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奎光學校(奎光中學)

桂林市奎光學校

奎光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桂林市奎光學校,位於桂林市榕蔭路17號(原桂林市松坡中學校址),是一所全日制民辦學校。學校以清光緒18年(1893年)興建於桂林府學(現桂林中學內)的古建築奎光樓命名。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是桂林市唯一獲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民辦學校”稱號的國中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林市奎光學校
  • 外文名:The Kui Guang school of Guilin
  • 簡稱:奎光
  • 校訓:專心志 憂天下
  • 創辦時間:1893年(2005年)
  • 類別:民辦學校
  • 現任校長曹海平
  • 所屬地區:廣西桂林
  • 主要獎項:全國文明禮儀示範校
    全國素質教育先進集體
    全國創新型學校
    全國優秀民辦學校
    全國教育現代化建設示範校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辦學規模,基礎設施,辦學成果,學生成果,所獲榮譽,文化傳統,校名釋義,校標解讀,學校標識,學生活動,學校領導,歷任領導,現任領導,

辦學歷史

奎光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1985年8月的桂林中學高考補習班,最初由學校辦學,後改為桂林中學工會主辦,期間因為政策和管理等原因,曾停辦過2年。2002年8月15日,經桂林市教育局批准,辦學名稱由桂林中學高考補習班更名為桂林市奎光學校。
學校的辦學地點曾先後在桂林中學校內、西湖飯店、桂林市文化宮,2002年遷至桂林市少年宮辦學、2003年8月又遷至桂林市榕蔭路5號(原桂林市中級法院審判大樓),2005年8月遷至桂林市榕蔭路17號(原桂林松坡中學校內)。
2002年8月,桂林中學成立了民營辦學中心。 2003年8月29日,經桂林市教育局批准,學校的辦學層次由高考補習變更為高考補習和培訓,同日,辦學形式由全日制變更為全日制和業餘性質,招生對象由高中畢業生變更為高中畢業生和青少年。為此,學校增設培訓部,從2003年10月開始,開設學科單科班,至今已經舉辦了七期,招生近5000人次。
2004年5月11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經桂林中學教代會通過,制定了《桂林市奎光學校章程》,進一步明確了學校的性質、宗旨、業務層次、資產管理和使用原則等。
2005年4月19日,經桂林市教育局批准,辦學層次由高考補習和培訓,變更為普通國中和培訓,隨後,學校開始招收國中學生。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學校的教師隊伍由中、高級教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組成,本科學歷達100%,平均年齡35歲,中高級教師占60.8%,其中特級教師3人,桂林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和教學能手9人。

辦學規模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共有三個年級,1300多人。

基礎設施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占地面積約30畝,學校建有教學樓4棟,學生宿舍2棟,食堂1棟,以及近2000多平方米的籃、排球運動場。教學樓設有多功能報告廳,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理化生實驗室、心理室、形體健身室、英語視聽室、信息技術教室以及音樂、美術、科學等課程專
用教室。學生宿舍配有洗漱間和雙衛生間,配有空調、電話、書桌、儲物櫃等生活設施。校內食堂為廣西自治區A類食堂,可同時容納兩千人就餐。學校各項教學、生活設施均達到國家一類標準。

辦學成果

學生成果

  • 中考成績
2011年,學校390餘名初三畢業生,總成績一、二等率67.89%,普高上線達標率100%,取得6A中考成績的有14人。
2013年,學校普高上線率100%,中考6A成績9人,.總成績一、二等率達69.9%。
2016年,學校中考6A成績31人,總成績一等率達50%,普高上線率100%。
2018年,學校中考6A成績28人,5A1B成績46人。中考一二等人數共342人,創奎光學校建校十三年來最好成績。

所獲榮譽

2005—2017年學校先後有近1000名學生參加國際、國內、省市級等各類競賽摘銀奪金;有10多名學生分別獲全國中學生“宋慶齡獎學金”、“桂林市美德少年”等榮譽;中考成績穩定保持在桂林市同類學校前列;學校先後獲“全國文明禮儀示範校”“全國素質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創新型學校”“全國優秀民辦學校”“全國教育現代化建設示範校”“廣西五四紅旗團委”“廣西科普工作先進單位”“廣西衛生先進學校”“桂林市平安校園”“桂林市安全工作先進單位”“桂林市體育特色項目學校”“桂林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文化傳統

校名釋義

奎,星名,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奎星”,又名“魁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稱魁星或魁首,《史記·天官書》中,北斗七星又被古代天文學家分成兩個部分。盛湯的部分4顆星圍成四邊形,名魁。執柄的部分3顆星牽成一條線,名杓。“杓攜龍角,魁枕參首”,是說北斗七星用杓牽引東方蒼龍七宿,用魁鎮守西方白虎七宿,具有中央統攝之象,偉大非常。
我國古代傳說“魁星”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被人們尊稱“文曲星”、“文昌星”。傳說中魁星神立於鰲頭之上,一隻手捧斗,另一隻手執筆,一隻腳向後翹起如大彎鉤,如果被他的朱筆點中,就能妙筆生花,連中三元,成為狀元。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在我國古代的書院、學府中,樓、閣、塔、亭一類建築常以“奎光”取名。如:明萬曆年間興建於安徽全椒的奎光樓;清康熙年間興建於瓊州的瓊台書院的奎光閣;清光緒年間興建於桂林府學(今桂林中學)院內的奎光樓等。以此來祈禱奎星保佑,希望“魁星點斗,金榜題名”。
桂林中學校內的奎光樓,建於1893年,兩層磚木結構,青磚青瓦,坐北朝南。該樓系原桂林府學和今桂林中學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今桂林中學工會興辦學校取名奎光,奎光,即奎宿之光。舊謂奎宿耀光為文運昌明、開科取士之吉兆。即借桂林中學奎光樓之名,以廣納各方學子,發展教育,昌明文運。

校標解讀

奎光學校校標外形由桂中奎光的領頭字母K、G、Z和桂林市奎光學校的中文漢字和拼音組成的盾形,基本調子由紅、黃、蘭、綠、校園色組成。K為展翅高飛的海鷗,依託100年桂林中學的文化底蘊,學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圖形由紅、黃、蘭、綠、白、黑組成,黃色調意為燦爛輝煌的百年教育園地,蘭色意為知識的天空、紅色象徵朝氣襯托桂林市奎光學校;黑邊襯托白色的“Z”字母,顯得穩健輕鬆、蒼勁有力;綠色的“G”意為優雅的校園綠化環境。
學校校徽學校校徽
校標由該校蔣萌老師原始創意和設計,學校行政會集體修改而成。

學校標識

校訓:專心志,憂天下
校風:尚禮儀、倡民主、達和諧
教風:重修身、善教化、勇創新
學風:學主動、思深刻、志高遠
“專心志”。學習者,貴以專心,專心致志,恆心集注,才見成績和效果。這個要求來源於桂林中學原來校訓校風上要求的“專心志、保名譽”“孜孜不倦”“學為知之”“勤”“好學”“博學、勤奮”等訓導。
“憂天下”。天下者,國家、民族、百姓。心憂天下,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這是一種胸懷、一種責任和抱負。這個要求來源於桂林中學原來校訓校風上要求的“正心”“恕道”“天下”“民主”等訓導。

學生活動

在加強學科基礎建設的同時,學校增設了國學書法、英文視聽、語文閱讀、科學探究等特色校本課程,開展小班教學。校園文化藝術節、學科活動月、豐富的社團活動、國際交流活動等項目貫穿全年。
  • 學生社團
Cosplay社團、彩藝社、光影小站(參考:奎光學校光影小站)、 廣播站、弘道書法社、航模協會、
機智工作室(機器人社團)、籃球隊、排球隊、桌球社、棋藝社、青年志願者協會、舞蹈社、管樂隊
戲劇社、小記者站、英語俱樂部 、足球隊(按首字母拼音排序)
  • 校園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簡介
元旦兩校聯誼
每兩年元旦節左右,奎光學校與桂林中學兩校聯誼,在桂林中學操場舉辦迎新演出。兩校聯誼活動中,奎光學校各社團積極參加。舞蹈社成員集體登台展示精心排練的舞蹈,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同學在場周圍維持秩序,光影小站的成員舉著相機記錄下活動的每個瞬間。
學前培訓暨軍事夏令營
新生入學前,需參加奎光學校組織的學前培訓。學前培訓培養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團結友愛的精神,為今後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
學前培訓期間,學生將進行體能訓練,學唱軍歌,參觀奎光、桂中校園,匯報演出等活動。由初二年級選拔出的學生擔任學前培訓志願者,在奎光網為此活動進行新聞報導。
社團招新
奎光學校開設各類社團近二十個,學生積極加入社團和參加社團舉辦的各種活動。社團招新主要面向初一新生,活動設定在每年九月,各個社團指導老師和成員一齊,做足宣傳,吸引初一學生加入。各社團平均加入人數在五十人左右。
社團活動日
五月將迎來奎光學校的社團活動日,各社團拿出看家本領。書法社、彩藝社成員現場創作書畫作品,舞蹈社成員展示精心排練的舞蹈,光影小站展出社團成員的作品,棋藝社擺出棋盤向同學們展示棋藝
校運會
秋季校運會舉辦在每年十月。以班級為單位分年級參加比賽。設定有田賽:實心球、跳遠、跳高,徑賽:100米、200米、500米、1000米、4*250米接力,並有家長可參與的親子活動。校運會為期一天半,第一天上午將舉行開幕式,運動員代表和裁判員代表發言,各班級展示具有特色的表演。開幕式後即是各項比賽。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同學在場周圍維持秩序,光影小站的成員記錄下活動的每個瞬間並在大螢幕上循環播放播放照片和視頻,廣播站播送同學們送來的廣播稿為運動員們加油助威。
每項比賽每年級頒發前三獎章,由團體總分評出每個班級在各年級的排名。
校園“才藝之星”大賽
校園“才藝之星”比賽為期兩個星期,每年底舉行。設有歌唱、朗誦、器樂、書畫、舞蹈比賽,同學們積極參與。各項比賽前三選手將有機會在元旦迎新會上向全校師生展示才藝。光影小站社團全程記錄比賽並製作視頻展示比賽精彩影像。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學校更名後的第一任校長為文良景、第二任校長林忠、第三任校長周德安、第四任校長曹紅,第五任校長曹海平。第一任法人代表林忠、第二任法人代表周政洪、第三任法人代表為黃挺,第四任法人代表為劉辰。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
黨支部書記
副校長
彭耀明;全莉靈;李鴻毅;劉辰
黨支部副書記
衛宏偉
工會主席
衛宏偉
法人代表
劉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