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錫生

周錫生

周錫生,男,江蘇武進人,1954年12月生,漢族,中共黨員,高級編輯、教授。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留學於希臘亞理士多德大學哲學系。

現任中國搜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東南大學首批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錫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武進
  • 出生日期:1954年12月
  • 職業:中國搜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 畢業院校:上海外國語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經歷,所獲榮譽,言論觀點,經典語錄,重要記事,

人物經歷

周錫生,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黨組成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常務理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周錫生:男,1954年12月生,江蘇武進人, 漢族,中共黨員,高級編輯。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留學於希臘亞理士多德大學哲學系。
周錫生
歷任新華社國際部編輯,新華社雅典分社記者、首席記者,新華社環球雜誌副總編輯、總編輯,新華社華盛頓分社記者、副社長,新華社聯合國分社社長,新華社國際部副主任、新聞信息中心副主任。2000年初任新華網總裁,2000年9月任新華社網路中心主任。曾獲新華社首屆“十佳國際編輯”、“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2006年5月任新華社副秘書長兼新華網總裁、總編輯。2006年10月,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本屆中國記協常務理事。2007年9月起任新華社黨組成員、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
2011年10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八屆理事會(中國記協)副主席。
2014年7月,不再擔任新華通訊社副社長職務。

所獲榮譽

1994年獲新華社首屆“十佳國際編輯”1997年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
周錫生周錫生
1998年獲中國“范長江新聞獎”提名獎
2002年獲國際項目管理(IPMP)A級資質證書
清華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對國際問題、網路經濟和網路媒體有較深入的研究。
2018年12月,受聘為東南大學首批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言論觀點

解析網路媒體六大問題
周錫生周錫生
作為中國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新華網的負責人,周錫生對國區域網路絡媒體的狀況非常熟悉,他悉數了目前網路媒體發展中存在的六大問題。
信息源的正確性和權威性問題
周錫生認為,社會上每天發生很多事,哪些事該報哪些事不該報,應該分清楚。而現在的情況就比較混亂。所以,從事網路新聞編輯、製作的人員應該有職業道德觀念,同時單位應有正規的審稿制度。
周錫生提出,2007年國務院新聞辦、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布了《網際網路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的管理暫行規定》之後,網站發布新聞的混亂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因為新聞和信息的傳播影響到全社會,所以網站登載新聞的資格應該經過審核,像新華網、人民網都有一整套嚴格的新聞採集制度,這就能保證新聞的正確性和權威性。但某些網站常常通過不正當的渠道轉載新聞,甚至斷章取義地刊登,引起糾紛,造成不良後果,這種現象應當迅速制止。
網路著作權問題
周錫生認為,許多網站不尊重智慧財產權,網上侵權現象比較嚴重,新華網因此受到的損失就比較大。隨著音像等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等登載音像作品的網站也有大量的音視頻作品被轉載。那些通過正當渠道購買信息的商業網站也成了被侵權的對象,所以就成了誰尊重智慧財產權誰吃虧的現象,這種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這一方面需要國家制定、修改相關的法律來規範這些行為,但另一方面相關各方應採取相互尊重、自願協商的辦法來解決這類著作權糾紛。新華網一直是本著這種態度處理有關問題的,我們體諒一些網站的經費困難,願意與它們進行多種合作,包括資源互換和優惠提供稿件等。
周錫生認為,媒體網站在人才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網站的內容不豐富、質量不高、把關不嚴都與人才有關。網路媒體的特性決定了從業人員必須既懂網路又懂新聞,但這種人才太少。在商業網站裡做新聞的人好多都沒有經過專門的新聞訓練,所以在新聞判斷上就難免會有一些失誤;而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卻對網路不熟悉,不能很好地發揮網路媒體的優勢。媒體網站的一條新聞怎么做出來、怎么審核、新聞發布後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都需要網路媒體從業人員事先把握好。
網路媒體管理問題
周錫生認為,網路的發展非常快,管理一定要跟上,而網路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試想,網站內部人員沒有凝聚力,高層經常變動,網站談何發展。所以對網站成本核算,人員進出、員工培訓等問題,必須由具備專業知識的網路管理人員來進行。
網路媒體的經營問題
周錫生認為,在最21世紀20年代之內,不要期望網路媒體能贏大利,能維持基本生存發展就很不錯了。在目前情況下網路媒體既要積極開展經營,更要大力控制成本、加強管理、減少開支。網路媒體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為競爭是無情的,不僅要和國區域網路站競爭,而且要和外國的網站競爭,所以經營不跟上,媒體網站將會背上很重的包袱。每個網站都應根據各自的特點,開展適合自己的、能發揮自身優勢的經營活動。
同時,網路媒體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發展的方向是什麼,實現的途徑是什麼,應事先詳細規劃好,尤其是在技術改革和設備投入方面要認真規劃,否則容易走彎路。
缺乏資源人才
媒體網站孤軍部門都在辦網站,缺乏人才、缺乏技術、缺乏資金,形成不了合力,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
新華社舉全社之力來辦新華網,社領導直接抓,內部形成了合力,但還需要與其他網站聯合。比如新華網就特別需要與廣播、電視台網站合作,為客群提供音頻、視頻節目。所以,周錫生認為,做網際網路一定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彼此分工、彼此合作,按照網路的規律來做。
關於怎么進行合作,周錫生說:“合作應該自願,在新聞發布方面,組成一個統一的網路新聞發布平台,按照專業分工,形成合力。新華網正在與一些政府部門和別的網站進行合作,效果不錯,有一些網站上了新華網的平台,實現了資源共享、利益共享。現在有70家產業報加入了新華網的統一網路平台,這樣就不需要每個報紙都去辦網站,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它的資源通過和新華網整合後發布,還可產生經濟效益。”

經典語錄

新華網總裁周錫生,對網路媒體言辭切切,冀望殷殷:“網路無限,發展無限,挑戰無限,競爭無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華網還很年輕,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艱苦努力,才能更好地滿足網民的需求;還有不少網站做得更好,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改進。”
他還有幾句話使人難忘:激情長在,創新永恆,新華網與時代同行,與網友同行。網路可以創造神話,但神話般的奇蹟只屬於那些堅守信念、默默耕耘的網路人

重要記事

一、2008年12月9日,在改革開放初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軍號。3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新華社副社長周錫生在改革開放三十年新聞事業回顧與展望座談會上說,“我國新聞宣傳事業在見證改革開放偉大進程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新華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乘風破浪,闊步前進,各項事業邁上了新台階。”
周錫生
特別是近年來,新華社在海內外的傳播影響力、報導落地率、輿論引導能力和競爭實力顯著增強。
二、新華社副社長周錫生到黑龍江分社考察調研
2008年5月31日下午,新華通訊社副社長周錫生同志到新華社黑龍江分社調研,親切看望分社職工、離退休人員並對分社進行參觀。同時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領導陪同下參觀分社大院,分社社長高欣介紹分社情況。參觀分社辦公大樓、在分社采編工作平面與記者們交流,強調要保證新聞真實性,鼓勵年輕記者要學習好外語。
5月31日下午,新華社副社長周錫生在黑龍江分社電視新聞中心考察、與分社職工親切交談、在分社技術中心親切慰問黑龍江分社離退休老幹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