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希納烏

基希納烏

基希訥烏,俄語:Кишинёв,又譯為奇西瑙、基希涅夫,基希紐或啟夕諾夫,蘇聯時期根據俄語發音曾譯為基什尼奧夫,是東歐國家摩爾多瓦的首都,也是該國的工業與商業中心及最大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基希訥烏
  • 外文名稱:chisinau
  • 別名:基什尼奧烏 
  • 面積:123 км2
  • 人口:690,000(2018年)
  • 著名景點:神聖門
概括,人文地理,歷史,

概括

有70%人口是羅馬尼亞人,13%是俄羅斯人。

人文地理

摩爾多瓦的首都基希訥烏(Chisinau / kishinev) 位於中部,座落在德涅斯特河支流貝克河畔,有500多年的歷史。平均氣溫1月為-4℃,7月為20.5℃。

歷史

基希訥烏1466年首見記載, 早期曾被斯特凡三世(大公)統治,後來歸屬土耳其。1991年8月27日,摩爾多瓦獨立,基希訥烏成為摩爾多瓦的首都。基希訥烏在二戰期間損失嚴重,市內主要古建築中僅有大教堂和建於1840年的凱旋門尚保持原貌。基希訥烏氣候溫暖濕潤,陽光充足,是摩爾多瓦的工業中心。神聖門(HolyGates;建於1841年),人們都稱之為“基希訥烏的凱旋門”。凱旋門為石質建築,高大雄偉,紋飾精美,是基希納烏和摩爾多瓦的國家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