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四段功

四段功一般指本詞條

四段功者,七十二藝軟硬功夫之基本練習也。與岳武穆八段錦相 仿佛,形如拳術之先習騎馬式及潭腿者然也。因其練時,興趣愈增, 練習愈勤,而其效亦著,且不占地位,而易得奇效,其法至簡,而其理至深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林四段功
  • 發源地:少林寺
練習技巧,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修煉方法,

練習技巧

一段

托天提地理三焦。身正立,胸前迭,臀後突,目前視,若含
少林四段功少林四段功
怒容,左右手相組,兩臂及兩腿豎直,膝蓋靠攏,足跟足尖亦然。兩
臂徐向左右挺直,兩掌舉起經過成一圓形,候手舉至頭頂,十指互叉
轉,掌心向上,如托千斤重物。手須盡力上抑,兩目注視掌背,庶運
用頸顎,身體上部,徐向前,屈至兩掌覆地,愈下愈妙。惟兩腿仍須
挺直,不可稍屈,身體上部,徐向上仰,兩臂用力,向左右壓下。兩
掌經過,仍須成一圓形,復於正立姿勢,惟須慢慢行之。

二段

五勞七傷望後瞧。身正立,頭徐向右轉,目盡力注視後方,
試窺左足跟。且轉頭時,胸前迭,身不動,肩不斜,頭向前轉復原。
頭徐向左轉,目盡力注視後方,試窺右足跟,頭向前轉復原,亦須慢
慢行之。

三段

推窗望月去心火。兩足左右分開,成騎馬式,胸挺出,身不
可前傾。兩拳握緊,各置腰際,掌心向上,目前視,左腿下蹲伸直如
鋪地錦。左手向左摟,右手向右猛推,身隨之向右,同時右腿前屈
,目注右掌,作推窗望月狀。右腿下蹲伸直,右手向右摟,左手向
左猛推,身隨之向左,目注左掌,左足踏進,復原正立姿勢。

四段

抓空打空力不勞。兩足左右分開,成騎馬式,兩拳緊握,各
置腰際,右手向前猛力擊出。拳與肩平,掌心向下,左拳仍舊,右手
指張開向後擄。如抓物者然,猛力向後收,隨即緊握為拳,仍置腰際
,同時左手向前擊來。掌心向下,右拳向前擊出,左拳向後抓,隨即
變拳,收於腰際,至腿酸力盡為止。左足踏復原,此即俗稱抓空打空
之謂也。
四段功雖短,然練習時,非澄心靜氣,斂力專神不為功。練習時
須自然呼吸,不可使氣,亦不可屏氣。蓋使氣過度則氣竭,屏氣已甚
則氣傷,須平心靜氣以出之。下腑之前,宜深呼一 口,兩手托天時,
須手指互叉,即效力達於指端,如能足跟提起更妙。兩掌覆地時,切
忌用力過猛,致損腎部;亦不可中輟,視為畏途。各種動作,亦緩而
用力,勿急進功,勿求速效也。功成後,不特強壯體魄,抑且為習拳
練功習技之基礎也。

修煉方法

在我國古代,將人體內臟各器官劃分為三焦。橫膈以上的心肺稱為上焦,橫膈以下至臍以上的脾與胃稱為中焦,臍以下的腎、大腸、小腸、膀胱等稱為下焦。因為三焦是人體通行元氣和運化水谷的主要部位,保持三焦功能的正常,也就能夠保持人體的健康。
少林功法中的四段功,就是通過肢體的動作以及軀幹的屈伸,來達到增強內臟功能,調理三焦的目的。練習時要求靜心寧神,自然呼吸,不可屏氣,動作要緩慢有力,但卻不能用力過猛。由於此功練習時間較短,每次約5分鐘左右,因此很適合中老年人練習,可以在早、中、晚各進行1次。具體的練習方法是:
一、托天提地理三焦
1、兩腿併攏,足尖分開成八字,站立,兩臂自然下垂,放體側,目視前方。
2、兩足保持不動,兩臂從身體兩側慢慢向上抬起,成側平舉,掌心向前。
3、兩臂繼續上舉於頭上方,掌心先向前,再翻轉向上,兩手手指相觸。兩肘可以略微彎曲,抬頭,目視雙手。
4、兩足略分開,身體上半部徐徐向前,彎腰向下,直至兩手手指尖觸地時為止。最好能做到以手掌觸地時為佳。然後身體再直立,兩手由下經身前上舉過頭,兩手徐徐從身體兩側弧形下落,恢復成1的站姿。
二、五勞七傷往後瞧
l、兩足分開同肩寬站立,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掌心向里,頭向左轉。然後將頭慢慢轉回前方,再向右轉。左右轉動時動作不可過快,身體要保持正直,做到身不動,肩不斜,上下協調一致。
三、推窗望月去心火
l、兩足分開比肩略寬站立,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兩手握拳,屈肘抱於腰間兩側,目視前方。
2、身體先向右轉體90度,右腿屈膝,左腿蹬直,變為右弓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前推出成立掌,掌心向前。左拳變為勾手,反勾於身後左側,指尖向上。然後身體向左轉180度,左腿屈膝,右腿蹬直,變為左弓步。左勾手變掌向前推出成立掌,右手變為勾手,於身後右側。
3、身體轉向正方前,仍變為馬步,屈膝半蹲。兩手掌握成拳,抱於腰間,恢復成1姿勢。
四、抓空打空力不窮
1、兩足分開同肩寬,兩腿屈膝成馬步。兩手握拳,屈肘抱拳於兩肋下。
2、右拳向前直臂衝出,拳心向左,左拳仍抱於腰間不動。右拳變掌,張開向後摟,如抓物之勢,猛力向後收,屈肘變拳抱於肋下。同時左拳向前直臂擊出。如此反覆衝擊抓拉,做5~10次,然後收回成直立勢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