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僕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唐代詩人劉禹錫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和僕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 創作年代:中唐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劉禹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劉禹錫簡介,詩集作品,

作品原文

兩度竿頭立定夸,回眸舉袖拂青霞。
盡拋今日貴人樣,復振前朝名相家。
御史定來休直宿,尚書依舊趁參衙。
和僕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具瞻尊重誠無敵,猶憶洛陽千樹花。
心如止水鑒常明,見盡人間萬物情。
鵰鶚騰空猶逞俊,驊騮齧足自無驚。
時來未覺權為祟,貴了方知退是榮。
只恐重重世緣在,事須三度副蒼生。

作者簡介

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為匈奴族後裔。因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劉禹錫出生於嘉興(今屬浙江)。
公元793年(貞元九年)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一同參與永貞(805-806)革新,結果一同貶謫遠郡,歷盡坎坷。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閒職,後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其詩精煉含蓄,生前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
曾自編其著述為“四十通”,又刪取四分之一為“集略”,今都不傳。《新唐書·藝文志》載《劉禹錫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蒐集遺佚,輯為《外集》10卷。貞元九年,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詞科,從事淮南幕府,入為監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與之圖議,言無不從。轉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叔文敗,坐貶連州刺史,在道貶朗州司馬。落魄不自聊,吐詞多諷托幽遠。蠻俗好巫,嘗依騷人之旨。倚其聲作《竹枝詞》十餘篇,武陵溪洞間悉歌之。居十年,召還。將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觀看花詩涉譏忿,執政不悅,復出刺播州。裴度以 母老為言,改連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遊玄都觀詩,出分司東都。度仍薦為禮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度罷,出刺蘇州,徙汝、同二州,遷太子賓客分司。禹錫素善詩,晚節尤精。不幸坐廢,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適。與白居易酬復頗多,居易嘗敘其詩曰: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 少敢當者。又言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其為名流推重如此。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
卒年七十二,贈戶部尚書。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湖南常德歷史學者、收藏家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為了紀念朗州司馬劉禹錫,現專在柳葉湖邊建有“司馬樓”。

詩集作品

特點:詩善使事運典,托物寓意,抒寫情懷,多有名篇傳世。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陋室”
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出自《全唐文》卷六O八。《陋室銘》已選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22課。“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一種文體。
《陋室銘》不是劉禹錫所作。
《舊唐書》中並未提及劉禹錫作過《陋室銘》,而且《陋室銘》中所表達的豁達情懷也與劉禹錫在朗州時的心境不相符合。已經有人專門發表過文章對這一觀點進行更正了。
《陋室銘》的作者應該是早於劉禹錫的唐人崔沔,《新唐書》中說他:“儉約自持,祿察隨散宗族,不治居宅,嘗作《陋室銘》以見志”。
譯文: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於深,有龍(居住)就成了有靈氣的水了。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痕跡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到這裡談笑來往的人都是 《陋室銘》
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談笑交往的人里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泥金裝飾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也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諸葛廬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有名,所以才受到人們的敬仰。孔子說:“有什麼簡陋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