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貨六銖

太貨六銖

太貨六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

南朝陳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所鑄的六銖錢,面文“太貨六銖”,玉箸篆體勻稱健美,舒展有力,面、背內外廓精整挺拔,製作精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貨六銖
  • 始鑄時間:公元579年
  • :2.5CM
  • :約3克
簡介,相關介紹,價值分析,

簡介

太貨六銖
太建十一年(579),陳宣帝始鑄太貨六銖錢。錢文篆書直讀,製作精整。發行之初,一枚當五銖十枚,與陳五銖並行流通,後改成當一錢。民間因使用不便,訛言其有不利於皇帝的徵兆,"六"字似叉腰哭天子,遂廢止。

相關介紹

太貨六銖是南朝陳宣帝陳頊太建十一年(579年)鑄行一種新的錢幣,此錢銅質優良,輪廓整齊,錢文瑰麗勻稱,鑄造精妙絕倫,居南朝之冠。
太貨六銖錢,叉腰哭天子太貨六銖錢,叉腰哭天子
太貨六銖儘管鑄造精美,在當時卻並不受歡迎。因其大小和舊五銖相仿,而朝廷規定新錢一枚要抵十枚五銖舊錢,這種貨幣貶值,是對人民的一種剝削,於是引起人民不滿,紛紛抵制。
陳是南朝的最後一個王朝,陳宣帝是陳王朝中倒數第二個皇帝,其子陳叔寶陳後主,更是荒淫無度至極。他不理朝政,整天和嬪妃一起遊玩,制淫詞,唱淫調,朝綱混亂。兵南下時,他自認為有長江天險可守,不以為然。禎明三年(589年),隋兵順利地攻進建康城,陳後主這是才大夢初醒,但為時已晚。“太貨六銖”成了這個末代王朝的陪葬品。

價值分析

太貨六銖,南朝陳宣帝太建十一年鑄,面背內外郭精整,錢文玉筋篆,書體精美,為六朝錢中精品,極為少見,徑2.5CM,重約3克,近日市上見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貨六銖,望集幣時慎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