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大明寺(大明寺(河南省濟源市大明寺))

濟源大明寺(河南省濟源市大明寺)

大明寺(河南省濟源市大明寺)一般指本詞條

大明寺,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南6公里軹城鎮,西臨泥溝河。西漢時期,軹城曾兩度封為侯國。大明寺前身是軹侯祭祖的焚修香院。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改建為寺院,名通慧禪院,金末毀於兵燹。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始,前後用三十年時間進行重修,改稱今名。明、清以來,多有修葺。

大明寺,為河南省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依中軸線而建,為三進院落,平面呈正方形,占地2.06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有山門、中佛殿、後佛殿及左右配殿、僧房等共13座計41間。主體建築中佛殿建於元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殿身方形,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造,五鋪作斗拱,施真昂,殿內平面採用減柱造,建築純度高,為河南省現存四座元代單體木結構建築之一。後佛殿為清代重修,單檐懸山造,殿內彩繪保存較好,色澤鮮艷,是研究中原地區古建築彩繪藝術的寶貴資料。中佛殿月台兩側有元、明、清碑碣四通。月台前,有千年梭羅樹一棵,大可三圍,高20餘米,枝葉蔽日,狀如華蓋,為河南省現有梭羅樹中最繁茂的一株。

大明寺1986年11月,被列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源大明寺
  • 地點濟源市南6公里軹城鎮
  • 創建於北宋
  • 原名:通慧禪院
  • 宗教性質:佛教 
  • 建築主體年代:元清時期
歷史沿革,寺廟簡介,大明寺內建築,建築歷史價值,

歷史沿革

大明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初年,在戰國和西漢的時候,已經有了軹國,到了呂后元年,封劉昭為軹候,已經成為侯國,劉昭就在自己的城裡建了大量的宮殿。大明寺的前身,就是軹侯劉昭用於祭祖的焚修香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佛教的興盛,以及後來佛、道、儒的三教合流。
濟源大明寺
宋仁宗時期,作為儒學思想載體的古軹侯宗廟,變成了一座寺院,改建後稱通慧禪院。
金朝末年,大明寺院又經歷了一次空前的劫難。元代刻立的這通《大明恩公勤德之碑》,記錄了當年的歷史。據碑刻記載,通慧禪院在金朝末年曆經戰亂,“既罹兵燼,倒為丘墟”。一直到公元1277年,也就是元代的至元十四年,禪院主持總公、恩公開始重修寺院,歷時三十年之久,通慧禪院從此更名為大明寺。
春去秋來,寒暑交替,歷經風霜雪雨八百年,大明寺,依然屹立於這塊古老的土地。寺院內,存古建築依次為山門、金剛殿、閻君殿、中佛殿、伽藍殿、僧房、後佛殿等,雖然僅僅十五座四十一間的建築,但因為其珍貴的歷史價值,這個寺院的維修和生存,卻牽動著河南乃至全國眾多古建專家的心。 中國遺留下來的彩畫非常少,尤其河南更少。可以說河南的彩畫是以平方計算的,而大明寺內外梁架和斗拱上通體使用彩畫,這在河南是不多見的。
1986年11月,大明寺被列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廟簡介

大明寺內有古碑多通,其中重要的有元代泰定四年(1327年)《大明院恩公勤德之碑》,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大明寺前殿之記7.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大明寺重建後佛殿碑記》等。寺內還有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石獅一對和千年梭羅樹1株。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屬於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的最早建築是建於元代的中佛殿,這也是河南省僅存的、建築結構純度極高的四座元代單體建築之一。歷經近千年的風吹雨打,這座蘊含著厚重歷史的寺院,隨處可見歲月刻下的累累傷痕。
濟源大明寺
現存的最早建築是建於元代的中佛殿,這也是河南省僅存的、建築結構純度極高的四座元代單體建築之一。歷代多有修葺。現存建築為山門,面闊三間,硬山灰瓦頂.有斗拱,為明代晚期建築。山門後天王殿已無存。向北為前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坐落在直壁台基之上,為元代建築。再向北為後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清代建築,殿內有精美的梁架彩繪。中軸線兩側還有迦藍殿、金剛殿、地藏殿、閻君殿等明清懸山式、硬山式或卷棚式建築。

大明寺內建築

現存建築為山門,面闊三間,硬山灰瓦頂.有斗拱,為明代晚期建築。山門後天王殿已無存。向北為前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坐落在直壁台基之上,為元代建築。再向北為後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清代建築,殿內有精美的梁架彩繪。中軸線兩側還有迦藍殿、金剛殿、地藏殿、閻君殿等明清懸山式、硬山式或卷棚式建築。大明寺院內,現存古建築依次為山門、金剛殿、閻君殿、中佛殿、伽藍殿、僧房、後佛殿等,雖然僅僅十五座四十一間的建築。
濟源大明寺(大明寺(河南省濟源市大明寺))

建築歷史價值

大明寺中佛殿,建築手法粗獷豪放,木材使用隨意自然,就勢而搭,就質而用,體現出鮮明的元代工藝風格。中佛殿是元代的建築,卻更多的繼承和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元代的特點,宋代的遺風,跨越時空的建築風格,是大明寺珍貴的歷史價值之一。中佛殿前,千年的娑羅樹仿佛在訴說大明寺滄桑的歷史,山門兩旁,殘缺的石獅依稀記憶著大明寺曾經的輝煌。建造於明代萬曆年間、在清代嘉慶年間又重新修繕的後佛殿,也具有非常突出的歷史價值。後佛殿的後檐斗拱上使用替木,柱頭上使用厚而寬的大額方,這些採用襲古手法的建築工藝非常罕見,是研究明代、清代建築重要的實物例證。而且,後佛殿的外檐、梁架、檁條、斗拱上,還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各式各樣的彩畫。
濟源大明寺(大明寺(河南省濟源市大明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