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

埭是一個中國漢字,拼音dài,部首是土,總筆畫11,意為土壩、鎮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埭
  • 拼音:dài
  • 部首:土
  • 部外筆畫:8
基本資料,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資料

拼音:dài
部首:土;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五筆86&98:FVIY;倉頡:GLE
筆順編號:12151124134;四角號碼:45199;UniCodeCJK統一漢字U+57ED

基本字義

◎ 土壩:石~(在中國安徽省)。鐘~(在中國浙江省)。陳~鎮(在中國的福建晉江)。
胡~鎮(在中國的江蘇無錫)。嚴家~(位於江蘇省張家港市)。後張~(位於浙江省慈谿市)。

詳細字義

①堵水的土壩 [earthen dam]
及到新城,策埭於城北。——《晉書·謝安傳》
②又如:埭岸(堤岸);埭程(過堰錢。古時在江河水流湍急、沿路險阻處設埭,用牛或人力助船過埭,藉以收費。)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代。以土堰水也。往來舟舶征𣙜之所,兩岸樹轉軸,遇舟過,以綆繫舟尾,或以人,或以牛,推軸挽之而前。《晉中興書》以牛車牽埭,取其稅。
謝元堰呂梁埭通漕。
地名。石埭,在池州東南。《寰宇記》貴池之源有兩石,橫亘溪上如埭,因名。 𡍖通作𥓏。俗作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