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台鎮(四方台(黑龍江省綏化市四方台鎮))

四方台鎮(黑龍江省綏化市四方台鎮)

四方台(黑龍江省綏化市四方台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四方台鎮位於北國龍江的腹地、諾敏河畔,是綏化市北林區所轄的最大集鎮,交通發達,自然景色優美,是綏化市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四方台鎮因四方台山而得名,也以其悠久的歷史而馳名。境內的“金兀朮屯糧台”和“公主墳”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方台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綏化市北林區
  • 電話區號:0455
  • 地理位置:北林區北部
  • 面積:186平方公里
  • 人口:4.6萬人
  • 方言東北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四方台遺址、公主墳、普光寺等
  • 火車站四方台站綏化站
  • 車牌代碼:黑M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貌,氣候,自然資源,交通狀況,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旅遊,社會事業,招商引資,

歷史沿革

四方台鎮因傳說中金兀朮在此築土為台,用於點將、練兵、屯糧而得名。初墾於清光緒14年(1888年),民國17年(1928的)呼海鐵路通車,這裡便商賈雲集,各種買賣應運而生,相對繁華。195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建制鎮。

行政區劃

幅員面積186平方公里,四方台鎮鎮內建成區面積1.73平方公里。總人口4.6萬人、11653戶,其中鎮內1.2萬人、3000戶;轄12個行政村、69個自然屯、109個村民組,鎮內一個街道辦事處、4個居民委、43個居民小組。境內有滿、朝、回等6個少數民族、1個朝鮮民族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四方台鎮地處東經126°58′、北緯46°53′,面積186平方公里,位於綏化市北林區北部,距綏化市區31公里,距望奎慶安綏稜三縣均30公里左右,南以諾敏河秦家鎮分界,北與張維鎮毗鄰,東與綏稜縣接壤,西隔克音河望奎縣相望。
北林區四方台鎮

地貌

四方台鎮境內地勢起伏不平。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東北部為丘陵地帶,西南部為平原,諾敏河、克音河環繞全境。

氣候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平均氣溫4.3℃,積溫2400-2500℃,無霜期115-125天左右,降水量350-450毫米。

自然資源

現有耕地面積172526畝,草原5000畝,水域6000畝,森林面積30700畝,森林覆蓋率17.8%。四方台鎮物產資源豐富,多年來一直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烤菸、雜糧和生豬、肉牛生產基地。特別是芸小豆生產歷史悠久、栽培精良,是國家重要的綠色優質芸小豆生產、銷售基地。水資源充足,地上水平均年經流量6.25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109680億立方米,可供開採量627億立方米,能夠充分滿足工農業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全鎮絕大部分為黑土、黑鈣土草甸土,土質肥沃,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

交通狀況

濱北鐵路縱貫境內,四方台火車站設在鎮內,日往返旅客列車12次;綏北、四望公路貫穿交匯,是連線省城、邊境口岸、林區、礦區和油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經濟綜述

四方台鎮鎮黨委、鎮政府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堅持解放思想、勇於實踐、大膽創新,發揮糧牧資源、中心區位、商貿集散、存量資產和勞動力五大優勢,深入實施"復主立鎮、商貿活鎮、工業強鎮、特色興鎮、壯村富鎮"總體戰略,推動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到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9306萬元,比上年增長3%;全口徑財政收入(剔除農業稅災欠減免)實現384.4萬元,完成預算指標的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03.7元,農業人均純收入2594.3元。農業總產值實現1478.9萬元,其中畜牧業產值實現680.7萬元,比上年增長30%,占農業總產值的46%。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3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9%;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13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4000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倉2850元,比上年增長10%。

第一產業

四方台鎮是一個典型的雜糧產區,多年來農業發展較快,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加強,基本形成了種植區域化、養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格局。全鎮有純水田村1個、水旱兼營村11個,糧食總產一直穩定在6236萬公斤左右。全鎮總耕地面積172526萬畝,2005年種植大豆62000畝、水稻22000畝、玉米套種芸小豆46000畝、烤菸3200畝、瓜菜13000畝、藥材15000畝、薯類10000畝。深入推進結構調整,突出科技推廣創新,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綠色優質型、糧牧轉化型和特色生產型農業,取得了明顯成效。歡喜嶺村高油高蛋白大豆、永太村玉米套種芸小豆兩個科技示範園區分別超過500畝以上,良種套用面積達到100%,農產品優質率達到100%以上,推廣套用新技術項目12個。畜牧業實現規模發展,全鎮肉牛、生豬大鵝年飼養量分別達到1萬頭、13萬頭和18萬隻;養殖肉牛50頭大戶3戶、20頭大戶13戶、10頭大戶35戶,養殖生豬100頭大戶6戶、50頭大戶204戶、20頭大戶312戶,養殖大鵝200隻以上大戶21戶,2004年畜牧業產值可達93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4%。
四方台鎮農業專業化、特色化水平不斷提高,著力培育形成了發展村的棚室蔬菜生產、興安村綠色烤菸種植、永太村的山芝麻栽培以及永遠、興勝、富榮、永太村的特色養殖等一村一品的特色經濟。農業市場化進程逐步加快,全鎮農副產品專業經銷企業已發展到56家,全鎮農產品外埠銷量達到80%以上,特別是雪沙牌芸小豆成為全省重要的生產銷售集散基地。農業基礎建設不斷加強,全鎮林木蓄積總量達9.2萬立方米,經濟價值3.8億元,其中護路林114條、2771畝,護村林172條、2981畝,農防林127條、2511畝,庭院林6800畝、經濟林15630畝、退耕還林6800畝。四方台灌區灌溉面積1.5萬畝,歡喜嶺水庫庫容200萬立方米,灌區幹線長10200米,兩條堤防30600米(克音河堤防13200米、諾米河堤防16860米),負責腰屯、發展、友誼朝陽歡喜嶺5個村水田的灌溉;全鎮有配套機電井986眼,其中大井25眼。全鎮有各類農機具700台套,其中大中型農機具150台套,農機總動力3.4萬千瓦。

第二產業

四方台鎮工業基本情況。四方台鎮工業基礎較好,輕工業較強,現已形成糧油、食品、化工、建材、服裝等5大產業。共有工業企業242戶,在職職工達1138人,資產總額4454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淨值1013萬元。機械榨大豆油是一級產品,諾敏河牌精製大米被國家譽為綠色食品。四方台鎮工業開發區是經省政府批准的省級開發區,位於四方台鎮西北哈黑公路、四望公路交叉處,開發區規劃面積10萬平方米,給排水、電力、通訊等設施完善,達到進區辦廠條件和生活需要;工業小區地勢平坦,公路、鐵路運輸方便,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小區設機械、糧油、食品加工等五個功能分區;進區企業24家,其中工業企業12家,年產值5500萬元,利稅480萬元,分別占鎮內工業產值和利稅的66%和61%。

第三產業

四方台鎮商貿流通和民營經濟情況。四方台鎮是綏化北部和周邊市縣的重要商品集散地。鎮內有商飲服務及各類企事業和望奎青岡七台河鶴崗伊春等駐在單位200多家。多年來,始終堅持大流通、大市場、大商貿的總體發展方向,以加快商業網點開發和市場體系建設為載體,努力構築多種經濟成份、多種經營方式、多種經營渠道並存的商貿流通格局,推動了全鎮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較大的商貿企業有第二百貨商店、第四百貨商店、供銷大樓、山東日照健宇食品有限公司四方台分公司、大方糧貿有限公司等。市場體系較為完善,已建成封閉式商貿中心,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開發建設了畜牧交易市場、果蔬市場、鮮活魚市場和舊物市場;為適應雜糧生產基地的需求,建立了雜糧批發市場,收購業戶達56家,全鎮集市貿易總額達2183萬元。民營經濟發展較快,2004年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510戶,私營企業發展到23戶,個體私營經濟稅收達216萬元,占全鎮財政收入52.2%。

旅遊

四方台鎮旅遊資源豐富,鎮西南1.5公里處有一歷史悠久的古代遺址,稱為"金兀朮點將台",占地5公頃,海撥50米,正南方成四方形,故稱為"四方台山";圍繞四方台山的開發建設,復修了觀帝廟,改造了映台湖,修建了閣榭亭台,四方台山公主墳立碑銘文;1995年5月13日(農曆四月十八)舉行了普光寺開光慶典,正式接待遊人。境內三線狼鼻子山下儲有大量優質礦泉水,日流量可達700噸。
由於四方台山是挖地堆土而建,在山南面自然形成了一個面積1600公頃的人工湖——歡喜嶺水庫,由西側的呼蘭河支流諾敏河供水,千百年來一直是周圍農田灌溉的水源地。如今,這山、這湖、這寺院已被當地政府和企業選定為旅遊綜合開發項目,綏化市聖龍大酒店有限公司2014年開始投資2000多萬元,開始建設文化產業園、影視基地體驗館和四方台山旅遊開發項目,構建成觀光旅遊、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旅遊綜合風景區,目前正在建設中。達產後,年可實現產值2160萬元、利稅500萬元。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情況。1995年四方台鎮被國家列為全國500個小城鎮試點建設鎮之一,1995年被省政府列為全省26個小城鎮試點建設鎮之一,2003年被市政府列為全市26個小城鎮試點建設鎮之一。經過多年的投資建設,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鎮共有道路16條(主次幹道8條、巷路8條),面積107451平方米,其中白色路面9條,總長8.1公里,總面積74000平方米,占道路面積的71.7%,人均道路面積113.17平方米。有停車場兩處,站前停車場2800平方米、中心停車場768平方米,鋪裝人行道4600平方米。供排水管線貫穿全鎮,有井深73米的深水井兩眼,供水940噸/日,鎮內建有蓄水池一個,容積360立方米,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自來水入戶率達100%;共投資208萬元,埋設地下排水管線8800延長米,地下排水普及率達78.4%,排水暢通無阻。鎮內主次幹道設定垃圾箱28個,配備環衛車5台,建公廁31座、垃圾堆放場2處,垃圾日倒日清,無亂堆亂放現象。程控電話網路覆蓋全鎮,裝機容量4500門,實現通訊活輸光纜化、交換程控數位化,電話入戶4200多門,普及率80%以上。有線電視可播放30多套電視節目,鎮內有93%的居民能收看到衛星電視節目。鎮內主次幹道行道樹排列整齊,街道綠化率達90%,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0多萬平方米,覆蓋率為17.3%,鎮內庭院綠化也實現了香化、美化。全鎮住房總面積198327.9平方米,其中磚瓦房187121.9平方米,鎮內磚瓦化率達89%;樓房面積47575平方米,占住房面積的26.5%;集體供暖商品樓12366平方米,占住房總面積的21.6%;鎮內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居住條件得到大大改善。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辦學條件逐步改善,鎮內有中學2所、國小2所,鎮外有中學1所、國小17所,在校生5246名,校舍全部實現磚瓦化;初級衛生保健得到全面普及,全鎮共有2箇中心衛生院,14家門珍部和10個村級衛生所。

招商引資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鎮域經濟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突出出來,不斷完善工作思路,堅持項目、資金、人才一起引,採取了領導包項、工資掛鈎、強化考核、嚴格兌現等一系列措施,實行目標管理、專題推進,招商引聯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引進資金2200元,其中較大的項目有精製米加工、釀酒、礦泉水生產、雜糧經銷、木材加工等。
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開啟為客商服務的綠色通道,從項目洽談、簽約、審批、辦證及年檢、人員及車輛落戶、子女上學、設備及原材料購入等方面一路綠燈,確保招商項目進得來、落得下、建成快。對破壞招商引資環境和損害客商利益的單位和個人,嚴查嚴辦,決不姑息。
四方台人民熱忱歡迎各界人士來四方台鎮投資辦廠、聯合開發、洽談經貿、謀求發展。我們將會創造一流的投資環境,提供一流的服務,給予最優惠、最靈活的優惠政策,願我們真誠合作,攜手共進,共建繁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