內涵,涵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追求讓每個學生在校都至少形成除學習水平之外的一個特長,讓學生帶著對學校教育的滿足感和自豪感,走向高一級學校,健康、充滿活力地走向社會。
1.課堂強化素質教育
基礎年級堅持語文、英語課前三分鐘演講,各年級一學期三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報告會。在組織學生讀書時,讓學生輪流領讀、自主讀,邊讀邊做摘抄筆記、寫感悟隨筆。持續開展故事會、演講比賽、手抄報展評、讀書筆記展覽、經典閱讀作文競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讀書的情境中展示自我,克服對老師的依賴性。
音樂、美術、體育課程以及理化生實驗、科學活動課,成為二附中學生最喜愛的課程,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空間,在這裡學藝、學技,陶冶情操,增強體質,培養自我發展綜合素養。年級集體舞曾多次受到來校檢查、視察工作的上級領導的讚揚。學生男、女籃球隊多年蟬聯泰州市聯賽第一,多年連獲姜堰市田徑運動會總分第一。
2.社團發展自主能力
根據學生特長、愛好,成立了書法、繪畫、舞蹈、籃球、桌球、車模、圍棋等15個學生社團組織,拓展學生成長的廣闊天地。小記者站、廣播站、校園電視台的活動基本由學生組織,適時播出校園新事和科技、生活常識。“鳴柳文學社”是最大的學生社團組織,學生在這裡自主快樂地閱讀、思考、寫作、展示。學生每年參加省“中學生與社會”作文競爭都能獲得獎項,在泰州市國中學校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由文學社學生習作為主體編寫的《聆聽花開的聲音》、《總道花開是平常》兩本書,成為該校和兄弟學校的校本作文教材。
3.“舞台”展示成長自信
結合誦讀活動開展的“卓越口才”培養研究,以能說、會說、善說為評價標準,讓學生學會自我展示,大氣地面對他人,充分、大方表達,將讀、思、說有機統一。以辦好間年舉行的“藝術節”“英語節”提供實踐表演的舞台,每個學生都至少曾經有過一次登上校際舞台展示的機會,學生在泰州市中學生才藝展示中每年都收穫較高層次獎項。
利用各種校園文化載體彰顯學生精神風貌。學生在各種競賽和社會公益活動中取得成績時,通過校園簡報或展板及時予以祝賀表揚。校內展板、牆報、黑板報、校園電視台成為學生展示成長成果的基本平台。學校創辦的《鳴柳》成為全國“百佳” 學生刊物,不斷激勵學生向更高目標攀登。
國家級示範高中、省四星級高中姜堰中學和姜堰二中的校長們認為,進入他們學校的二附中學生各方面能力較強。省姜堰中學畢業生中有7名學生黨員,4名來自該校;學校獲得的全省文、理科第二名學生都是該校畢業的;在25名400分以上的學生中,13人來自該校;在各種競賽中獲獎人數,畢業於該校的學生的比例和層次都是最高的。他們將之稱為“二附現象”,正在準備做研究。
該校的辦學成效曾經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揚子晚報》先後在顯要位置,分別刊載了該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和諧學校、質量立校品位辦學方面的專題報導;《江蘇科技報》《中國教師報》以整版刊登了來自該校的德育、教學方面的報導;《國中教學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江蘇教育》等雜誌對該校的發展進行了長篇文字、圖片專題報導,《人民教育》則對該校進行了《長風催雲帆破浪正有時》的長篇報導。
近幾年來,先後有湖南省韶山市3位校長、陝西省寧強縣2位校長來該校掛職鍛鍊,泰州市內知名學校常來該校參觀、交流;上海寶山區、湖南省韶山市黨政、教育代表團在考察後,對該校發展也表示了高度讚賞。
“有志者,事竟成”。該校將以創建“省最具影響力國中”為新的起點,矢志不渝地追求辦出更加理想的學校。

學校領導

校長
刁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