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行

姚景行

姚景行,漢族,遼代興中府(今朝陽)人。先祖姚漢英,本為周將,後降至遼國。姚景行學識淵博,重熙五年(1036)乙科舉,登進士第。先為將作監,改任燕趙國王教授。

遼興宗重熙時(公元1032—1055年)進士。官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道宗時,出任知興中府、北府宰相,後告歸家鄉。參與平定耶律重元之亂有功,皇帝嘉其忠。鹹雍元年(公元1065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他在任期間,減徭役,疏寬滯,廣儲以備荒,勤校閱以修武,得到郡民擁護。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因上京獄斷遲滯,命為留守,不數月,獄空。死後,封柳城郡王,諡文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景行
  • 別名:景禧
  • 國籍:遼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興中縣
  • 出生日期:不詳
  • 逝世日期:1076
  • 職業:宰相
姚景行(?—1076),始名景禧。興中縣人。遼國宰相。
姚景行先祖姚漢英,本為周將,後降至遼國。姚景行學識淵博,重熙五年(1036)乙科舉,登進士第。先為將作監,改任燕趙國王教授。數年後,姚景行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姚景行敦厚廉直,人望歸之。道宗即位,其多被聘為顧問,任北府宰相。重熙九年秋(1040),姚景行告歸家鄉,在半路上得知耶律重元起兵叛亂,其立即收集附近兵馬三百多速赴京勤王,當其到達京城時,叛亂已被平定。其忠誠之行受到了道宗帝的嘉獎,將逆賊耶律重元的全部家產賜給了姚景行。
鹹雍元年(1065),姚景行出任武定軍節度使。第二年,驛召拜任南院樞密使。皇上從容問治政之道,引入內殿,出御書及太子書示之,賜其什器車儀仗。
一天,道宗帝有意伐宋,就召姚景行問:“宋人好生邊事,如何?”姚景行回答:“自聖宗皇帝以威德懷遠,宋修職貢,迄今六十幾年,若以細故用兵,恐違先帝成約。”道宗帝聽了姚景行的分析,便取消了伐宋的打算。
姚景行致仕,不逾月恢復舊職,兼中書令。道宗帝問古今雅士優劣,姚景行占對稱旨,受命知治興中府。後改任朔方軍節度使。太康年初(1075), 姚景行赴鎮遼興,滯獄多為冤者, 姚景行奉命為守留,不出數月,幾乎釋放了受冤的人,以監獄空聞名一時。
後來姚景行累乞致政,不從。復請,許之,加守太師。
太康二(1076)年,姚景行因病去世,朝廷派特使為其弔祭,追封其為柳城郡王,諡文憲。壽昌五年(1099),詔為其立祠。
《遼史.姚景行傳》
(元.脫脫等撰《遼史》第九十六卷列傳第二十六)
姚景行,始名景禧。祖漢英,本周將,應歷初來聘,用敵國禮,帝怒,留之,隸漢人宮分。及景行既貴,始出籍,貫興中縣。

景行博學。重熙五年,擢進士乙科,為將作監,改燕趙國王教授。不數年,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叄知政事。性敦厚廉直,人望歸之。

道宗即位,多被顧問,為北府宰相。九年秋,告歸,道聞重元亂,收集行旅得三百餘騎勤王。比至,賊已平。帝嘉其忠,賜以逆人財產。鹹雍元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明年,驛召拜南院樞密使。上從容問治道,引入內殿,出御書及太子書示之,賜什器車仗。帝有意伐宋,召景行問曰:「宋人好生邊事,如何?」對曰:「自聖宗皇帝以威德懷遠,宋修職貢,迨今幾六十年。若以細故用兵,恐違先帝成約。」上然其言而止。

致仕,不月復舊職。丁家艱,起復,兼中書令。上問古今儒士優劣,占對稱旨,知興中府,改朔方軍節度使。大康初,徙鎮遼興。以上京多滯獄,命為留守,不數月,以獄空聞。

累乞致政,不從。復請,許之,加守太師。卒,遣使弔祭,追封柳城郡王,文憲。壽隆五年,詔為立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