咅

咅,pǒu ,相與語,唾而不受也。從,否亦聲。

◎ 義同“呸”,表示斥責或唾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咅
  • 拼音:pǒu 
  • 部首:口
  • 部外筆畫:5
  • 筆畫::8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咅,pǒu,相與語,唾而不受也。從,否亦聲。
◎ 義同“呸”,表示斥責或唾棄。
五筆86&98:UKF
倉頡:YTR
筆順編號:41431251
四角號碼:006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485
拼音:pǒu
注音:ㄆㄡ
鄭碼:suj
部首筆劃: 3
結構:上下結構
字形字義:形聲。字從丶從否,否亦聲。
許慎說文解字》:“咅,相與語,唾而不受也。”
清段玉裁註:“從丶。從否。否,不也。從丶否者,主於不然也。“本義:拒絕。說明:《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第270頁:“咅,表示拒絕的語聲。”
解釋1: 咅 pǒu 義同“呸”,表示斥責或唾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玉篇》同㕻。《廣韻》說文本作㕻,隷變作咅。 《集韻》或作㰯㖣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