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半夏

唐半夏

唐半夏,河南省唐河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唐河縣生長的半夏為闊葉型旱半夏。由於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野生半夏遍地皆有。這裡的人們自古就有採挖“藥狗蛋”加工成藥材出售,以補貼家用的傳統習慣。唐河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吃鹽靠三蛋,雞蛋鴨蛋藥狗蛋”,足見半夏在民眾經濟生活中的傳統地位和歷史淵源。由於所產半夏個大質優,藥效顯著,被歷代知名中醫、中藥師、中藥商稱譽為“唐半夏”。

2005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唐半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半夏
  • 產地名稱:河南省唐河縣
  • 品質特點:個大均勻、色白質堅、粉性足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5年第205號
  • 批准時間:2005年12月31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植物形態,性狀特徵,藥用價值,產地環境,適生環境,地理氣候,土壤成分,水文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唐半夏俗稱藥狗蛋,是在唐河特定人文地理條件下生產的道地藥材品種的古稱。以其個大、色白、粉性足而聞名,故有“唐半夏”之稱。
唐半夏唐半夏

植物形態

唐半夏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30厘米,塊莖類球形或扁平球形,直徑0.8—1.8厘米,下部生多數鬚根。葉基生,1年生者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生者為3小葉的複葉,小葉橢圓形,稀有披針形,中間一片較大,長3—10厘米,寬2—4厘米,全緣;葉柄長6—23厘米,下部內側生一白色珠芽,有時葉端也有一枚。花單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花序下部為雌花,貼生於佛焰苞,中部不育,上部為雄花,花序先端延伸呈鼠尾狀附屬物,伸出佛焰苞外。漿果卵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於5—7月,果期於8—9月,種子13—60粒。唐半夏的花在氣溫13℃—32℃都能開放,在氣溫過低或過高、土壤水分缺乏時,不能開花結果。

性狀特徵

唐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呈類球形或半圓形,有的稍偏斜,直徑約0.8厘米—1.8厘米;表面色純白,少有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縱切面腎形,斷面潔白,富粉性。粉末嗅之嗆鼻,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藥用價值

唐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主要治療濕痰、寒痰、嘔吐及胸痹、結胸、梅核氣等證。用唐半夏配的中醫藥方達150多個,其中,仲景方43個,時珍方54個,其它古方50多個。唐半夏還是止咳露、半夏露、半夏片、二陳丸、清寧丸等中成藥生產的主要配料,市場需求量很大。
不同產區半夏性狀特徵比較表不同產區半夏性狀特徵比較表

產地環境

適生環境

唐半夏適生於海拔2500米以下的陰濕環境,以疏鬆的壤質土或沙壤土為最好,土壤pH值要求在6—7範圍內;需要最多的營養元素是氮、磷、鉀,尤以鉀為最,缺鉀時塊莖、珠芽膨大緩慢,個小呈長柱狀;喜歡潮濕環境,不耐乾旱;喜溫,喜弱光,怕強光,塊莖珠芽膨大期地溫以18℃—20℃最為適宜。通常在農曆3月上旬氣溫高於13℃時開始出苗,6月上旬氣溫超過30℃時開始倒苗,7、8月份氣候稍轉涼時重新出苗,9、10月份氣溫低於15℃時再次倒苗;15℃—26℃是唐半夏莖葉生長、塊根膨大速度最快時期。適宜生長環境可歸納為:土地蔭蔽,土壤濕潤、肥沃,含水量20%—30%,pH值6—7,以沙壤土和黃棕壤土為最佳。

地理氣候

河南省唐河縣位於豫西南南陽盆地東南50千米的秦嶺淮河一線,介於北緯32°21′—32°55′,東經112°28′—112°16′之間,海拔高度130—600米,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型大陸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2℃,無霜期233天,降雨量910毫米,4—9月唐半夏生長旺盛時期,降雨609.2毫米,占全年的66.9%;日照時數2187.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9%,太陽輻射為116.56千卡/厘米。唐河縣以淺山和丘陵為主,氣候溫和,雨量適宜,光熱水資源豐富,極適宜半夏藥材的生長。

土壤成分

唐河縣境內土壤分砂姜黑土和黃棕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0.69%—1.49%,氮含量37.3—82.1毫克/千克,有效磷含量11.1—19.1毫克/千克,速效鉀含量72.5—110.7毫克/千克,可充分滿足唐半夏生長需要。這裡農民自古就有種植高粱、玉米的習慣,為唐半夏生產繁衍提供了良好的遮蔭條件。

水文條件

唐半夏基地內有河流5條,大小水庫13座,堰塘1000多處,灌溉用水主要來源於水庫和堰塘。經唐河縣環境監測站化驗分析表明,灌溉用水的PH值、氟化物、總砷、總汞、總鎘、六價鉻、總鉛等主要指標均符合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和《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
唐河地理唐河地理

歷史淵源

唐河有傳統的生產歷史,有歷代醫藥名家的記述、研究和廣泛套用。
半夏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醫籍初見於《傷寒雜病論》。據漢魏時期的《名醫別錄》記載:半夏“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乾。”《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釋曰:“槐里,南朝宋置……當在今河南舊南陽府境。”
《中國道地藥材》一書認為“半夏歷史上以齊州、湖北所產為地道,近代以河南、山東所產為地道。”可見,近代是把河南所產半夏確定為道地藥材,而南陽作為河南半夏的主產區已有悠久歷史。《唐河縣誌》載:半夏,俗稱藥狗蛋,以其個大、色白、粉性足而聞名省內外,素有“唐半夏”之稱。
20世紀50年代開始,唐河成立唐半夏研究所,開始研究變野生為家種,取得成功,從此種植唐半夏的傳統從未間斷,產量不斷提高。
據《圖經本草》、《植物名實圖考》、《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的記述,江蘇、山東、山西所產半夏多為竹葉半夏,江南各地和河南禹州所產為虎掌半夏。而唐河生長的闊葉半夏,葉柄著生珠芽,繁殖係數成倍增加(其它有些品種則不生珠芽)。從現代中醫藥專家學者收集的半夏植物標本觀察分析,今山西侯馬一帶、湖北襄樊一帶、安徽亳州一帶、河南各地人工種植的闊葉半夏均系20世紀70年代以來陸續從原產地唐河縣引入的種子,但經醫藥專家和老中醫鑑定評價,其麻舌感不大,藥效大打折扣。
1976年,國家衛生部領導親臨唐河考察半夏生產,對唐半夏藥材的質量和道地性給予了充分肯定。
1985年,國家第4次對南陽中藥材資源進行普查時,經醫、藥、農、林等有關部門專家考察和鑑定,認為唐半夏既屬於歷代本草記載的正品藥材,又符合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半夏基原,為名優道地藥材。
2004年,唐半夏生產技術規範DB 411325/T 015—2004編制完成。
唐半夏唐半夏

生產情況

據1957年—1983年南陽半夏購銷統計數字顯示,南陽最高年份可收購半夏10萬千克,平均年收購量為61049.5千克,銷售量為28688千克,野生蘊藏量為632518千克。
1964年,唐半夏的收購量已達42100千克.為該年度南陽各縣半夏收購量的最高水平,而且歷年來都是半夏生產供給的主要來源,並擔負著出口任務。
唐半夏資源曾遭受過嚴重破壞。1983年,唐半夏收購量只有310千克,而同年銷售量為1030千克,相差720千克,其主要原因,一是由於機耕面積的擴大,破壞了半夏珠芽繁殖.使其再生能力大大降低;二是由於精耕細作,野生資源枯竭。
南陽市非常重視唐半夏的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實施了“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2005年,唐河縣已建起了唐半夏育種基地200畝,生產基地2000畝.劃定野生撫育採收基地2萬畝,年產唐半夏藥材400多噸。
2013年,唐半夏育種基地300畝,畝產500千克左右,生產基地2000畝,劃定野生撫育採收基地2萬畝,年產唐半夏藥材400多噸。
唐半夏唐半夏

產品榮譽

2005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唐半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唐半夏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河南省唐河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唐半夏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唐政[2005]6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河南省唐河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名
半夏。
(二)栽培技術
1.生長環境:野生或半野生環境狀態,海拔80米至200米,砂姜黑土和黃棕壤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Ph值6.5至7.5,土壤有機質含量0.69%至1.49%。
2.種子採集:唐半夏栽培種必須采自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野生種和良種繁育基地生產的良種,不引進其它品種。6月、10月採挖塊莖、珠芽,去淨土雜,晾去水分備用。或採收漿果種子,曬乾貯存備用。
唐半夏唐半夏
3.選種與播種:
珠芽種:直徑0.3厘米至1厘米,每畝播量20千克至35千克。株行距3×15厘米,播深3厘米。二年收穫。
塊莖種:直徑0.7厘米至2厘米,每畝播量40千克至65千克。株行距3×20厘米,播深4厘米至5厘米。一年收穫。
珠芽種和塊莖種播前浸種催芽。將種子浸泡1小時,撈出放在溫床(22℃至24℃)上,每平方米擺放40厘米至50厘米,覆草保濕,待芽鞘發白時播種。
漿果種:將種子用20℃溫水浸泡1小時,放於溫床(15℃至25℃)上催芽至種子露白時播種。陽畦播種,畦寬1.35米。行距15厘米,畝播種量0.5厘米。三年收穫。
(三)採收與加工
1.採收:6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是唐半夏成熟收穫時期。採收方法:用鐵鍬順種植壟平鏟翻挖,翻土深10厘米。撿出直徑1厘米以上的塊莖用於加工藥材,小塊莖及珠芽可以檢出存作種用,也可以留在採挖溝內,避免下季再種。
2.加工:將採收的塊莖放入容器中,加水洗去泥土,裝入編織袋中,放在石板上沾水用力推搓,當90%以上脫皮至潔白時,揀出未脫皮的,漂去皮渣,放在席上曝曬或火炕烘乾。
(四)質量特色
1.感觀特徵:外觀呈圓球形或半圓形,直徑0.8厘米至2厘米,表面白色,上面中心有莖痕凹窩,周圍密布鬚根痕凹點,下面鈍圓而光滑。質地堅實,緻密,縱切面腎形,潔白,粉沫嗅之嗆鼻,味辛辣,嚼之發粘,麻舌而刺喉。個大、皮淨、色白、質堅、粉性足。
2.理化指標:水份含量≤14%,農藥殘留低於國家中藥材GAP規定的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唐半夏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