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慈鎮

太慈鎮

太慈鎮位於望江城郊、武昌湖畔,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距望江縣城8km、安慶市區56km,省道“安九公路”穿境而過,籌建中的濟廣高速公路通過望江縣境唯一的接入口即在該鎮茶花村。全鎮控制面積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395畝,轄15個行政村,人口7.5萬。境內地勢起伏,山巒重疊,屬典型的丘陵地區;武昌湖、泊湖水系從東北、西南相夾環繞全境,水面資源豐富,沖畈洲圩兼有,盛產糧、油、棉、魚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素有“小江南”、“魚米之鄉”之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慈鎮
  • 外文名稱:TaiCi
  • 所屬地區:安徽省望江縣
  • 郵政區碼:246200
  • 面積:146平方公里
  • 人口:7.5萬
  • 著名景點:武昌湖國際度假村
  • 耕地面積:57395畝
  • 控制面積:146平方公里
經濟發展,城鎮簡介,農業與特產發展,農業是基礎,產業片區,小城鎮建設,基本情況,原則思路,操作步驟,推進措施,下轄鄉村,茶花村,九龍村,紅廟村,太慈村,茶嶺村,白蓮洲村,馬山村,桃嶺村,群星村,新嶺村,六O圩村,郭河村,清平村,沈沖村,文化教育特色,望江正能量,太陽山,

經濟發展

2017年,財政收入670萬元、超目標任務8.06%,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5.94 億元、增長9.40%,固定資產投資7.2億元、超目標任務0.6億元,順利完成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億元,同比增長12%。

城鎮簡介

近幾年,隨著外出務工人數的不斷攀升,2.3萬勞務大軍和近300名勞務經紀人分布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太慈鎮又成為望江縣乃至安慶市“勞務經濟”大鎮。
太慈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古望江縣以十三寺為基本行政區劃,太慈(寺)為十三寺之首,太慈因寺得名。元代八大儒之一、學者王幼學(別號慈湖先生),清代陝西湖南巡撫、御史大夫余誠格均生於太慈。

農業與特產發展

農業是基礎

,“推進農業產業化”,穩住農業才是根本。勤勞而智慧的太慈人民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提出的“盤活路邊經濟,做好山水文章”的農業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科技興農。以綠色、避災、特色農產品開發為突破口,以創建全市優質高效水稻生產區為目標,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發展了綠色、特色經濟,

產業片區

先後建立了六零圩水稻科技示範片、九龍油菜高產示範片、白蓮洲棉花高產示範區糧、油、棉三大基地,打造了近300畝花卉苗木基地,600畝名貴珍稀中藥材基地,1000畝高效優質茶葉基地,5000畝意楊林基地,5000畝經果林帶以及近100家規模養殖場占地5500畝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其中合旺畜業、綠源禽業、金亞太水禽養殖公司為市級龍頭企業,形成了以中藥材、畜牧、水產、茶葉、花卉、經果林木等為主導的農業綜合體系。2009年全鎮共存欄生豬3萬頭,家禽有123萬隻,牛羊1200頭(只)。在產業結構調整基礎上,還通過農技培訓、增添農機等方法引領農民致富,使太慈農業由傳統模式逐步向現代農業轉變,有效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全鎮已開展了數十期近萬名農民學員參加培訓的講座,新增各類農機150台套,農機總動力達到11566.6千瓦,經營總收入2000萬元。2009年全鎮農業總產值717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32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6%和0.39%。

小城鎮建設

基本情況

太慈鎮緊靠縣城,瀕臨武昌湖,濟廣高速和安九公路一縱一橫穿境而過。縣委、縣政府著力實施濱江臨湖發展戰略,為我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我鎮白蓮洲村位於武昌湖畔、安九路旁,全村轄32個村民組,1105戶農戶,4351人口。全村設黨總支1個,下設3個支部,現有黨員102名,全村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58畝,其中水田4259畝。農戶零星、分散居住在50多個自然村莊,其中8個村莊比較偏遠,交通不便。近年來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生活水平日益改善,觀念不斷更新,民眾要求規劃建設中心村的願望較為迫切。白蓮洲村兩委積極引導,加大宣傳力度,認真謀劃,緊抓接軌縣城、迎接輻射和民眾盼望這一契機,做了大量前期工作。鎮黨委政府經過認真分析研究,認為在該村全面推行新農村建設具備較好的基礎條件。

原則思路

先行試點,分步推廣。本著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節約整合耕地資源,從為望江未來發展建設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同時又最大限度地解放農村剩餘勞動力,加快城鎮化進程的目的出發,按照努力提升我鎮新農村建設品位的要求,我鎮中心村建設先期擬確定白蓮洲村為試點村,通過試點吸取經驗,再在全鎮範圍內加以推廣。
一次規劃,分期實施。試點的白蓮洲村示範點擬委託安慶市規劃設計院進行規劃設計。按照全村70%的現住人口3045人、70%的住戶770戶規模進行設計。工程按一次規劃設計、分三期實施的方式進行,每期計畫占地約50畝左右。首期用地40­-­60畝,安排150-­200戶村民入住。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將全村80%以上的人口住戶引導到中心村或城鎮居住。
集中收儲,分塊建設。汲取以往其它地方中心村建設的經驗教訓,我鎮擬採取分期整塊統一回收土地的方式進行。每期所需用地由所在村村民委員會一次性回收集體土地使用權。首期50畝用地按每畝20800元回收,共需啟動資金約100萬元。採取三種方式先行籌措一部分收儲資金:一是有入住意向的每戶收取5000-10000元定金;二是承建示範點的建築公司所交的保證金。三是通過其它方式融入部分資金。在完善用地建房手續後,分村民建房、公益性用房、公共基礎設施三塊進行建設。公益性用房、公共基礎設施需按規劃圖紙統一施工建造。村民建房在徵得村民代表或大多數建房戶代表同意後,鼓勵按規劃圖紙統一施工建造。
打破地域,整村推進。為確保示範點建設加快驟集速度,
儘快形成規模效應,入住農戶擬打破村民小組界線,覆蓋整個行政村。全村居民只要願意放棄原所在村民組的老宅基地均可申請入住。老宅基地所在村莊根據村民退出進度情況,將逐年逐步實行復耕。全村居民住宅區建設用地面積約為2100畝,按照現行國家土地置換政策80%實行置換後,可增加耕地面積或置換建設用地指標約1700畝。示範點首期建設用地指標擬通過2010年度的土地置換項目解決。
民眾自願,政策引導。示範點建設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是民眾
自籌。因此,示範點建設試點工作必須建立在民眾自願的基礎上。本方案需全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組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通過後方可實施。民眾自籌資金用於四個方面:建房成本費用、公攤面積回收成本、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和住房辦證等費用。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鎮政府擬對示範點建設實行政策傾斜:一是優先申報土地置換項目;二是優先安排民生工程建設類項目;三是除按一事一議的方式統籌解決示範點的道路、溝渠、路燈、水電、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外,鎮政府每年根據建設進度和財政狀況實行以獎代補。四是重點對白蓮洲村進行建設規劃和推薦落戶招商、開發類項目。適度的政策引導,可有效提高農民收入和全村的發展質量和水平。
多頭並舉,共同推進。在示範點建設過程中,要明確鎮、村、代表、市場主體等各方職責,鎮政府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領導小組,負責制訂規劃,出台具體可操作性示範點實施方案,配備工作能力強的專人全程負責督促示範點建設過程中的日常事務,協調示範點建設,行政手續報批等外部環境;村兩委負責牽頭示範點內公共性用房、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做到公開透明;村民理事會代表負責監督其他各方在實施示範點建設各環節中是否做到公正、公開、公平,協調示範點內建房戶之間關係。同步市場配套,多頭並舉,共同推進示範點建設順利實施。

操作步驟

1.選址。示範點新村地址選在安九公路東側,太慈集鎮至武昌湖中段,屬一般農田土地置換項目區用地,交通十分便捷,發展現代農業、商貿、旅遊、餐飲等產業前景較好,對周邊民眾有足夠的吸引力。
2.供地。由村民委員會對示範點的土地實行統一集中收儲,以確保建設項目成功實施。入住戶所在的村民組在示範點內有土地的,經所在村民組同意,可按規劃圖紙由村委會直接在示範點統一安排宅基地,所需面積可在回收土地時抵扣,該戶須承擔所攤公共面積的土地回收金。
3.規劃建設構想。示範點由鎮政府委託相關設計院按最新、最適用的標準統一規劃設計。示範點內的供水、排水、排污、供電、電信、有線電視、路燈、綠化、道路硬化同步到位,便民服務大樓座落在小區內,幼稚園、超市、衛生室和村民娛樂文化活動場所一應俱全。示範點內安九路邊第一排和太白路第一排的院子一律設計在屋後,後面幾排的院子一律設計在屋前,每戶占地面積(含院子)約160平米,努力把該小區建成功能齊全、模式新穎、宜居宜生,全縣一流的居民新村。示範點內的建房按“六統一”的要求建設,向社會公開招標修建單位。同時,在示範點核心心位置規劃約5畝商業用地,配套建設具有農家樂特色的餐飲娛樂設施,解決示範點內部分居民就業。政府進行政策引導,行政推動,依法出讓,代表監督,土地出讓收益主要用於彌補示範點內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性用房建設費用等。
4.建設計畫。建設時間計畫於2010年6月份完成土地回收工作,8月份前結合土地置換點農戶安置完成規劃設計工作,2010年底前完成報批、招標等工作並開工第一期第一批的建房任務。2011年年底前第一期所有工程全部完成。

推進措施

1.組織機構。建立強有力的工作領導、指導以及管理機構,按照政府引導、村級負責、民眾參與的思路,鎮成立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的指導小組,便於上下銜接、指導工作。村成立執行小組,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在相關村組挑選作風正派、在民眾中有一定威信、捨得吃苦、熱心公益事業的村民代表組成理事會,參與監督實施。整個過程陽光操作,定期公示。
2.行政推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對試點村嚴格執行一戶一宅的政策。擬在示範點內建房的農戶需先辦理原宅基地退出手續後再與村民委員會簽訂建房協定。在示範點建設正式啟動後,試點村全面實行“兩禁”工作。
3.基本要求。規劃建設中心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部分,要嚴格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與時俱進地搞好各項管理。
一要倡導新風尚。充分利用小區內的公共場地和娛樂設施積極組織民眾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反對賭博,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對封建迷信,創建“文明戶”、“示範戶”評比活動,鄰里和睦,反對宗族宗派觀念。二要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制定出村規民約,重點抓好環境整治,杜絕亂搭亂建,維護好公共設施,建立健全門前“三包”責任制,努力打造成一個新型示範村。三要加強民主管理,實行民主決策,要明確好理事會職責,充分發揮理事會的作用,所有收取費用、分攤費用以及一應支出均須經理事會討論通過實施,公開透明,並張榜公布接受民眾監督,確保中心村建設健康有序進行。

下轄鄉村

茶花村

茶花村位於太慈鎮南部,南與縣城相毗連,西與桃嶺村相接,東與九龍村相鄰,全村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38畝,水面330畝,山場1200畝,27個村民組,1120戶,人口4230人,村黨總支部現有黨員112名,下設3個分支部,7個黨小組。
該村距縣城3公里,安九公路穿境而過,現有企業4個:水泥預製宏藝廠1個,煤球廠1個,油廠2個。有一家非農建設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落居境內。個體工商戶14家,2所國小。安九路兩旁山地200餘畝,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是有志人士投資創業的理想所在。

九龍村

九龍村位於太慈鎮南端,西與茶花村接壤,北與太慈村交界,東與紅廟村相連,南與雷池鄉隔河相望,控制面積9.2平方公里,轄20個自然村,35個村民小組, 4625人口。全村耕地面積2451畝,山場面積2600畝,水面2000畝。村黨總支現有黨員123名,下設5個分支,10個黨小組。
望太公路、回沈公路貫穿境內,距縣城5公里,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自然條件優越,有村級集體企業油坊1個,集體林場4個,個體油坊5家,預製場兩個,個體工商戶70戶,南圩養殖基地1處,1所完小。

紅廟村

紅廟村位於太慈鎮東南部,東與雷池鄉隔河相望,南與九龍、茶花村相連,西與太慈村接壤,北與群星村交界,控制面積14平方公里,轄54個自然村,48個村民小組, 4275人口。全村耕地面積5268畝,山場面積3000畝,水面2200畝。村黨總支現有黨員152名,下設3個分支,13個黨小組,幹部職數9人。
望太公路、回沈(肖郭)公路貫穿境內,距縣城7公里,交通、區位微顯彌偏,自然風景堪好,有村級集體企業油坊1個,集體林場3個,個體油坊6家,預製場2個,個體工商戶40戶,南圩養殖基地1處,1所完小,2個教學點。

太慈村

太慈村位於望江縣城北部,距縣城8公里,是太慈鎮政府所在地,集太慈鎮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交通中心於一體,控制面積9.6平方公里,轄22個自然村,31個村民小組,人口5156人。全村耕地面積2485畝,山場面積1800畝,水面1600畝。村黨總支現有黨員132名,下設兩個分支,8個黨小組。
安九公路、太沈公路、太涼公路、望太公路貫穿境內,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自然條件優越,太慈商城坐落境內,個體工商戶380戶,有村級集體企業油坊修改1個,集體林場2個,個體油坊7家,預製場兩個,水泥預製空心磚廠1個,1所完小,2個教學點,另有曹畈窯廠、合旺獸牧有限公司、垂釣休閒中心等。
太慈村兩委一班人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家庭和睦,鄰里團結,治安狀況良好,多年來被評為太慈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安全文明示範村,2002年被評為望江縣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營企業先進村。

茶嶺村

茶嶺村位於太慈鎮中心腹地,控制面積16平方公里,轄54個村民小組,1820戶,7200人口。村黨總支現有黨員153人,下設3個支部。全村耕地面積5100畝,山場面積3000畝,水面2000畝,屬半丘陵地區,以糧、油、棉種植為主。
太沈公路穿境而過,區位優勢明顯,紅星嶺集鎮商貿繁榮,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農業資源豐富,村內有預製場4個、油坊5家、軋花廠1個、花炮廠1家、沙發廠1個、個體工商戶60戶、完小兩所。是有志之士投資興業的理想所在。

白蓮洲村

白蓮洲村位於太慈鎮西北部,控制面積12平方公里,轄32個村民小組,1078戶,4500人口。村黨總支現有黨員103人,下設3個支部。全村耕地面積5000畝,山場面積900畝,水面700畝,以糧、油、棉種植為主,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現以形成水產、畜禽、養殖等多種經營格局。
安九公路、太白公路橫穿境內,交通發達,區位優勢明顯,村內有窯廠2座、預製場2個、油坊5家、圍網養殖1處、水產養殖基地1個、綠色食品基地1個、養鴨基地1個、個體工商戶150戶、農技推廣學校、完小各1所。村內電話入戶率達95%,有線電視入戶率達20%,340戶進行了改水改廁,使用上了節能沼氣。
村內治安狀況良好,百姓安居樂業,多年來被評為太慈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安全文明示範村,2004年被省、市評為民主法治示範村,2005年被評為交通安全村。

馬山村

馬山村位於太慈鎮西北部,武昌湖沿岸,由原龍山、馬山、馳名三村合併而成,控制面積6平方公里,轄36個村民小組,1183戶,4583人口。村黨總支現有黨員108人,設3個支部。全村耕地面積3070畝,水面資源700畝,山場6000畝,屬半丘陵地區,全村以糧、油、棉種植和水產養殖為主,農場業資源豐富,開發性農業大有可為。
太涼公路穿村而過,東與安九公路相連,西與太華公路相接,村內有桃嶺水泥廠,有投資花卉苗木基地的深圳景觀園林公司,集觀光旅遊於一體,全村人民熱烈歡迎有志之士來村投資創業。

桃嶺村

桃嶺村由原桃嶺、七星兩村合併而成,控制面積4.2 平方公里,轄38個村民組,1208戶, 4775人口。耕地面積2900畝,水面資源800畝,山場400畝,有獨立圩口4個,聯村圩口2個,小(Ⅱ)型水庫2座。村黨總支現有99名黨員,下設3個支部,村“兩委”成員6人,計生專乾2人。
桃嶺村地處太慈鎮西部,安九公路旁邊,太涼公路穿村而過,沿途已建成桃嶺中心集鎮,招商引資企業有4家:金鑫燃料有限公司、金鑫創新工藝門廠、街根油廠、雄發塗料廠,個體工商戶45家,完小2所。該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商貿繁榮,農業資源豐富.

群星村

群星村位於太慈鎮東部,東南與雷池鄉相鄰,西與紅廟村接壤,北與沈沖、新嶺交界,由原華莊、對陽、童家、童沖四村合併而成。
全村總控制面積18.5平方公里,轄41個村民小組,1031戶, 4150人口,實有耕地3900畝,圩口面積2200畝,水面資源600畝,山場500畝,小(Ⅱ)型水庫1座,回沈公路穿村而過,每個村民組都一條沙石路面,農民生產、生活交通便利。
村總支現有黨員98人,下設2個支部,村“兩委”成員6人,發展能手12人。以種植糧、棉、油為主,勞動力資源豐富,每年有2100人外出在上海、浙江等地務工經商,

新嶺村

新嶺村位於太慈鎮東部,東與六0圩村及雷池鄉接壤,西與沈沖村相連,南與群星村相接,北與郭河、清平兩村毗鄰,控制面積9平方公里,轄34個村民小組,1070戶,4287人口。現有黨員98人,村黨總支下設2個支部。全村耕地面積4785畝,山場面積1260畝,水面620畝,小二型水庫兩座,屬半山半湖的丘陵地區。以傳統的糧、油、棉種植為主,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現以形成水產、畜禽、養殖等多種經營。
太沈公路貫穿境內,將全村分為東西兩片,村內有窯廠1座、預製場3個、油坊1家、家俱廠2個、個體工商戶89戶,完小1所。全村電話入戶率達98%,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2%。
村內治安狀況良好,百姓安居樂業,多年來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安全文明示範村。

六O圩村

六0圩村位於太慈鎮東北部,控制面積17.8平方公里,轄59個村民小組,1006戶,4062人口。現有黨員101人,村黨總支下設2個支部。全村耕地面積18000畝,水面3500畝,是一個典型的“魚米之鄉”。
沈蓮公路穿村而過直達安九公路,村內私立中學1所、完小1所,有大尾羊養殖基地1個、小型加工廠3個、軋花廠2個、優質糧基地5000畝、優質棉基地10000畝、優質油10000畝、特種水產養殖水面3000畝、意楊林1000畝、初步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協會連農戶”的工業化生產方式,一個現代農業生產基地正在六O圩悄然興起。
該村堅持一手抓黨建,一手促發展,使全村黨員民眾的創業激情和創新意識競相迸發,昔日基礎薄弱、地處偏僻的六O圩村因此發生了令人側目的變化,被評為全省生態示範村、全市民主法治建設先進村、全縣“五個好”村黨支部。

郭河村

郭河村位於太慈鎮北端、武昌湖畔,東至青草湖漁場,南鄰六0圩、新嶺村,西與清平村相接,全村控制面積8.2平方公里,轄41個村民小組,39個自然村,1155戶,4870人口。村黨總支現有黨員121人,下設3個支部,11個黨小組。全村耕地面積7300畝,主要分布在郭河圩(5000畝)、下攔河圩(1000),山場面積800畝,水面500畝,是望江縣的糧、油、棉主產區。
肖郭公路橫穿境內,直臨武昌湖,村內有預製場3個、油坊1家、黃鱔養殖基地1個、個體工商戶55戶、完小2所。全村電話入戶率達90%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以上。
村內治安狀況良好,百姓安居樂業,多年來被評為太慈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計畫生育優質服務村,無計畫外生育村,水利興修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清平村

清平村由原清慶、清平兩村合併而成,位於太慈鎮東北部,濱臨武昌湖,控制面積4平方公里,轄36個村民小組,945戶,4100人口。村黨總支現有黨員99人,下設2個支部。全村耕地面積2700畝,山場面積260畝,水面800畝,獨立圩口3個,小(Ⅱ)型水庫1座,是一個半山半湖的丘陵地區。
環鎮公路穿村而過,村前倉嶺建有中心集鎮,商貿繁榮,個體工商戶42家,油廠4個,軋花廠1個,養殖、種植基地各1個。村內農業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

沈沖村

沈沖村地處太慈鎮東部,濱臨武昌湖,由原沈沖、湖團兩村合併而成,控制面積8.2平方公里,轄39個村民組,5200人口。共有黨員98人,村總支下設兩個分支。全村耕地面積3000餘畝,水面資源近1000畝,山場200畝,有獨立圩口(紅旗、湖團、新立)三口,聯村圩口兩口,全村共有三座輪窯廠,兩所完小,集體資產200萬元。
村內太沈公路貫穿其境,沿途已建成中心集鎮,商貿繁榮,五家油坊、一家木業裝飾廠個、一個收花站。村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農業資源豐富。

文化教育特色

鄉村學校少年宮
太慈鎮鄉村學校少年宮成立於2013年11月,是一所由中國專項彩票公益基金項目建造的少年宮。少年宮依託太慈中心學校進行建設,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等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做好協調工作,學校所有活動場所、器材全部向學生免費開放。少年宮功能齊全,配備了計算機房、舞蹈室、挑花室、黃梅戲室、桌球、經典誦讀室等各具特色的專用教室和場地二十多個,各種硬體設施齊全。學校不僅根據校內教師的特長,安排在不同的活動項目擔任輔導教師;還從校外招募責任心強、有能力承擔課外輔導工作的志願者擔任輔導教師。

  

望江正能量

太慈鎮群星村蔣四友捨身托起落水老人
望江縣太慈鎮群星村村民蔣四友,跳入4米多深的河中搶救老人,獻出年僅44歲的生命。
中秋夜,望江縣太慈鎮群星村蔣家老屋蔣四友的家裡,妻子和一雙兒女只能在鄉親們的陪伴下面對蔣四友的遺容。
遠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蔣四友的工友們也在酒桌上留下了一個空位,為他擺上酒杯、碗筷,懷念這位樂於助人的好朋友、好同事。
9月5日,太慈鎮群星村村民蔣四友回鄉探親時,為搶救落水的79歲蔣亞先老人,獻出了年僅44歲的生命。
當天下午4點半左右,村民蔣結雲看到蔣亞先老人掉入河中。幾乎是同時,不遠處的蔣四友顧不上脫掉衣服,雙腳迅速蹭掉皮鞋,準備跳入河中去救人。
“四友,去喊人來一起救!水太深了,太危險了! ”蔣結雲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橋下深潭積水超過4米。蔣四友來不及多想,一頭扎入深水中。蔣結雲喊來眾人幫忙。
水面突然露出一雙手,大夥用力把抓住竹竿的蔣亞先老人救上了岸。上岸的蔣亞先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快,水下還有個人,是他拚命把我托上來的。 ”30分鐘後,蔣四友找到了,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蔣四友在家中排行老大,因弟弟妹妹常年在外,照顧母親的事全落在他身上。母親因腦瘤多次在安慶、上海醫院治療。治療期間,蔣四友日夜服侍在母親左右。回到老家,有後遺症的老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蔣四友更是照顧得細緻。在母親病情穩定後,他前往上海打工。
“蔣四友走得太匆忙,還未來得及為母親盡孝。 ”望江縣文明辦主任劉正虎說。
蔣四友的義舉感動了鄰里鄉親,正在住院的蔣亞先派兒子為蔣四友送上最後一程。當地縣鄉村各級組織正積極為蔣四友申報見義勇為榮譽。

太陽山

太陽山的緣分
由陳樹屏,我自然又想到了另一個人,此人系陳樹屏的外孫,即當代經典作家之一的張賢亮。張賢亮母親陳勤宜(1908—1969),生於陳樹屏湖北武昌知府任上,青年時燕京大學肄業後赴美深造。她美麗賢惠,堅忍不拔的性格為張賢亮樹起了一座永遠向上的標桿。2007年4月張賢亮曾和劉心武、余秋雨一道來合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滿懷深情地說:“母親是安徽望江縣人,母親是影響我最深的人!”我讀過張賢亮不少作品,記得當年讀他的名著《綠化樹》時,是何等地廢寢忘食,而近年當得知他是陳樹屏的外孫時,我又是何等地感到親切啊!
頗富意味的是,就在陳樹屏離世23年後,一位同為陳姓的湖南湘鄉人風風火火豪氣乾雲地來到太陽山下,並恰恰住在陳樹屏出生、成長的村子。此人即著名大將陳賡。《陳賡日記》載:“4月20日16時後,乘車到涼水(泉)鋪東北之陳氏沖‘陳氏祠堂’宿營。一連串的工作,深夜始息。”1949年渡江戰役前夕,陳賡及四兵團司令部為何要選擇在離華陽渡口30里的陳氏沖宿營,除了戰事上的考慮外,可能還因為這個村子跟他的姓氏有關,且他很可能聽身邊的人介紹過陳樹屏其人,於是便有了一種親切感,說不定還因此想起了自己那位身為舊式鄉村文人、已過世有年、曾深受毛澤東激贊的父親陳紹純先生,不然他為何不選取旁邊的村子呢?其實陳賡與陳樹屏何止姓相同,筆者粗考過,二人均系“江州義門陳”分莊外遷的後裔。但不管如何,陳賡的小住,使太陽山憑添了極濃重的一筆。
山由天地而生,因人而名,因傳說而神秘。太陽山,小山,無自然之奇貌,無古蹟珍寶之遺存,然頗具悠悠人文之佳構,豈能小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